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

2019-10-18 09:40陈华董占齐
市场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

陈华 董占齐

摘要:本文在界定碳绩效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碳绩效评价的需求、碳绩效评价的主体和客体,明确不同碳绩效评价主体的评价目标,论述碳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提出要依据碳绩效评价主体的评价目标确定适用的碳绩效评价方法。

关键词:碳绩效评价;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9-0001-04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挑战。研究表明,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经济的快速工业化发展,碳排放绝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其中约有70%~80%的CO2则直接来源于企业工业化生产。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承诺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应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履行这一承诺,中国政府积极推行减排政策,企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势必承担着重要的碳减排责任和义务。如何有效衡量企业碳减排的效果和努力程度,对其碳减排绩效进行评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碳绩效评价的概念界定

(一)绩效

关于“绩效”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Kaplan,Norton(1992)认为“绩效是一系列有时相互补充而有时相互矛盾的可描述的参数和指示器,以期获得不同类型产出和结果”;Correllec(1994);Neely,et al,(1995)认为“绩效视同效率和有效性,是与基准对比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我国学者胡曲应(2015)认为“绩效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是产生实际作用的组织行为或效果,它还应当体现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本文认为绩效可以理解为行为过程与行为结果的统一体。

(二)碳绩效

目前国内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企业碳绩效评价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碳绩效概念的定义仍没有统一的解释。关于碳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也未达成共识。有一部分学者从环境绩效概念衍生出碳绩效概念,2000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D)将环境绩效定义为“生态效率=经济投入/环境影响”。此后,VH Hoffman(2008);张彩平(2011);Shuo Zhu(2017)相继提出测度碳绩效指标,即:碳投A/碳产出。马艳琳,等(2013)将碳绩效定义为企业基于其低碳战略发展愿景,制定其低碳发展目标及方针,运用企业内、外部资源,防治高碳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培养企业低碳环保意识等一系列行动和措施,进而通过若干财务与非财务的指标进行考核的低碳管理体系。本文认为碳绩效具体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事低碳或零碳技术应用、能源节约或能源结构改变、碳项目投资、碳交易参与、碳信息披露以及碳管理等涉碳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产出的效果。

(三)碳绩效评价

企业碳绩效评价属于企业绩效评价的一个方面,是对企业或组织在低碳经济管理中低碳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价。并向管理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供下阶段战略调整和管理升级。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绩效评估信息和修正战略实施计划,调整激励员工計划,从而实施低碳战略。碳绩效评价既属于环境绩效评价,又属于财务绩效评价,是碳管理会计的内容。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等密切相关。我国现阶段碳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基于Kaplan,Norton提出的平衡计分法,也有一部分学者如谭德明,等(2016);罗喜英,等(2018)构建了相应的模型。本文认为碳绩效评价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多维性指的是碳绩效评价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来进行,基于不同的评价目标和侧重点,可以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得到评价结果。动态性指的是碳绩效受多方因素影响,且这些因素总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所以这就要求评估企业的碳绩效时考虑到碳绩效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给予及时地评价。

三、碳绩效评价的需求

(一)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过去四十余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其所倚赖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增长方式也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社会后果: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中国作为经济大国负责任的国际态度,更是中国谋求自身发展、解除能源供给瓶颈制约的内在需求。由此,党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方针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2010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生产方式低碳化的要求:加快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2015年“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建立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十九大更是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为适应党和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等要求,企业应建立全过程的碳排放管理与控制,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绿色工艺流程。使用绿色环保材料,节约能源,为环境污染控制和清洁生产提供程序保障。碳绩效评价的开展就是要从生产源头上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并将节能减排与工艺改造、产业转型相结合,使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出符合社会低碳发展的要求。

(二)政府制定相关低碳制度规范的需求

建立低碳社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在各个不同领域制定相关制度规范予以指导,比如绿色信贷政策、企业碳信息披露政策、碳交易市场发展政策等。在全国统一的制度规定下,各省级政府还需要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落实政府加强碳排放管制的工作指导。这些政策制度规范的实施都离不开对企业碳绩效的评价。评价企业碳绩效的目的就是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低碳管理体系,通过企业管理层对国家政策法规和低碳发展要求的承诺。来规范企业低碳发展的行为,使企业在盈利的同时承担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符合政策法规对企业各项低碳标准的要求,从微观层面实现企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国际贸易中绿色低碳标准的需要

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某些有贸易逆差的国家通过设置诸如碳足迹标签、碳排放认证体系等低碳环保标准作为国际贸易的市场准入门槛。目前,世界上已颁布的关于温室气体管理标准包括有: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PAS2050)、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标准(ISO14064)、温室气体认证要求标准(ISO14065)、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等。这些“绿色壁垒”的强制性申报要求,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产生了强大的外部压力,尤其是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常见的有机电仪器、食品、纺织鞋帽、木材纸张、金属非金属等行业。因此,这类出口型外贸企业面临着比国内企业更严格的碳约束和管制,而且这种影响也会通过产业链传递给国内相关行业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企业进行碳绩效管理的需求和压力。

(四)提高全民低碳意识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低碳”概念不断深入人心,气候变化已不再单纯只是某些环保主义者、专家学者的关注点,变成了一个全民关心的大众话题。各种方式的低碳宣传随处可见,各种形式低碳活动随处涌现。中国的全民低碳意识完全被唤醒,“低碳”已经步人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全民崇尚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民众“低碳”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企业碳减排责任的履行情况会比以往更为关注。民众眼中企业的碳减排行为和绩效,会影响企业社会形象,甚至影响企业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各类信息急速传播,借助互联网等媒介渠道,民众对企业施加低碳压力成为企业碳减排行为的舆论导向,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促使企业进行碳绩效管理。

四、碳绩效评价的主体与客体

(一)碳绩效评价的主体

绩效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行为的组织和发起者,通俗地说就是谁需要对客体进行评价。在“低碳”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规范时,各利益相关者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对企业履行碳减排责任施加压力,对企业碳绩效管理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碳绩效评价主体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方:

1.政府及具体监管部门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政府会通过行政手段或市场手段鼓励或强制企业进行碳减排绩效管理,与此密切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包括。如环保部、发改委、证监会、银监会等。

2.企业经营者

由于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碳排放监管方面的压力,企业经营者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以降低企业的碳排放量,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碳减排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估,减少由于碳排放造成的源自政府部门的行政性处罚或源自市场上的竞争性压力。尤其对于从事跨国经营和国际贸易的企业而言。既要遵守国内的还要遵守国际或别国的碳管制政策。面临的碳绩效管理压力更大。

3.投资者和债权人

随着政府碳减排管制措施的实施,碳绩效管理与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的相关性也将日益凸显。比如:银行作为债权人会关注贷款对象的碳风险状况;对投资者而言,企业的碳减排成本、碳交易的损益等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等。如果对企业碳绩效情况不了解,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或债权人决策失误。

4.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一种自治性民间组织机构,对于行业内企业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能。在监督行业内企业碳减排行为上,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制定行业低碳规则,要求协会内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因此碳绩效需求源自行业协会对于确立本行业最佳的碳减排标准,明确行业低碳发展的改进方向。

5.消费者、消费者保护组织及社会公众

随着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及消费者保护组织在推动企业减排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大消费者了解企业碳绩效之后,可以直接通过购买和消费行为支持碳绩效好的企业、抵制碳绩效差的企业。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直接导致企业销售额的差异化,进一步导致企业财务绩效上的差异。

(二)碳绩效评价的客体

评价客体即接受评价行为的被评价对象,这是在开展碳绩效评价过程的起始阶段就需确立的内容之一。评价主体的需求不同决定了评价目标的差异化,目标差异化导致评價客体的特征差异化,进一步影响到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定。需要指出的是,本书所说的碳绩效评价客体是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的整体碳绩效,不是其所属的某分支机构或分部的碳绩效,更不是企业某一项目或某一方案的碳绩效。企业整体碳绩效评价客体应是企业涉碳活动全过程及结果。

五、碳绩效评价的目标

吴联生(1998);杨淑娥(2000)认为以目标作为理论构建的逻辑起点是规范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碳绩效评价的目标是为利益相关者(也即评价主体)提供企业涉碳活动的行为过程及行为结果。前者涉及企业碳管理的措施和内容,后者涉及碳管理最终产生的结果。

具体来说,企业碳管理的措施和内容可以包括低碳发展战略、碳减排方针政策;碳减排目标责任制的制定与执行:碳减排的制度设定与低碳生产手册:低碳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与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及其处理方法;低碳环保设备的保管与运行;内部碳审计的实施;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碳排放数据档案的收集与保管等。

碳管理最终产生的结果可以从财务绩效、生态绩效二维角度来考量。财务绩效主要是从财务角度进行,可以涵盖低碳资本支出、低碳费用支出、低碳经营收益、低碳行为或有负债等,其结果最终可以以财务指标的形式定量化描述。生态绩效是从企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角度进行,主要从温室气体排放视角考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涵盖排放物、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生态计划与政策等,其结果最终可以定性或定量化描述。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碳绩效评价的需求各有差异,导致在进行具体的碳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对企业涉碳活动的行为过程及行为结果可能会各有侧重,从而导致碳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各有不同。

六、企业碳绩效评价的原则

碳绩效评价是全面衡量企业涉碳活动中所付出努力和产出效果的过程,需遵循以下原则和思路。

(一)全面性与简明性原则

企业碳绩效评价体系应该能够较为完备的包括各类别指标。虽然为了系统的评价企业碳绩效情况需要大量的指标,但是这会影响整体数据计算的效率,反而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所以为了兼顾指标的全面性和简明性。要尽量选取对整个碳绩效评价影响较大的指标,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对企业碳绩效状况进行评价。

(二)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企业碳绩效评价体系应该从科学的角度系统而准确反映企业低碳发展情况。其中数据来源要准确,指标定义要准确,使其各层指标计算公式和结果准确,能够客观反映低碳经济主要目标的实现程度。此外,指标的设置应该具有更实用性,其内容应便于理解。同时数据能够通过年报等可靠的来源获得。

(三)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原则

在构建碳绩效评价体系时,应提前注意所选指标的可操作性,使评价指标通过计算尽可能量化,最终结果能够应用于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同时碳绩效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企业低碳发展,为了能准确提供可靠的信息就需要将不同企业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分析。所以每项评价指标都要具有可比性。

(四)财务性与非财务性指标相结合原则

在低碳经济发展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目前情况,只使用财务性指标已经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低碳发展水平和经营情况。所以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对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将两种指标结合起来再选取指标,达到对企业全面分析的目的。

(五)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

基于如今低碳的背景,定量指标需要的数据不易获得,可能会使定量指标对碳绩效的评价不够全面准确,同时仅用定性指标缺乏对计算结果的科学评价,极大地降低了实用性。所以对一些很难定量化的指标做出创新将定性指标纳入碳绩效评价体系中。

七、企业碳绩效评价的方法及其选择

从现有文献来看,企业碳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秉承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过程步骤:原材料投入、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废料回收体现低碳经济理念。该方法对产品碳绩效评估有四个过程,分别是明确碳绩效目标、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的碳排放分析清单、碳排放影响评估、碳减排效果分析。运用该方法法对产品的碳排放成本进行评价需要经过如下步骤:第一,采集数据。采集产品在每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具体发生的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等;第二,分析成本。评估产品的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量化为成本;第三。提出改进措施。在完成产品各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量化评估之后,分析问题主要出现在哪些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实施以上三个步骤,企业能准确定位自身在碳减排方面的不足,从而通过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的碳绩效水平。

生命周期评价法的优点在于:将碳减排融入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贯穿于产品生产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事后治理,甚至可以从流程设计、材料投入等做到预先控制,有效避免碳排放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减少碳排放要求。然而这种方法的使用要求对企业的整個生产周期过程清楚明了,因此这种方法在实践中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

(二)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中用来识别和改善企业的各种内部功能及其产生外部结果的绩效指标。其通过隔离开的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财务维度,可以通过销售、支出和收入等财务数据来了解财务绩效;客户维度。可以收集客户的观点以评估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和可用性的满意程度,并提供有关他们的需求是否符合当前产品的反馈;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可以通过调查产品的制造程度来评估业务流程对运营管理进行分析,以跟踪任何差距、延迟、瓶颈、短缺或浪费;学习与成长维度,可以通过对培训和知识资源的调查来分析学习和成长。同时负责处理信息的获取,以及员工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将其转化为对行业的竞争优势。平衡计分法不仅能用于衡量企业的整体绩效情况,还可以给企业反馈各个指标的定量结果。较易发现阻碍公司绩效提升的因素。并针对这些指标进行战略计划和目标的制定,为组织做出更好的决策。

因为平衡计分卡同时关注财务性与非财务性视角,因此被学者们引入到碳绩效评价中从低碳财务绩效与低碳生态绩效指标来构建企业碳绩效评价体系,使企业获得较为系统的碳绩效评价。这种方法的使用要求能提供企业相关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比生命周期法要掌握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来说,数据的可获得性较高,其应用也相对广泛一些。

(三)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

该方法适合于解决多目标多层次的评估问题,能将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机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分解后综合。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绩效目标体系的整体框架,再根据目标体系的整体框架划分层次结构,一般来说可以设立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是整体目标的出发点,称之为目标层;第二层是介于目标层和指标层桥梁,称之为准则层:第三层是实现总体目标的具体行动指标,称之为指标层。通过确定各个指标及指标的权重,实现将难以定量的信息加以量化处理,其结果可以判定企业绩效水平。

层次分析法适用于碳绩效评价这种包含多项企业碳管理的措施、内容及结果,且评级指标很难定量化和进行比较。在我国当前碳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数据难以获取的情况下,层次分析法能解决碳信息定量化的问题,普适性更强。

(四)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是指在对绩效评价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后,从多指标、多维度视角总结获取的有效信息,构建成一个综合性、集成性的指数,使得该指数能为绩效评价主体提供直观、可靠的评价结果。指数评价法实施的具体步骤为:首先要明确绩效评价目标,确定绩效评价客体即对象:全面分析评价客体,在充分了解评价对象的基础上,设定有效边界,在边界范围内进行信息的搜集与筛选:建立综合绩效评价的多指标体系,设定相关标准,明确从哪些角度对上一步的数据进行处理;多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集成为单一的综合性指数。评估主体根据单一的综合性指数大小即可以判定评估客体的绩效水平。

指数分析法最终的结果输出较为简单明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易行,有时会略去指标集成的过程,直接选取某一综合性的指标加以替代,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对绩效评价结果不是非常精确的情况下使用。

以上介绍了几种碳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本文认为对于碳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评估主体的评估目标。具体来说,如果评估主体是政府及具体监管部门,其评估目标是为了制定监管政策,则要求碳绩效评价结果要有可比性。评估要更多侧重共性指标。而不关注个体企业碳绩效差异。因此指数分析法较为适用。如果评估主体是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其评估目标是做出管理、投融资决策,此时碳绩效评估则要重点关注企业碳绩效的个性化特征指标,而且此类指标越详细具体,越能提高企业碳绩效评价的精确度,从而体现出评估客体与其他企业在碳管理方面投融资价值。这种情况下,能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确定评价指标的生命周期法、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就更为适用。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
浅析我国森林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初中音乐教学优化评价方法之探讨
浅析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国内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