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9-10-21 05:40李栋李超陈强
锦绣·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多层次

李栋 李超 陈强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不断地发生改变,特别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讲话中提到:“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频繁出现在各种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会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创业型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国家战略。普通高等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应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完善系统课程体系,建立准确培养目标,将重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构建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本文对于如何有效改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展开对高校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此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多层次

1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办发[2015]36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中明确提出关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至今2019年,经历了4年实施、改革和推进,各大高校在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及探索出适合各大高校自我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向着总体目标进行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2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教育重视度不够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革新,创新创业教育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在学校、老师和学生这三大主体中均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根本原因在于现阶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度不深。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专业教育相比,不具有足够的专业性,其性质更多地被认为与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或军事理论相类似,属于学生课外能力拓展,直接导致部分教师上课不认真讲,学生课上不认真听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认为是毕业后进入社会时该做的事情,将大学重点放在参加社团、参加比赛以及复习考试等方面。

2.2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被很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各高校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进传统的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教育,实现有效融合,但仅停留在文件或者培养方案的设计层面上,在具体实施落地时,形式化地将教学体系培养方案中相应课程名称作修改,并没有一整套系统性的可实施的培养方案。

2.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以及考核激励制度匮乏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而言,创新创新教育并不能在目前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带来学分的帮助和成绩的提高,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高校专业教师而言,相比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考核以及职称评审的重点依旧在于科研和传统专业教学,从而导致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并不高。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甚至由辅导员兼任,并没有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队伍,缺乏指导的专业性以及后期发展。

3 构建能够融入高等教育内核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3.1 以提升能力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通过师资队伍的增强,教学手段的提升,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实验教材和考核方法的改进,搭建专业化、系统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并开设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结合传统工程实践的创新性设计实验、创新创业国家项目、创新工作室以及兴趣活动小组等不同形式的实验课程和竞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打造兼具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校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

如上图1所示,打造贯穿整个低年级到高年级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规范,遵循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和传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与传统专业教学相贯通、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按照该体系,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通于课内外。除了传统工程实训基地,专业开放校内创新实训中心,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制定课程内学分与课外学分相互置换的教务制度,彻底激发大学生创业创业的激情,提高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2 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

在完善的培养教育体系下,如何让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做到最根本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应该着重去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间相互融合贯通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高校“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分别在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人才分类优选机制、人才选拨机制以及运行实践平台上进行创新。通过传统专业通识教育与重点项目扶持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学生企业导师互选、重大赛事优选、孵化优选成果”分级选拔多层培养的“多层次”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主旨,通过学生主体,依靠教师主导,企业提供帮助,实现多层次逐级进阶的分层培养育人。第一层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通识教育一体化,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行业知识和能力素质培养融入到学生日常课堂、课外自主钻研、专业能力实训以及社会创新实践等环节中,形成与传统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基础知识课堂、第二能力课堂、自主创新创业”的创新创业人才成长三维空间。第二层基于差异化培養发展理念,结合学生“第二能力课堂”成绩,实现学生本人与企业专家或高校导师间的相互选择与最佳匹配,最终由企业专家帮扶合适的学生进行创业资格争取或高校导师选择合适的人选进入科技创新项目组参加训练。

4 结语

本文对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以及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提出“多层次”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通过建立融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通识教育一体化、融大学生自主钻研成长与校企联合培养于一体的多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切实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更有利国家创新创业行业的革新。

作者简介:

在职:李栋,男,汉族,1990年11月27日,籍贯陕西省蒲城县,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历:工学硕士,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多层次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基本素质
商务英语专业就业方向研究
构建多层次外语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商业银行构建多层次的农村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
基于多层次、大综合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对高校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