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导入策略

2019-10-20 19:53秦华秦云
数码设计 2019年13期
关键词:驱动动画事物

秦华 秦云

摘要:一节课的导入,最忌平淡无奇。教师应该在开课伊始迅速为学生营造出探求知识的教学氛围,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讲授新课环节。“未成曲调先有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文主要就是对信息技术课的课堂引入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引入

中图分类号:G633.6;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3-0171-01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a class, the most boring boring. Teachers should quickly create a teaching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to explore knowled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urse, so as to naturally enter into the teaching of new lessons.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success.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introduction proble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introduction

初中信息技術教学面向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活泼好动也是这个时期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学生马上平静下来,让吵闹的机房迅速安静下来,使我们的新课如何迅速高效的导入呢?

1 情景导入法

在课堂上情景的创设是非常的重要的,使用情景导入的方法有非常多的优点,所以常常被我们老师所推崇和使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也想方设法的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融入到情景中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静了下来,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案例一:(吉林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7版,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4.2.1用word制作记录表,一课时)

电影电视剧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利用影视资料创设情境,可以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表格的基本操作比较单调,学生不太感兴趣。所以,我决定以“九宫格”为主题,课前在网上下载了《射雕英雄传》中的有关“九宫格”的一个片段,这样导入新课:“看过武侠小说的同学都应该知道金庸先生,在金庸的小说中总会有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的现象,我们先来看一个小片段。”学生很快就安静地坐在屏幕前,认真地欣赏起来。这时我因势利导,讲解相关知识点,学生积极操作,兴致很浓。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操作知识要点,让他们在这个情境中,收获一份成功。为此,在设计情境时要充分考虑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简短、有效。

2 实物展示法

在讲授新课之前,运用客观存在的事物让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通过对观察到的事物的总结,使学生掌握某样事物的基本特点和特性。特别是在讲授一些具有本质特性事物的方面上,可以用此方法。学生在观察、触摸事物的过程中,对随后的新知识就更容易掌握。[2]

在学生进入机房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他们所带的笔记本封皮,讲解到输入输出设备时,我拿起学生的一本封皮精美的笔记本,问道:同学们是否想把这张图片存放到自己电脑里?学生都很怀疑是否能做到这一点,通过让学生现场扫描、打印图片,使学生接触到一些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让学生尝试如何组装电脑,这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硬件。但学校条件有限,很难做到这一点,使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做为教师平时应收集一些报废的计算机,加以组装,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3 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3]

为了上好《制作我的配乐诗朗诵》一课,课前我选择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梅花三弄》做为背景音乐,找一名朗诵较好的学生,录制配乐诗朗诵。上课时,学生首先听到的是配有悠扬音乐的一首富有激情的抒情诗,学生很快沉入其意境之中。此时我就可以说大家都可以制作自己的配乐诗朗诵,学生跃跃欲试。由此可引导学生掌握写字板、播放器、“录音机”的使用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3]

4 动画引入法

我们都知道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而在观看动画片时却能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观看,所以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播放各种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在学生进入课堂时播放动画,这样学生可以在换拖鞋、开电脑的同时欣赏有趣的动画,而且最主要的是整个班级都鸦雀无声。这样动画播放好了,学生电脑也开起来了,也就可以非常安静的开始上新课了。 有时候在课前我会播放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内容给学生欣赏,这样新课的引入就比较容易,学生也比较顺利的接受,由于动画内容和形式的多种多样,学生在享受动画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同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也好多了,信息技术课的效率也提高了许多,真是一举多得。

教学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哪怕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往往也可以设计出多种导入的方法,但只要抓住“因文(教材、教学内容)而异、因人(学生与教师)而别、循情(学情及教学时机与气氛)而变、循需(教学目的)而发”这几点,就能够设计使教学导入方案的设计“新”、“活”而且“实”。

参考文献:

[1] 曹建明.信息技术课的课堂引入初探.

[2] 蔡文霞. 信息技术课中导入技巧示例.

[3] 王庭之. 先声夺人的开端 事半功倍的效果——例谈计算机教学的导课设计.

猜你喜欢
驱动动画事物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单独中的洞见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动画总动员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