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9-10-21 09:30张云霞
高教学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张云霞

摘  要:高职院校不仅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更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何提升职业素养教学质量,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文章阐述了职业素养进行教学改革的背景,重新界定了职业素养教学的内容,提出了职业素养教学改革策略选择,独创出了职业素养教学设计的“十四步法”,对开发职业素养教学的教学模式、教材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新路径。对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3-0155-04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teaching,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carried ou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s of professional literacy teaching reform, redefines the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literacy teaching, puts forward the choice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creates the "fourteen-steps method"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teaching design and also puts forward new ideas and new paths fo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aterial resource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reform in education

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达到这一标准,各院校除了重视知识、技能方面外,同样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质量的提升,在职业素养教学的内容、策略、思路、路径等方面進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职业素养教学设计的“十四步法”。

一、职业素养教学改革背景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走访、问卷、校企恳谈会等各种形式调研了多家用人单位,发现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高职学生的品质与素养,除了知识、技能以外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如守时守责、爱岗敬业、诚实正直、与人交流和与人合作的精神等,这种需要的存在对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二)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职业精神、意识、态度和道德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知识、技能的传授,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是不利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吸收和固化,另外课堂授课方式也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需要找到一种适合的教学模式,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圈在教室学习的方式转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碰触深层的信念与态度,深植于内在的情绪。

(三)教学效果的需要

对企业看重职业素养进行归类后发现,必须对原有的相关课程,比如:《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进行大胆整合,开发出既符合企业需求又符合教学使用的教学模式、教材资源等,比如:《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教材,这是一件需要通过实践去探索的系统工程。

二、职业素养教学改革内容

(一)职业素养概念

对职业素养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有显性和隐形之别。广义职业素养是个人完成职业活动所需的所有条件的总称,而狭义职业素养仅仅反映的是其完成职业活动所需条件中起到触及内心深处的隐含因素,具体涉及到情感、态度、职业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显性职业素养和狭义职业素养也容易区别开来,显性职业素养概括为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总和;而情感、态度、职业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内容则常被概括为隐性职业素养,即狭义职业素养。显性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归纳为广义职业素养。这一说法得到了学界普遍的认可。

(二)职业素养教学改革内容

本文所提及的职业素养教学改革内容既不是广义职业素养,也不是显性职业素养,这里所提及的是隐性职业素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职业素养,具体涉及到情感、态度、职业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职业素养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三个部分,其中职业道德包括敬业、诚信等;职业意识包括职业态度、职业心理、角色认知等;职业行为包括守时遵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等。因此,在职业素养教学改革内容方面仅仅只针对以上内容。

三、职业素养教学改革策略

教改是为了直面痛点,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整合资源推陈出新,把学生圈在教室学习的方式转为“体验式活动”,把“体验式活动”带入到教学里,无论是在教室、球场、宿舍,还是用半天、一天,以完成一次活动为节点,是本次教学改革思路的起点,在探索与实践中提炼活动内容,打造出适合校情、学情的职业素养养成教材为终点。

(一)坚持体验式活动

强化内心情感的体验,转化为职业素养的“养成”上。在开展体验活动过程中巧妙的把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团队意识、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有成功的情感体验,也有失败的情感体验,从情感体验内化为职业的认知。

(二)打造全新教材

教材的内容安排上除了活动目标、知识点学习、活动内容三个板块外,还强调自我评估、职业导师评价、评选活动之星三个板块,通过教材安排,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体验,建立学生自我完善所需的平台环境,通过一个个的活动体验,润物细无声的养成职业规范。

(三)建立“认知——训练——强化”活动过程

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一类显性职业素养容易通过培养和教育获得,但情感、态度、职业精神和价值观这一类隐形职业素养很难通过课堂教育而形成,只有触及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信念才能有所变化,教学过程中建立“认知——训练——强化”活动过程,习惯的养成必须像训练警犬一样,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强化,如图2所示,固化信念,打动情感,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价值观,起到职业素养重在“养成”效果。

四、职业素养教学改革思路

(一)明确——“教什么”

通过第一册体验式活动的开展,首先,让同学们搞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然后,让同学们对自己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养成计划并长期练习。以“主题讲座+实践任务+实践活动”的课外培养教育模式进行,对应职业素养归类及培养目标,把内容进行高度融合,共分为八个模块进行教育,每学期开展两个模块,共四个学期完成,具体内容如表1-4。

(二)掌握——“学情状况”

以 “职业兴趣”这个活动主题为例,本次活动安排在大一新生第一学期进行。新生尚未报到前,要求新生通过学校网站填写问卷调查表,搞清楚现在的学生在“想什么?”、“想学什么?”、“期望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便于下一步对症下药,开出良方。

在学习目标方面:多数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倾向实用型,这要求教师在强化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强化职业素养。在学习动机方面:基本是来自“兴趣”“专业”和“压力”这三个方面,这要求教师必须先从兴趣入手。在学习习惯方面:纯粹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占多数,这要求教师以就业为导向,确定职业方向。

(三)选择——“如何教”

以“体验式活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单元中,教师仅仅作为一名资源调配的主持人,把整个舞台留给学生去展示,尽情让学生发挥,作为留在舞台中央的学生,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完成所有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只是配角和主角关系,而这种强调双边情感的互动方式,春风化雨般在学生内心中产生萌动。再辅助信息资源、采用信息化手段、营造信息化环境,让学生亲生经历碰触深层的信念与态度,深植于内在的情绪。从而实现改变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四)评价——“教学产出”

力求做到导向评价,避免无效评价。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其次,教师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修订出自己的职业方向应加强的职业素养计划方面;最后,指导教师给评语,提出改进建议和改进进度,并在下一次活动前检查改进情况。

五、职业素养教学改革路径

同样以“职业兴趣”活动主题为例,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改革路径,命名为职业素养教学“十四步法”,重点归纳如下:

(一)活动前

第一步,问卷调查

通过网络进行“新生素质问卷调查”调查,搞清楚现在的学生在“想什么?”、“想学什么?”、“期望是什么?”等问题。

第二步,建立团队

根据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为专升本组、企业就业组、自主创业组、基层就业组、应征入伍组、事业单位组六种分组方式,每组六到八人,要求有团队口号、目标方向、行动计划。从而强化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以及团队意识的职业素养。

第三步,预习思考

教师提前设计问题,通过“职业素养交互平台”、“微信平台”下发在智能手机的班课上,利用问题模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二)活动中

第四步,网络签到

学生通过手机查看分组情况,每次分组情况会以活动内容来确定,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并在网络上签到。

第五步,导入案例

先导入《哈佛商学院观察调查》案例,让同学意识到“谈兴趣、说兴趣”对自己未来的重要性。

第六步,知识学习

然后引入“霍兰德兴趣理论”知识,采用动画仿真模拟效果强化知识点。了解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的特点。

第七步,游戏活动

通过 “游客上岛”、“迷路”游戏活动,并辅助动画仿真模拟效果,让学生找准自己是六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第八步,上网测评

进入学校网站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将得出的结论与游戏上的结果比对,使学生对自已有更客观的认识。

第九步,团队讨论

把选择同一个岛屿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大家一同找出兴趣爱好,归纳为关键词记下来,并给自己的岛屿命名和描画出岛屿的蓝图。

第十步,职业探索

通过影视短片的观看,再次验证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方向的匹配度,和之前分组的结果是否一致?重新修订职业方向,同时制定出应加強的职业素养。

(三)活动后

第十一步,自我评估

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如实填写在《活动手册》中,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式。

第十二步,网络投票

学生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产生团队“活动之星”,代表本队参加班级的“活动之星”争夺。

第十三步,教师评价

在智能手机上为每一个学生下发教师评语,并在《活动手册》上填写导向评语。

第十四步,产出反馈

产出一: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估的评价结果;

产出二:宣布“活动之星”;

产出三:职业方向的确认及加强的职业素养计划。

六、职业素养教学改革反思

(一)信息化手段监管学生参与活动的措施不力

前面提到过,多数活动在室外进行,教师不可能一一跟踪,少数同学利用这个空子让另一名同学代拿手机,实际上他本人不在场,这也提出一个问题,必须改进和提高信息化手段的监管力度。

(二)频繁的写自我评价导致流于形式

这又回到“教”和“学”的关系上,怎么样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内在的情感,是否能利用信心化的手段来解决?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但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解决。

(三)教学情境设置还有提升空间

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提升空间:1. 学习者是否明确活动内容;2. 活动环境中的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否相符合;3. 教学情境设计是否接近真实生活,整合多重内容和任务;4. 教学情境设计应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5. 设计是否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等。因此,教学反思时,要着力反思情境创设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否唤醒、调动学生的生活记忆,能否让学生在情景创设中产生问题意识,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

总之,职业素养养成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还需要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康世斌,唐佩.职业素养概念再辨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2).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