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体罩在胸上段食管癌IMRT中的固定性比较

2019-10-19 08:24陆康才董秀娟涂燕玲姚军陈惠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放疗科江苏南京211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固定装置医科头颈

陆康才 董秀娟 涂燕玲 姚军 陈惠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放疗科 (江苏 南京 211100)

内容提要: 目的:总结出胸上段食管癌IMRT(调强放射治疗)最佳的体位固定方式。方法:整理本院在2013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5例Ⅱ和Ⅲ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头颈肩热塑罩组、体罩组、真空垫组各15例)的治疗摆位数据,把三组患者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监测下获得的5次摆位的偏差值,输入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头颈肩热塑罩组在X轴、Y轴、Z轴平均偏差及标准差最小,较其他两组的摆位偏差具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头颈肩热塑罩相对其他两种体位固定装置摆位偏差小、重复性佳,治疗精度更高。

2012年初本院引进了美国医科达型号为Precise的直线加速器,其附带的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治疗前在治疗机架0°和90°用微量的兆伏级X射线透过患者的肿瘤靶区及其周围,最终在一侧的非晶硅探测器上留下影像学的验证照片,该验证片能够和治疗计划系统生成的对应角度DRR图像进行对比,仿佛给摆位增加了一双“眼睛”,从而在摆位精度上给了使用者可以更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检查整理2013年8月~2017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根治性放疗的胸上段食管患者45例,采用头颈肩热塑膜、体膜、真空垫固定各15例。所有病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经过食道钡餐造影、CT、MRI、癌性标记物CRT、病理等相关检查确诊。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8~65岁,平均54岁。按TNM分期,其中Ⅱa期21例,Ⅱb期19例,Ⅲa期5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能够完全配合放射治疗,平均分割放疗次数≥25次。

仪器设备:医科达pricess直线加速器、飞利浦16排大孔径CT模拟机、Tengfeiyu公司;T形底板(含A、B、C、D、E、F6个头枕)、滕飞宇公司体板、头颈肩热塑膜、体部热塑膜、负压真空垫、型号为APPLLO的三维激光定位灯、恒温水箱等。

软件资料:医科达Precise PLAN放疗计划系统、医科达放疗执行系统、医科达iVewGT图像验证系统、DICOM3.0网络接口传输系统。

1.2 方法

1.2.1 体位固定装置的制作

热塑膜的制作:检查床上放好头颈肩T型底板或者体板,无论哪种热塑膜定位都要选好适应患者头颈部形状的头枕(A、B、C、D、E、F选择其中最佳一个)。嘱患者上床仰卧,头颈肩热塑膜固定患者双手垂直贴近身体两侧,体膜固定患者双手抱肘置于头部(注意左手在上还是右手在上),热塑膜软化后从恒温水箱取出,快速沥干水分,置于患者的头颈肩部或者体部,4个塑料边框固定在底板上,用手指轻压热塑膜使其与人体表面帖合(个人特征性部位如鼻尖、鼻梁、眼眶、喉结、下颌、颧骨、耳廓、锁骨、胸骨、肋弓、肚脐要注意成型),热塑膜底侧贴好白胶布,用记号笔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头枕型号等,待其全冷却后卸下,热塑膜至此制作完成。

真空垫的制作:准备一个未被使用的真空体垫,打开气嘴使其从负压状态慢慢吸入适量的空气,在软硬适中的时机放于检查床上,嘱患者上床,头部垫一软枕,身体舒适自然的仰卧于真空垫上,双手抱肘置于头部,此时用气泵开始抽真空,注意把真空垫两侧推向患者体侧,尽量契合患者胸部、肩部、髋部的外形,待真空垫变硬后,停止抽气,重复热塑膜制作步骤最后的记录工作。

1.2.2 模拟定位与计划设计

进入CT模拟定位室,嘱患者上床,用对应的体部固定装置固定患者,通过APPLLO三维激光灯定位,并且描画参考中心,随后进行CT扫描,扫描层厚5mm,扫描完毕把图像传至医科达Precise PLAN计划系统,随后医生勾划靶区,物理师进行计划设计(同时计算出实际中心X、Y、Z三个方向相对于参考中心的位移参数),把DRR图像传送至iVewGT图像验证系统。

1.2.3 EPID验证

患者首次治疗前,医生、物理师到场,在三维激光灯的辅助下,根据物理师计划计算出的三个方向位移参数,把患者体位固定装置由原始的参考中心移至实际的肿瘤治疗中心,并且与加速器的机械中心重合。拍摄0°EPID射野验证片,与0°的DRR图像进行对比,校正误差,90°重复上述步骤。医生满意后在三维激光灯的定位下描画实际治疗中心,并且记录三个方向的偏差值。以后的每周一拍一次验证片用于验证摆位偏差,并且记录相应的X、Y、Z方向偏差值。对于其中任意一次任意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5mm的重新摆位拍片验证。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5次验证的偏差值(绝对值化)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结果采用±s的形式。体膜组、真空垫组对头颈肩组三个方向的偏差分别采用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三组患者的摆位偏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头颈肩组在三个方向的摆位偏差都是最小的,较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表1. 三组患者摆位误差值比较(n=15,±s,mm)

表1. 三组患者摆位误差值比较(n=15,±s,mm)

分组 X、Y、Z三个方向上前5次的摆位偏差(mm)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头颈肩组(A组) 2.12±1.12 2.31±1.34 2.25±1.28体膜组(B组) 3.80±2.15 3.65±2.28 3.71±1.99真空垫组(C组) 4.78±2.97 4.65±3.01 4.86±3.13 P(A组与B组比较) <0.05 <0.05 <0.05 P(A组与C组比较) <0.05 <0.05 <0.05

3.讨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1]。食管做为一个管状空腔脏器上端衔接咽(下颌上仰的角度对于咽部的位置影响很大),下端衔接贲门,其位置的相对不固定性成为放疗中靶区位移产生的主要因素。文献报道:照射中体位移动3mm,疗效下降3.3%;移动5mm,下降18.4%;移动6mm,下降33.1%[2]。即使是微乎其微的1mm患者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式[3-5]。颈、胸上段食管癌的治疗,由于周边毗邻组织器官多而复杂,因此手术难度较大,放疗为首选的治疗方式,IMRT是目前主流的放疗技术。胸上段食管癌的患者放疗存在很多摆位的不确定因素(下颌上仰的角度、双上肢摆放位置、肺的呼吸移动度),头颈肩面罩在摆位时患者的下颌角上仰的角度确定,双侧肩膀位置固定,双侧上肢固定放置于体侧,而用体罩和真空垫固定时患者的下颌角的上仰角度是不固定的,双手抱肘置于头部的位置具有随意性,本研究认为偏差的差异性来源于此。随着新设备的不断推出,在放疗AI时代全面来临之前,EPID在目前很多单位目前现有的机器均有配备,应把它有效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监测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度。通过回顾性分析45例胸上段食管癌在EPID监测下的偏差对比情况,得出头颈肩热塑膜是胸上段食管癌最佳的体位固定装置,是计划精确实施的有力质量保证工具。

猜你喜欢
固定装置医科头颈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带式输送机固定装置设计及应用研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
医者难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