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持续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

2019-10-20 13:35李富贵
科学导报 2019年59期
关键词:农林试点工作试点

李富贵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沁水县坚持典型引路、试点先行、集中力量、重点培塑的工作方法,倾力打造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样板,持续推进全县试点工作的实施。

工作开展以来,沁水县科学规划,有条不紊推进试点工作。一是提高站位,由三级书记抓试点,坚持把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项政治硬任务扛牢抓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试点乡、示范村调查研究,把方向、明重点、传导压力;同时,分管书记、副县长靠前指挥、科学调度、精心组织。试点乡(镇)村主要领导压实责任,当好一线施工队长,着力构建起“三个一”工作体系(一个处级领导、一个业务单位、一套乡(镇)班子包联一个试点村),同步建立完善周调度、旬督查、月通报的工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

二是規划引领,一村一策育典型。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总要求,沁水县立足资源禀赋、城乡结构以及前期工作基础,注重代表性、差异性和独立性,选择迎白路“如画沁水之百里画廊”区域作为试点,依托土沃乡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民艺等优势,制定了《沁水县“百里画廊”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同时,由规划部门牵头,村委和相关人员充分参与,编制完成了“百里画廊”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概念性规划和7个试点村实用性村庄规划,明确了发展路径;以设施蔬菜为产业基础,融合旅游、休闲、康养、娱乐等多产业一体发展,统筹推进示范;投资383万元,对龙港镇青龙近郊农业示范点进行产业升级;投资1800万元,完成柿庄镇应郭村“农旅一体化示范园”示范点接待中心主体建设,配套公厕、公共浴室、小型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发挥产业融合发展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攻坚克难,狠抓基础补短板。沁水县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三大硬仗为突破,集中开展试点乡村环境整治。新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2处,水冲式卫生公厕4座;完成户厕改造322座,铺设雨污分流、“五线”入地管网21公里;绿化、硬化面积2.2万平方米;整修、粉刷和美化墙面8万平方米,清理拆除残垣断壁、废旧畜禽圈室、“四堆”、旱厕、垃圾点等750余处,整治修缮废旧房屋150余座,促进试点乡村整体环境面貌全面提升。在充分考虑产业结构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旅康体产业。重点在下沃泉村发展亲子乐园、旅游驿站、农业科普等项目,南阳村发展徒步休闲、森林康养、农业观光等项目,下格碑村发展高端农产品、采摘体验等,打造产业融合发展体验区。

四是协调统筹,部门联动强支持。由县财政配套500万元,用于完善土沃乡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编制;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办法,对土沃乡杏则村1000亩连翘基地给予30万元奖补;金融部门开展小微企业会员制信用贷款服务,为20家农业合作社发放贷款532万元;文旅、水务、林业、农开等部门根据自身优势给予帮扶支持,政策叠加,进行资金集中扶持,促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特别是在2019年,自6月份晋城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大会召开以后,沁水县认真贯彻大会精神,以县委农工办文件出台了《沁水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实施方案》,提出了全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三年目标任务,确定了工作重点,将相关责任分解到各级部门单位,凝聚起全县上下全力共抓新局面。方案明确了到2021年,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农业、林业、文化产业或产业集群将覆盖60%的行政村;打造农林文旅康融合示范村33个,其中2019年11个;建成农林文旅康融合标杆片(村)6个,其中2019年2个,片(村)内农民通过“三变”改革参与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比例达到60%以上,农民二三产业收入占比超过50%,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10%以上。为进一步将实施方案落实落细,在征求全县各乡镇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紧接着出台了《沁水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实施意见》,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对市委支持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黄金27”政策逐条进行了责任分解,实行处级领导、县直部门和煤矿或一个煤层气企业包联行政村进行帮扶,编印了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汇编200本,大力营造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浓厚氛围。

据了解,自实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以来,沁水县结合产业融合试点工作实际,以土沃乡为试点乡,以青龙村、应郭村等为示范村,集中开展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果蔬采摘、绿色康养、观光徒步、艺术体验等新型产业发展培育,规划实施项目64个,概算投资1.18亿元,完成投资4769万元,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融合新乡村雏形初显。

下一步,沁水县将根据“全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县委“一个统领,三五支撑”总体思路,以乡村振兴为总目标,继续巩固提升“百里画廊”土沃农旅片区,包括重点打造“沁河古堡”片区,逐步引导开发郑庄片区,重点抓好11个试点村的产业融合工作,依托沁水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民艺、产业基础等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坚决走出一条符合沁水实际的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猜你喜欢
农林试点工作试点
河南省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研讨会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广东“湾长制”试点将在年底前实施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宿州市埇桥区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