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舞蹈基础教学的论述

2019-10-21 06:44杨丽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心理骨骼智力

杨丽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为加速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的重要战略,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所在。幼儿的素质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幼儿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以它特有的形态描绘了多彩的艺术形象,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陶冶和开启着幼儿心灵和智慧,这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难以达到的。

关键词:智力;舞蹈;骨骼;幼儿心理

我們一般说幼儿是指三岁至六岁的孩子(科学性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一般从六周岁的幼儿开始比较适合),也有人称他们为学前期儿童。这一时期幼儿体格发育速度比乳儿期(28天——12个月),婴儿期(1岁——3岁)相对减慢,但大脑功能发育较前更为完善,智力发展增快,理解力逐渐提高,求知欲加强,好奇,好问,好模仿。他们开始能用较正确而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前期的幼儿个性发展迅速,在青春期以前,男女儿童在发育方面没有太显著的区别。肌肉,神经和骨骼系统正在发育成熟,乳牙已全部出齐。动作技能有很大提高,幼儿在长肌,短肌和手眼协调方面不断进步。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认为“即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曾经指出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4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十,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你精心培养的花朵在五岁以前就已绽蕾。”总之,幼儿期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重视让幼儿参加适宜的各种舞蹈教育和教学活动,这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促进幼儿心脏和呼吸器官机能的成熟,并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对于发展幼儿的认识力,想象力,审美力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组织儿童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教学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的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开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集体不断地生长发育,同时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教学上幼儿舞蹈教育与成人的舞蹈教育区别很大,甚至少儿舞蹈的教授过程都不能照搬在幼儿身上,这与幼儿的身体发育、身体机能、各方面的接受能力较弱有着直接关系。

一、教学内容

针对幼儿自身机体发育和兴趣爱好各方面因素,这堂课我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身体各部分软开度练习(包括地面压腿、压胯、腰部综合训练)和幼儿舞蹈考级组合练习两部分。我着重阐释的是地面压腿部分,分别为前压腿和旁压腿两个环节。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压腿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不但可以解决幼儿腿部柔韧性,力量等方面的问题,还能为以后的身体发育起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压腿时一定要科学性、规范性的进行,不可一味的追求软开度和柔韧性而忽视了幼儿自身的先天生长发育条件。压腿过程中需伸腿坐坐好,两腿夹紧,后背挺直,脚背绷紧外开,尽量避免脚背、膝盖松垮,后背弯曲等问题的出现。从生理角度讲,幼儿在生长阶段的骨骼和肌肉都处于幼弱的平衡发展期,其骨骼的骺软骨组织的快速成长,无法承受过强的,超负荷的压力,其肌肉组织各部的收缩能力、张弛力不象成人那样收放自如、反应迅速。所以,压腿时不应时间过长、过激,否则将给幼儿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危害。在整体幼儿舞蹈基本功练习是也应做到动作节奏不宜过快;训练强度要适中;以整体训练为主,局部训练为辅。首先是训练动作节奏不宜过快,幼儿在训练的由于其物理发展的特性所决定,若节奏过快,由于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较弱,协调性差,结果会造成幼儿晕头转向、跌跌撞撞的现象;其次是训练强度要适中,若老师的训练强度过大,长期下来会使幼儿骨密质增厚,使骨骼中骨小梁的排列加快定型的进程,使之过早地变得粗壮有力,这样会使幼儿长骨两筛经受超强刺激而过早地钙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身高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是以整体训练为主,从幼儿舞蹈训练的肌肉特性看,整体的运动可以使其在运动中各肌肉群在训练时肌肉纤维的伸缩、收缩相对处于均衡协调的良性刺激中,反之,如若加大局部性训练可导致肌肉纤维局部线粒体的成倍快增,进而使局部的肌肉异常隆起而破坏了舞蹈教育中线条美的塑造作用。

二、教学特点

在对幼儿舞蹈教学时我主要利用了幼儿喜好模仿这一特性,以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模仿潜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利用肢体来模仿各种动物、植物和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人物造型。通过模仿获得舞蹈动作的创造、延伸和提炼。考级舞蹈组合教学时我不希望他们纯粹的去做动作,希望给他们一个角色,让他们化身为小鸟或小草等等,通过相应的动作练习,尽情的来表现自己。任何艺术的审美创造都源于生活,模仿着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不过也应注意舞蹈教育并不是机械的模仿,长久的模仿将使幼儿丧失创造力。舞蹈教育其中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激起幼儿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即通过舞蹈教育开发幼儿的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的潜力,从而提高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综合能力。传统的舞蹈教学把动作分解以后,作为单项的动作简单重复,反复训练容易使舞蹈课变得单调、机械、枯燥无味。少儿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所以,枯燥单调的舞蹈训练会让孩子们失去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幼儿在接受新动作时常常会出现反应慢和记不住动作的现象,所以,动作常常是机械的,如果老师仅仅为了教学而授课,不注意幼儿的生理特点、不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就达不到舞蹈教学的最佳效果。少儿心理思维的特点是形象、且情趣多变,老师的教学内容在选材上应强调主题鲜明,浅显易懂,新颖别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启发其想象力。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幼儿舞蹈选材选材和教学的关键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心去感受,用孩子般的耳朵去聆听,用孩子的身体去舞蹈。只有老师把全身心投入到幼儿那个天真活泼、天真无邪、绚丽多彩的世界里才能广开思路,安排和教授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才能取得舞蹈教学的最佳效果。受幼儿年龄因素的影响,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种重舞蹈表现,轻舞蹈基础训练的思想。

三、教学目的

在教授舞蹈的过程中利用音乐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由于课堂教授对象都是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普遍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在舞蹈领悟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在表演时往往只是简单的完成舞蹈动作而忽略了表演这一方面,这时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细心、耐心的正确引导,培养幼儿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引导其在感情上与作品内容产生共鸣。陈鹤琴先生说:“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共鸣共感。”因此,在舞蹈组合学习中,必须重视幼儿对舞蹈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上的深刻了解,而不是一味重“形”,而忽略了“神”。让孩子们“手舞”有物,“足蹈”有理,这样孩子们有表演时就会在心理上与舞蹈角色共鸣共感,忘我投入,表情自然展现,舞蹈表演收到很好的效果。表演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上就要很好的解决,幼儿本身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对熟悉音乐做一些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肢体语言动作,根据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幼儿舞蹈表演训练中用适合的音乐对孩子们加以动作,表演引导训练。身体的动作本身是音乐的化身,即身体的动作产生于音乐,反过来音乐也体现在肢体动作中,因此,舞蹈在与音乐的相辅相成的合作过程中,进入较完美的地步,使音乐与幼儿所抒发的情感融为一体。所以,在教授幼儿舞蹈表演也应同时从身心兩方面去启发,引导和训练幼儿,使幼儿一接触舞蹈的同时就应习惯从心理上感受舞蹈、理解舞蹈。

孩子是天生的舞者,当一个幼儿舞蹈教师站在课堂上,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纯洁无暇,对用一颗真挚的童心表达对舞蹈的喜爱时,他没有理由不去尽心尽力,满怀真心地教授,爱护他们。但他们毕竟都是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不能把青少年舞蹈训练的方式转稼在幼儿身上,对幼儿的教学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方法。首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凭借优美的夸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所学动作的表现常能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教时尽量用形象的比喻,使幼儿能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例如在教基本动作时,幼儿虽然能做出动作的要领,但往往找不到动作的技巧,使动作显得机械、呆板,不但不具有动作的美感,反而使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器官处于一种摆弄状态,为做动作而动作,体会不到应该怎样表现动作的感觉,必须用形象化的方法,使幼儿觉得生动有趣乐于接受。例如:教地面压旁腿时,大多数幼儿在压腿的过程中腿会逐渐内扣,膝盖耸起,这时如果教师只是强调“绷脚”“膝盖蹬直”“腿外开”反而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把孩子们的小脚人物化,当看到有的孩子脚内扣时,我们可以说“你的小脚怎么睡着了啊”“看看谁的膝盖松的像个小馒头”这时候孩子反而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幼儿觉得很好玩,也就很轻松就掌握了压腿的动作要领。其次在面对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强调对孩子的鼓励性,现在家庭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每一个家长对自己唯一的孩子都充满着殷切的期望,他们都希望自己孩子是最好的,最棒的。而肯定孩子,让孩子有个健康自信的心理状态,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只有让孩子满怀一颗自信心,他才能勇敢地去面对新事物,接受新挑战,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热情和耐心的态度,坚持用生动的语言高涨的情绪、优美的舞姿,教育、感染、引导幼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现舞蹈情感的天性。对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老师绝对不能说孩子笨,或者把不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上,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孩子对舞蹈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应该使整个课堂充满快乐和谐的气氛,让少儿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使孩子们在舞蹈教育中愉快、健康的成长。

结语:

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它的广泛传播,不仅对幼儿的教育事业,而且对舞蹈事业的未来,都将起着难以估价的积极作用。同时,它也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跨世纪的今天,我们应感到责任的重大,如何将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为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充满希望的幼儿舞蹈艺术土壤上开满绚丽多彩的花儿,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而努力耕耘,永远探索。

参考文献:

[1]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11

[2]刘英.中国幼儿基本体操[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7

[3]迟兴华.青少年形体美练习[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0

[4]李军,石秀茹.幼儿师范学校课本——舞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9

[5]李洪珊.让艺术与幼儿结缘——舞蹈篇[M].金盾出版社,2004.6

[6]陈康荣.幼儿舞蹈训练与幼儿舞蹈创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5

[7]池海.幼儿园舞蹈课程[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8

[8]王宗立.现代幼儿舞蹈范例手册[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3

[9]樊星. 论基本功训练与幼儿舞蹈教材开发[J].中国教育学刊,2010(S1)

[10]许红英.儿童舞蹈考级教材9[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4

猜你喜欢
幼儿心理骨骼智力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幼儿园色彩创设与幼儿心理引导探究
3D打印骨骼指日可待
动画“情结”
由半朵小红花想到的
欢乐智力谷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
神奇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