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0-21 09:30庞宝坤孙晨
高教学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培养模式

庞宝坤 孙晨

摘  要:英语专业的发展在新国标框架下早已有了新要求、新趋势和新动力,为了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的改革开放新态势,提高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当下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英语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已经有了惊人的进步,业界许多英语专业专家也多年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的策略探究,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符合当代需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一流翻译人才。基于此,文章就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新国标框架;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3-0129-0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ajor has already had new requirements, trend and motives under the new national criteria framework.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trend of soci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improving teaching and education quality of English major talents is a major problem to be solved. After decades of unremitting efforts,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amazing progress. Many English experts in the industry have also been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many years, with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first-class translation talents that meet the contemporary needs and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under the new national criteria framework.

Keywords: the new national criteria framework;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本文以新國标框架为主要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精准定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展开实践教学,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英语翻译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水平。最后为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其中指出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循序渐进、师资团队力量也要不断增强、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不可或缺、校企合作需要深度融合以及实现改革还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几点内容,旨在能够为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一、研究背景

(一)政治背景

在我国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导方针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教学改革实践内容,其中指出,本科院校的教学形式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为一大重要改革趋势。今年是推进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一年,从2014年以“转型”为关键词的高校教育改革拉开帷幕至今,由全国各地的重点高校带头,逐步扩散到众多本科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改革实践。新国标框架下的教育发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发展“职业”教育理念应当成为高校教育的转型风向标。在“一带一路”政策带领下,英语专业的学习逐步走向国际化,而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更是社会刚需、发展大势所趋。

(二)研究基础和研究意义

英语专业早已成为我国本科院校中所开设的重点课程之一,目前来看,教育方式方法千篇一律,学生学习的内容比较有限。如何建立新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与其他常规学科一样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夯实基础,让所学内容能在未来工作中发挥作用。[1]在新国标框架下,虽然关于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前方也会有许多未知的挑战和困难矗立以待,但困难意味着机遇,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也能不断累积经验,让这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三)新国标框架下的特点

一直以来“人才培养模式”都是高等学校制定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过程中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在明确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要达到何种标准后,就会制定一套相应的方案。方案中通常囊括学校要营造环境标准、师资团队力量等级以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校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多方面配合和互动,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新国标框架下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模块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其中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为教学模式中需要努力的目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手段为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是实现目标的关键部分。[2]只有制定出正确的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在师资力量强大的队伍的带领下,才能将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和适应时代特征的学生。

二、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意义

从上文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中不难知道,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以制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的方式来实现某个目标,在我国许多一流大学中,不乏从早年开始就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导思想的院校,从人才输出情况和院校发展情况来看,它们的转型和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当前正是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的关键时期,因此明确改革目标和方向有重大现实意义,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意义进行分析。

(一)精准定位,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翻译人才

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准定位是英语专业翻译人才专业化、应用化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更是现在及将来该学科的一大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准定位包括建设专业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三个重要内容。[3]

我们的时代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一成不变的东西命运大抵要被社会淘汰,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打好基础放眼未来,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有一个精准的定位,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课程体系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过程中是最基础的建设,只有与人才培养定位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保障作用,每一个课程犹如工程建设中的一粒粒细胞,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要想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推动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不断对这些“细胞”进行修复和改革,才能使其在“工程”发展过程中起到优化作用。依旧以北京外国语大学课程体系设置为例,表1即为该院校2006年的课程设置与《大纲》课程设置的对比。

其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实践教学几项课程体系建设修订,2006年开始,北京外国语大学课程设置中,以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为主,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为次,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为辅。但这种重视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应用实践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得到太多学生和老师的认同。经过调查反而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课程设置的专业技能的比重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学校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才是时代所需和大势所趋。因此在之后的历年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其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5]课程体系修改过程中的教学逐渐从以学科学习为重心转向为以应用实践学习为重心。

以“外语+专业+技能”三项综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需要进行改革的院校的改革方向,想在新国标框架下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这种清晰又明确的目标指引。其中对于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来说,外语即为英语的学习;专业即为翻译模块、教育模块、旅游模块和商务英语的学习;技能即为各个模块的选修课和实践课的学习。英语的语言学习内容多种多样,无论是口语、听力、写作、泛读等,都是课程内一直十分重视的内容,而专业化的学习则让英语的学习更加深入、重点更加明确,是一种“术业有专攻”的充分体现。选修和实践课程近些年的发展极快,它是保障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最主要模块,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专业化要求。从目前的社会背景来看,在“一带一路”政策的鼓励下,我国的经济、人文和人才与世界各国的交流都更加深入,英语翻译人才毫无疑问是现当代以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被社会大量所需的人才,要提高翻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实践教学,发展反拨作用

前文中提到,诸多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毫无疑问,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从实践教学入手,来提高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应用能力和知识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多种多样,而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的反拨效应不仅能直接反馈学生在学校内的知识收获,还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技能掌握程度,通过实践课程设置,无论教育者还是学生都能有显著收获,更能为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冲击和影响。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践方法:1. 英语交流活动或英语翻译大赛。2. 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

三、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一)建设打造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每一个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不一样,而进入学校以后由于接受和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也会导致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之间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站在学校立场上,要尽可能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因此打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十分必要。在新国标框架下,要在改革中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打造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可将不同年级课程课时比例作出适当调整,例如一、二年级注重打基础,加强学生词汇累积、阅读能力、听力流畅度以及语法标准程度的课时学习,让学生的基本功得到充分强化。[4]在三、四年级则可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比例,让学生将知识逐步应用于实践,多与社会和外界接触,在毕业工作时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二)优化师资结构力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培养英语专业翻译人才新的需求逐渐显现,这不仅需要院校有全新的顶层设计,还需要进行实验和实践探索。目前各大高校的师资团队力量还不够强大,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充分融合起来教授给学生。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的,就是让教师既成为学生的老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施展技能的师傅,全面指导学生既能够掌握英语翻译知识也能够掌握实战翻译技能。

(三)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稳定性

英语专业人才主要输出方向有旅游业、教育业、翻译公司或商贸公司等,因此校方与企业的合作基本针对以上这些企业。要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及双方合作的稳定性,不仅需要企业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和岗位,还需要校方有明确的人才输送方案,并根据学生特点及时对合作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如此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适合自身的实践机会,让企业吸纳对口人才,校方的教育目标也能早日实现。

(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开通英语翻译的多方应用渠道

为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让教学过程更加丰满有效。无论以班级、社团、宿舍、还是年级为单位,还是以演讲比赛、辩论赛或是朗诵比赛为形式展开,亦或是以英语角、社团、网络学习小组为聚集地,其最终目的都是要锻炼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英语专业人才所学知识的应用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只通过理论说教完成教学过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因地制宜、方法合适、针对发展。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和氛围相融合,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的翻译技能。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可以在新国标框架下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有益作用。

参考文献:

[1]葛文峰,季淑凤.新兴翻译本科专业“本地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安徽省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5):79-81.

[2]彭青龙.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外语研究,2016(2):43-48.

[3]何刚强.专业教学评估对理工科英语专业发展反拨作用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7(8):52-53.

[4]李鲜花.转型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剖析与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5(08):61-64.

[5]金利民.注重人文內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3):176-183.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培养模式
“三全育人”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文化使命培养探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探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理论与实践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