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实践途径研究

2019-10-21 06:41张小兰
兰台内外 2019年35期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大数据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大数据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不仅能够在经济、生产、建筑、电力等多个行业中起到有效价值,对于现代市民生活而言也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而且大数据自身特点较多,其中内容十分大量、多样、准确,而这对于现代图书馆中个性化服务而言能够起到一定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针对大数据特点展开分析后,阐明其对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有哪些标准要求,继而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实践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自网络化、信息化等技术诞生后,全世界信息数据飞速上涨,据相关人士经过深入研究后预计,当2020年全世界信息数据总量,大约是2009年信息数据总量四十余倍,因此,我国也逐渐步入到大数据时代下。在大数据主要背景下,对于社会发展、思维方法、阅读形式等多方面都有所改变,而图书馆在传统时代中是获取信息数据最佳场所,但在大数据背景下怎样面对影响与冲击,使其随着大数据发展而随之提高自身个性化服务水准,逐渐变成现代图书馆着重研究的方向。

一、大数据特点研究

大数据自身特点较多,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第一、量大,如今全球信息数据总量与规模一直处于持续增加状态,逐渐由最开始GB计数发展为如今ZB计数;第二、快速,自大数据诞生后一直在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完善,而且由于其中信息数据较多,在收取或处理信息数据时需要一定速度,才能切实满足社会大众应用需求;第三、多样,由于大部分人们通过大数据并不是为了获取信息数据,企业与个体在实际应用中形式也有所不同,如今在大数据中形式较多,如:图片、文档、报表等,通过多样形式来满足不同群体应用需求。

二、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标准要求

在图书馆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将传统文字变成信息沟通,由原本传统机构变成服务机构,但大数据应运而生后,图书馆需要承受先进技术与时代革新等多方面挑战与压力,而大数据背景也随之针对图书馆服务提出诸多要求。首先,需要确保信息数据时效性,在大数据背景下时代是信息数据关键条件,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数据随之都在持续更新、转变,这就导致人们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研读与研究之中,由此,就诞生了信息数据挖掘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大量信息数据中做到准确判断,这样图书馆就可以按照读者需求对信息数据展开合理划分,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大便利。其次需要确保信息数据精准性,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信息数据十分关键,但由于信息数据数量直线上涨,怎样加强信息数据准确就变成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重点,一旦信息数据不够精准,就可能会对读者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大数据背景需要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时更加精准。最后,需要确保信息数据对应性,由于广大读者自身阅读方式、习惯、喜好都有所不同,对于信息数据需求也会有所差距,如果图书馆无法按照读者需求合理划分信息数据,就无法切实满足广大读者标准需求,因此,需要确保信息资源与广大读者相互对应,从而对社会大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实践途径

传统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参考分类、图书借阅、馆际互借等,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可以针对馆内用户个人信息、阅读历史、借阅历史等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馆内用户阅读喜好与兴趣,从而实现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服务。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在实践时,除了需要针对馆内用户展开服务之外,同时也应充分开发图书馆潜在用户,通过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吸引众多用户,从而为图书馆未来发展起到帮助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实践时,可以针对用户喜好为用户推送个性化书籍,而后可以通过大数据网络平台完成个性化服务,具体服务实践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分类实践途径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可以运用馆内现有资源,并将现有资源转变为数字化资源,而后通過对用户浏览历史、访问记录等方面,分析出用户搜索类别,而后结合相关领域科研热点与新闻热点,使其形成报告,以此来实现为不同类型用户推荐相应书籍,使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寻找出自身所需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完成对学术类研究内容、研究文献等进行分析,这时当用户根据自身所需资源进行查找时,就可以根据资源类型或学术类型完成查找,并通过检索关键词、年份等形式,完成二次查找,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实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学术分类服务,从而为图书馆未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个性化推送实践途径

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对现代各领域发展均提出诸多要求,而在这一形式下,传统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转变则成为未来发展形势所趋,这时就需要结合实际打造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使传统图书馆更加贴合未来社会发展形式。当图书馆实现个性化服务时,可以构建个人图书馆(Personal Library),通过个人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进行分类与整合,而后对用户实现个性化信息、图书推送服务。此外,在实现图书馆个性化推送服务时,也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其进行完善,加强个人图书馆平台个性化推送针对性,通过分析功能对用户信息与用户偏好进行分析,以此完成图书馆个性化推送服务。

3.参考分类实践途径

就目前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质量而言,多数图书馆在大数据影响下已经转变自身服务方式,将传统线下服务转变为互联网服务与线下服务结合,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参考分类服务中,可以充分记录用户咨询内容,同时也可以全面记录用户参考分类,结合馆藏资源对其推荐历史浏览内容。此外,图书馆互联网平台可以根据用户参考历史记录、用户个人信息、书籍浏览记录等,判断出用户对书籍需求,并在用户启动该平台时,大数据分析功能随之启动,随着用户参考内容不断深化,为用户提供诸多分类性参考书籍,以供用户进行选择。

4.书籍推荐实践途径

书籍推荐是实现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基础。在传统图书馆书籍推荐服务中,主要是通过人工形式向用户进行推荐,但这类方式不仅效率较差,同时也会因人员服务态度或方式等因素造成用户出现反感,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时,就可以应用大数据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收集、分析等方式,对用户在馆内阅读记录与阅读类型进行综合排名,而后当用户登录图书馆互联网平台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搜索关键字或关键词,以此来完成书籍搜索,而图书馆互联网平台可以根据用户搜索内容向其推荐相关类型书籍。此外,图书馆互联网平台可以根据馆内资源使用情况与阅读情况,结合图书资源为用户推荐书籍,这时就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质量。

5.阅读偏好实践途径

用户阅读偏好是影响阅读信息基础因素之一,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实现个性化服务,就需要针对用户阅读偏好进行调查,通过对用户借阅记录分析来实现掌握用户阅读偏好,而后通过运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向用户推送相关书籍数据信息,这时用户就可以根据搜索内容完成查找目标书籍。此外,图书馆可以针对馆内用户人群划分进行阅读偏好调查,而后根据不同阶段用户进行阅读偏好定义,例如:可以将青少年用户阅读偏好定义为漫画、绘本、小说等;将青年或中年用户阅读偏好定义为杂志、名著、小说等;将中老年用户阅读偏好定义为国内外刊物、新闻类刊物等。同时也可以根据人群发展对用户偏好进行定义,例如:小学生——大学生可以将其阅读偏好定义为学习类;研究生——博士生可以将其阅读偏好定义为学术研究类文献或学习类文献等。这样一来不仅有效节省用户购书、借阅时间,同时根据用户阅读喜好为其推荐相应书籍,从根本上实现个性化服务,加深图书馆在用户心中地位,为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未来发展起到帮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图书馆属于传统公益组织,在大数据背景之下为了促进持续发展,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浪潮,彻底转变传统模式与发展形式,并充分运用大数据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个性服务。在以上主要提出学术分类、个性化推送、参考分类、书籍推荐等实践途径,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实践途径,这就需要在图书馆持续发展中深入探索与研究,从而在推动图书馆整体发展同时,确保图书馆服务能够满足现代社会标准需求。

参考文献:

[1]罗 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创新研究[J].活力,2019

[2]耿 卫,尹廷钧.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创新科技,2017

[3]何 勝,冯新翎,武群辉,et al.基于用户行为建模和大数据挖掘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

[4]苏学军,宗春燕,曹 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新路径研究——以化工专业为例[J].安徽化工,2019

[5]陈 昊,刘剑明,et al.大数据时代社区治理中的众包模式:实践、逻辑、效用与构建[J].行政与法,2017

作者简介:张小兰(1966-),女,福建永定,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福建石狮一中图书馆馆长,馆员。

猜你喜欢
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大数据
图书馆
浅析移动时代的图书馆发展策略
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研究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影响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