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跨专业VBSE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9-10-21 09:30王黎王影周庆
高教学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

王黎 王影 周庆

摘  要:由于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引入,经管类实践教学有了更大的空间,针对成都大学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总结了VBSE课程教学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设计。通过课程实践证明,将现代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方式应用于经管类本科实践教学中,改革经管类实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VBSE;实践教学;经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3-0097-04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advanced technology, there is more room for practical teaching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form of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Chengdu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rse design, course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design of VBSE course teaching. Through the course practice,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apply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w teaching methods 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form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utcomes are helpful to cultivate the qualified personnel with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Keywords: VBSE; practical teach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然而,就业市场却相当严峻,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达标人才,缺口较大。大量的没有经过实际工作环节训练的学生,很难成为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一、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妥善解决专业知识传授与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矛盾

现有的大学教育为了方便教学的实施,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缺少将各专业岗位上下游知识串联起来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没有形成立体化的知识和能力,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性差,很难快速进入工作状态[1]。如何将经管类各专业的校内实践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经管类本科专业的难点和痛点。

(二)未能妥善处理教与学的矛盾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主要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而非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

(三)经管类专业毕业实习环节因多种因素导致收效甚微

现有的经管毕业实习通常的方式是依靠社会实习环节进行安排,但实习效果不理想。一是企业无法提供合适的实习环境,这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企业基于商业保密考虑,不可能让学生深入企业,接触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中,在专业知识的运用与专业技能的锻炼方面收获不大,实习多数流于形式。同时,学生即使在某个岗位工作,由于其尚处于学习阶段,业务不熟练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实习生实际成为不受欢迎的负担。二是,社会实习居于一个具体岗位,具体活动简单,无法系统地、完整地认识与把握专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学院选择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践教学环节为突破口,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2012年12月学院立项建立校级实验中心,引入用友新道公司的“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平台。基于此平台,我们以开发、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将经济管理类實训以仿真形式引入校内,打破专业学科界限,以整合知识、能力、素质导向,形成校内综合实训的内容、教学方法、考评体系。

二、VBSE课程教学理念及课程教学特点

(一)课程教学理念

VBSE(Virtual 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简称,是仿真企业运行环境的模拟经营与管理综合实训平台,将企业实践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从真实的商业社会角度出发,引入制造企业经营理念,上下游业务关系,配套的服务环境,配套实体场地环境,结合教学设置的业务规则,进行仿真企业经营和业务运作,使学生前期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具体工作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在不同职业岗位,完成相应“工作任务”,能训练学生对企业全面管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提高,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缩短成为合格岗位管理人员的学习、成长路径,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要,为企业提供高潜质、有全局观的实务型岗位人才[2]。

(二)VBSE课程教学特点

课程给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进入社会工作之前提供一个全面接触社会供应链环节和功能的机会,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自身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1. 课程的仿真性

系统营造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包括环境仿真、机构仿真、业务仿真、流程仿真,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工作内容、管理流程、业务单据、结合教学目标适配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感受真实业务体验。

机构仿真:包含了制造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及客户、政府管理机构、金融机构、现代服务行业等不同形态的组织仿真,构成了完整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环境仿真:包括手工管理、信息化管理两种管理环境,体验两种管理环境下业务流程及工作要求的不同。

业务仿真:从实际业务中提炼了近百个关键任务和日常工作任务。

流程仿真: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与现实工作一致。

2. 对抗性

将参与学生按社会供应链组织进行分组,组与组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3. 层次化的目标性与训练内容

教学活动不针对特定专业,突破课程与岗位,专业与职业的壁垒,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构建从“点”岗位业务到“线”企业经营再到“面”社会环境的综合训练内容,层层递进。既要完成相应岗位的任务,又要完成管理决策,达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VBSE课程教学的地位

经管类专业一直以来,主要侧重强化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一般都是单向的模拟训练,更多是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将各个专业涉及的上下游岗位串起来,导致学生在学校没能形成立体化的知识和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性差,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VBSE实训课程作为学院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的核心课程,前置课程有:财务会计、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税收策划、财务管理、审计等,后续课程有毕业实习。VBSE实训课程既是前置课程专业知识的系统串联、有效整合,又是后续毕业实习的仿真实战。课程安排时段在6学期,毕业实习前,通过课程的仿真实习,解决了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训的广度和深度问题。

四、VBSE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VBSE仿真模拟实训以开放、增强学生实际能力,特别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模拟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构建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内容,根据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和制定课程评价体系。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我们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实际业务流程和典型任务的解决能力、计划组织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沟通谈判能力、方案制作能力、企业管理的全局观、团队合作精神、风险与责任意识。其内容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税务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内容,确定了5个模块23个项目,整合了前三学年的课程、专业和学科知识点,建立由点到面由面及体的立体化教学内容体系。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既能达到巩固、重温已有知识、技能的目的,又能全方位、多维度地体会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课程对象是组织结构相同的1-6家制造企业与4家供应商、客户企业,6家外围服务组织构成。课程教学主要内容模块如表1所示。

(三)教学方法设计

1. 课程教学学情分析

课程教学对象现阶段为普通本科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大三下学期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已经基本学习完成,已经具有专业和学科知识,但是缺乏知识的串联整合,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成长,我们针对学情,有的放矢创新教学方法。

2.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依据建构式学习理论观点,个人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主动获得的,学习的过程是个体主动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过程。在VBSE实训中,我们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实训,在实习过程中按照市场规律和企业经营规律为导向,既是学习者又是经营者和组织者。教师转换角色,成为实习内容的设计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起到策划内容、设立场景、过程监控、点拨答疑、配置资源,能力评估的作用。

在教师“教”的过程中,采用2-3位教师共同主导执教的方式,依托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改变了通常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法,采用情景模拟法、任务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学生辅助教学法、专题讲座、游戏、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促成有效课堂的呈现。为了学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课前我们将事前制作好的课程微视频,提示新旧知识的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课程开始时,在课堂上测试课前学习情况,让课外准备和课堂活动组成及时反馈,引导教学。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通过对任务及问题的分析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获得正确认知,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悟。

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实际岗位工作任务学生初次接触,难免出现很多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以后,采用各组织间、学生间互相点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及时总结归纳知识点,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的转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总结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成绩考核,既要检测出学习成果,也要反映出学习态度,相关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核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同、过程管理上。构建过程化、综合化、立体化的考评体系。考核内容包括系统360度考核,过程考核(素质素养),项目考核(任务解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考核要素包括:工作考勤、团队合作、任务完成情况、创新能力等,如图1所示。

五、课程的实施及应用效果

(一)课程实施情况

从2014年试运行到2017年参加仿真综合实训学生达到 1097人,参与教师10人,专业4个。2015年12月第一次正式开课,由于实训内容涉及大量财务会计工作,财会工作量、工作难度较大,参与实训的全部学生均为会计专业13级4个班的学生,人数为151人;2015年6月、9月, 将13级会计学专业4个班,13级财务管理专业2个班,2013级工商管理专业4个班,373 人进行混专业实训。

依托该平台,我们聚集了各个不同专业教学背景的教师,形成了实训设计、实训组织与指导、实训管理、实训技术维护的教学团队,分工协作,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课程应用效果

课程结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分析整理后,选择本课程是专业应该学习的课程的学生占比高达92%,认为通过课程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占比高达86%。依托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习平台,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平台的延展性,进行各类学科竞赛的备战,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4年11月,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同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寻找中国管理与信息化三好生第七届“用友新道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荣获川渝赛区一等奖;全国决赛三等奖。2014年12月,学生参与成都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辅助教学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中的作用,获国家级项目立项。2016-2017年第十三、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获省赛二等奖、三等奖。

六、结束语

经管类跨专业VBES实践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该实训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了人才培养空间,提高了人才培養效率,为经管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校内实训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尹新,傅晓军.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04):48-50.

[2]王益光,刘建明,崔星慧,等.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2):219-221.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
基于CDIO理念的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基于课堂教学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科研优化思考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