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研究分析

2019-10-21 06:44孙改荣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方法过程

孙改荣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学需求的提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优化。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推出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育。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在素质教育这一核心教学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出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不再是原先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由此可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将新课标的教学标准贯彻落实到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原先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和教学的要求,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积极创新,围绕学生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启蒙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语文的课程开展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这是教师需要注意并且完成的任务。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教育的思想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当中。并且,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在此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只是通过“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行不行”等问答来完成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津津有味地讲,但学生迷迷糊糊的听,教学效果并不能提高,也不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教师做了白用功。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转变师生观念,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去学习、总结、获取、感悟知识和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发挥激励作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比较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多采取鼓励性的方式,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和正面引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对学生不足之处总是予以负面评价,对学生经常“视若无睹”,久而久之,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会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厌恶学习的心理。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恰当的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那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发挥出自身的激励作用,来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事实上,教师如果想充分的发挥激励的作用,也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场合有效地进行评价。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不断的领会。针对优等生进行表扬的过程中要适可而止,不能够让他们产生骄傲的情绪。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要更加的具体,要不断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然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评价应该是以正面为主的,不能够是非不分。教师如果需要批评学生要尽可能的委婉。否则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三、合理设计小组合作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要充分的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建小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的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要从小组讨论以及集体交流,这两个方面入手。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根据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寻找最佳的答案。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交流。课堂的参与度也能够得到提升。此外在小组分配的时候,教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合理的进行分配。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参与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有所收获。小组讨论结束之后,一个小组的代表要把讨论的内容汇报总结。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小组的不同情况,适当的进行补充。这样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碰撞教师,还可以故意挑起学生的争执,让学生在共同探讨,共同争论的过程中提升创造力。

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够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教学情景的创设工作。例如,教学《村居》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来创设本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引感受乡村生活的惬意,从而对课文内容充满遐想。如,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假设这样一个情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黄莺飞舞,孩子们早早地放学了,便一个个跑到草地上放起了风筝。而教师一提到放风筝,很多学生就会回想起和父母一起放风筝的场景。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联想自己放风筝的感受是怎样的。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所描述的事物。

结语:

总之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创建教学方式,抓住教学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把课文中的教学内容、开展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培养学生情感发掘学生潜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这样能够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绍玲.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5(3):121-122.

[2]王根才.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3]张桂芸.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方法过程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