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2019-10-21 06:44陈思妍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观马克思人类

陈思妍

摘    要:马克思充分阐释了对人类实践重要意义的认识,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本文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本内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思考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发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充分阐释了对人类实践重要意义的认识,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是人和社会不断进步的方法论基础和基本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人类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一认识论是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和灵魂。

(一)实践的本质

首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三个构成要素包括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手段,这三个要素都是客观的,具有客观物质性。其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它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最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类所有实践活动的进行必须依赖一定的社会关系,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形式等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越来越适应人类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的需求。

(二)人的本质与实践

人们在改造世界这一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此,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需要不断地去实践。动物也有活动,但是动物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因而,它们的活动不能称之为实践活动。不仅人的认识基于实践,全部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人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生存和发展,也创造了人类自身。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认识能力。

(三)人类世界与实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这是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人类改造的对象为客观世界,作为实践的客体,客观世界被人类以生活的需要而改造,人们首先要创造物质生产资料,创造物质生活本身。因此,物质资料生产从实质上来说,正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可以说,实践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实践,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认为,哲學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群众基础,彰显出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在实践中认识和检验真理

检验与判断认识和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必须以实践为标准。认识本身不能判断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通过实践来证明认识是否能够转化为现实,经过实践的检验,错误的认识能够改正过来,变为正确的认识,而正确的认识又要回到实践中,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践证明,我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

(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追求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实践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马克思实践观倡导人的主体性,要求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人类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按需分配,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要实现这一远大目标和理想,我们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而这一切都立足于实践,实践是全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实践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基和前提。

(三)在实践中改造世界

随着人类实践的深入,全球性危机逐渐显现出来,人类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全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历史证明,如果我们的实践活动不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只能自食其果。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被证明了的科学的实践观,它指导人类更好地改造世界。我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不断修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新的认识又反过来进一步指导我们改造世界,最终使人与自然达到一种互相平衡的状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深入的实践调研和统筹长远的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其立足于实践、着眼于实践,根据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变化适时调整并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一)立足国情,解决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根据实践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在发展中的实践。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政治体制改革僵化、西方意识形态加剧渗透、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过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全面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从实践出发,为解决实践问题,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并制定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是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再次结合。

(二)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群众

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是主体性。中国共产党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奋斗,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小康不断努力奋斗。

(三)理论指导实践,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其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拓展了社会主义发展路径;发掘社会主义政党自身建设规律,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相结合;提升国家治理方法,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对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在持续的“求是”中不断完善,成为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武器,是指导人类发展的宝贵智慧结晶。

猜你喜欢
实践观马克思人类
最有思想的句子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谁变成了人类?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