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镍都金昌今朝美丽花城

2019-10-21 09:31觉非
浙江林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金昌永昌金川

觉非

建立于1981年的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因盛产镍被誉为“中国镍都”。30余年后,镍都华丽转身,化为花城。

紫金花城 在镍都涅槃重生

镍都金昌的金川镍矿在老一辈矿业开拓者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开采下,创造了中国矿业开发史的宝贵财富。在金川科技馆,我们感受到了镍都金昌的辉煌。

金川科技馆坐落于金川科技广场,从元素周期表、矿石雕塑到完整工艺流程的呈现,“点石成金”的神奇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你能探寻到属于现代有色金属工业的神奇魅力。

镍都金昌留下了众多矿业遗迹,也遗留了尖锐的环境问题,恢复矿山生态环境迫在眉睫。于是,露天矿老坑和废渣山涅槃重生,变成了一个有着大西北戈壁工業新城特色的山体式矿山公园——金川国家矿山公园。

金川国家矿山公园位于甘肃省金昌市区西南部龙首山脉北坡,始建于2009年,为治理龙首山露天开采废弃物而建设。采矿展示区内有露天矿老坑、露天采矿设备的展示,山下蒸汽机车、自卸卡车、潜孔钻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的纷纷呈现,讲述着金川采矿的变迁历史。山体绿化修复区面积达100万平方米,起着治理废弃物、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

曾经的残壁废墟,如今穿上了绿色的衣裳,与城市达成和解,镍都金昌,悄悄换了自己的名片。昔日镍都,变成了今日花城,盛开着紫色的梦想。

紫金花城,位于金昌市区内,东至金川区双湾镇龙口山,西至龙首山,南至宁远堡镇九墩湾,北至巴丹吉林沙漠,紫金花城大景区包括紫金广场、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金川公园、三角城考古遗址公园等11个景点,是金昌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景区。

紫金花园园区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的空间,以薰衣草、马鞭草等紫金香草类植物为培育主体。繁花盛开,这在中国的许多城市,是最常见的景象,可在西北的戈壁中,盛开一座紫色的花城,却是难得的梦境。

紫金花园是绚烂的,金川公园呈现的却是金昌人最平凡的生活剪影。清晨,去往永昌之前,我特意来到金川公园,在绿色的空间里,走进金昌人的生活。广场舞、舞剑、太极……老人们悠悠然地开启了新的一天。

三角城遗址 在墙垣回望千年

三角城遗址是河西地区最早的、唯一的先秦时代城址。庄稼地环绕的遗址,用一抹黄土、一块陶片,诉说着2000余年前的风雨。我站在断垣残壁前,触摸着厚厚的黄土,吹着西北的风,回望遥远的先秦时代,不禁思绪万千。

三角城遗址位于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遗址于1924年被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多次对其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包括4个墓群和城址,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等,占地面积达430万平方米。这里先后出土石器、陶器、青铜器、金器、铁器、骨角器、毛麻织品、贝币等文物3000余件。

三角城遗址出土器物精美独特,文化堆积层深厚,延续时间较长,该地是西周至战国时期月氏(或乌孙)民族修筑的大型聚落所在,也是了解先秦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历史内涵的重要之地。

三角城遗址没有特别的防护,经历了数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尘封在田野之间,伫立在这片土地上,古朴、原始,散发着古老的味道。

永昌钟楼 在重镇见证变迁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汉、唐中外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来到永昌,钟鼓楼是怎么也绕不过的地标建筑。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四街交会之处,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距今近400年,整个建筑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筑之一,见证着永昌数千年的历史变迁。

永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永昌钟鼓楼具有蒙、汉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建筑风格。从艺术造型上看,形体是由屋顶、木构架、台基三大要素所构成,沿袭了汉朝的做法;从平面布局看,钟鼓楼设在全城正中,掌管全城作息和夜禁时刻,是元朝的制度,也是蒙古族建筑的布局手法;从建筑形式上看,盝顶式屋顶是元代常见的造型之一。明初,元朝宫殿多被拆除,唯独永昌钟鼓楼上有蒙古族风格的宝顶,这在国内的古建筑中尚无先例。

晨钟暮鼓,声闻四达,如今的钟鼓楼,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巨变,没有了当年的作用,却早已印刻在永昌人的血液中,成为永昌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是永昌人文历史的象征。

东寨藜麦 在田野收获希望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壮阔的藜麦田,也是第一次知道,河西走廊的金昌,在戈壁的荒芜与苍凉之外,还有如此饱满的藜麦。甘肃省永昌县东寨镇,是丝绸之路上正在崛起的“藜麦之乡”。当秋风掠过,藜麦田中涌动着火红的麦浪,空气中都带着收获的味道。

远方是连绵的祁连山,近处是望不到尽头的藜麦地。惊艳过后,便开始在藜麦地里撒欢,风吹麦浪,藜麦拂面而来,闻着一阵阵麦香,虽是新鲜的味道,却有着最初的感动。

永昌东寨地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利于藜麦蛋白质累积,是优质藜麦的适宜种植区。藜麦自2016年落户东寨后,迅速成为当地特色作物,最盛时种植面积达1万亩,为东寨带来了火红的收获。来到祁连山下,火红一片,是最绚烂的风景,最肆意的收获。

在“藜麦之乡”,我第一次品尝了藜麦,一碗藜麦南瓜粥,口感独特,有着淡淡的坚果清香,足以让舌尖铭记。然而,它的珍贵,更在其超过多数谷物的营养。原本,藜麦与东寨的相遇,便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恋,一场亘古的相随。当藜麦从数千年前的南美大陆,来到河西走廊的东寨,融入了祁连山下的这片土地,雪山、阳光便也成了点缀,刻骨铭心的,只有这一片火红。

因为这一片火红的绚烂,一批又一批的游人、摄影师、画家、诗人涌入东寨,或是融入这份特别的风景,或是记录这般绚烂的色彩,或是写下一首首诗篇。我一直以为,诗歌是忧伤的,却不知,明艳的火红,也可以是诗歌的颜色。

站在藜麦地前,感受到了这份诗意,便止不住的想,麦地诗人海子,如果见到这样一片藜麦地,会写出怎样的诗篇。每一片藜麦地,都是一首诗,一定不同于海子诗中那一片片质朴沧桑的麦地,它没有麦地的苦难和伤痛,有的只是明亮和绚烂、浪漫和梦想。

猜你喜欢
金昌永昌金川
飞远的纸飞机
一份来自金川的邀约
书画作品鉴赏
一个人的金川
肺叶版图上的金川(组诗)
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赏析
挖出来的风波
正手击球弹性动作解析(三)
驾驭各式击球点(一)正手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