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中的思政教育探讨

2019-10-20 07:21刘宏韬
科技风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新工科思政教育

刘宏韬

摘 要:进入“新工科”建设,对理工类综合大学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以新要求为起点,分析“新工科”思政教育中的问题,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通过明确思政教育新概念,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新方法,借助新传媒技术进一步掌握思政教育新动态,共同促进“新工科”建设中思政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新工科;思政教育;专业教育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发展。[1-2]自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所谓新工科专业,就是利用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对传统的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3-4]理工科学校历来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对思政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在“新工科”建设中,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大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以及个人能力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学校需要注重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在提升大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方向。

1 “新工科”建设中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等教育中,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为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高就业率,学校更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导,相对减弱了思政教育教学的力度。随着学生的学习任务日益增多、学习压力日渐增大却无处发泄,导致一些思政素质不够高的学生,出现逃课、打架斗殴、顶撞师长等恶劣行为。另外,还有一些学生面临着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由于缺乏疏导教育,心理素质不过关,而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甚至有学生自残、轻生等现象存在。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堂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2.1 坚守课堂教学主渠道,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作为高校思政教师,要在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来代替填鸭式教学,使思政课在学生心中不是一门只需要在考试中达到及格线的课程,而是一门在日后生活工作中能够对自己起到深厚影响的课程。思政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结合时事,结合生活实践,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且真实化的课堂,让学生感同身受,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果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让学生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情怀,从而把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统一起来,真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信仰、铸入灵魂,[5]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有选择的将专业知识同思政知识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成为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使其都能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智力支撑。推动思政课与各专业课的融合,外连专业技能,内连思政教育,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改革创新,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2.2 高校教师需提高自身素养,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传承的阶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者需先明道,授业者需先专业,解惑者需要先明理。高校教师需要先提高自身政治素养,进一步发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体系,贯通教材之间的知识点脉络,为学生传达思政课程的整体框架,让学生能够做到全面掌握思政体系,让先进的科学体系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维,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高校教师要注重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思政教师应该带领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例如,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让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洗礼,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带领学生服务社区群众,让学生在助人为乐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带领学生学习观看最新思政理论相关的电影或视频,让学生做到与时俱进,让思政课程做到因时而新。同时,要注意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中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组间交流,总结报告的形式,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实现知行合一,让高校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2.3 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

在当代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无法脱离的环境,面对互联网的信息轰炸,要注重团队协作,致力于挖掘教育信息化时代为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另外,要迅速适应传媒新时代飞速变换的信息,保持思想上的前瞻性和机敏性,及时发现准确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变化,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四个意识”。最后,要广泛的接收和借鉴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思想和新潮流,取用适宜,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课程教育的融合。

3 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中,高校思政课程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要注重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能力、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复合型“新工科”未来卓越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3):22-35.

[2]许涛,严骊,殷俊峰,周斌.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1):80-88.

[3]于莉莉,张磊,孟凡波.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01):87-89.

[4]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6):1-13.

[5]孟祥锋.努力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9/0708/c1003-31218485.html,20190708.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新工科思政教育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