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服务研究

2019-10-21 06:41陈静
兰台内外 2019年35期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

摘 要:以“双一流”为背景,分析高校图书书馆基于双一流环境下,智慧文化服务的含义以及研究内容和框架,提出高校智慧文化服务对高校图书馆优化用户服务,提升用户信息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

一、引言

201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40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1。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出现,对高校的学科环境和研究方向,都是一种与时俱进、促进学科交迭更新的挑战。而在双一流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更是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并且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是为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国家明确要求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作为数字文化的参与者,其智慧文化服务的水平,势必成为高校学科发展、文化传播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双一流”背景下,探讨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框架。分析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和原理,构建以用户为核心,数据驱动为基础,多媒体融合的智慧文化服务模式,为引导和优化学科结构,创建一流学科,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服务阐释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2。由此可见,文化作为哲学“精神”范畴的内容之一,其抽象性必须通过一定的實体形式进行体现和承载,并且必然会随着物质领域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智慧文化就是这样的抽象产物,它是对文化这一名词在现今社会的反应,是信息科技和图书情报学结合的产物,是图书情报学数字时代体现文化职能的表现方式,是知识传播共享表现的交互形式。智慧文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凸显的增量,更注重追求文化的价值增值和创新,显示了文化不是静待的传承物性,而是应随知识扩散的形式而不断改变。

图书馆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实体图书馆到复合图书馆,再向虚拟信息环境——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转变。尤其是近十年来各种类型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图书馆发展的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宏观规划、缺乏协调机制、资源重复建设、监督管理不利、标准规范不统一和信息资源版权归属等。这些问题的形成,不是图书馆界对新资源、新技术的利用和开发的不充分,而是在对于文化服务精准把握停留在浅层次,没有意识到更多不同层次用户,乃至公众的知识需求不平衡。高校是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尤其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社会的演变和人类的发展都需要依赖于知识,知识的创新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乃至于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因此高校在知识、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化知识的核心基地之一,其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必依赖于其智慧化程度作为公共知识传播的集散地。就现实情况而言,在双一流背景下,用户的知识焦虑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如何平衡知识资源级数增长和用户信息获取之间的不充分,探寻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服务的驱动要素,提出合理的高校智慧文化服务的发展策略是尤为重要的。高校图书馆其智慧化服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数字文化的推广,正是本着这一主旨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服务进行研究,以此加快推动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服务的研究框架

目前智慧文化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智慧图书馆构建、智慧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3-4。作为公共数字文化的主要参与力量,对于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服务的研究更是相对较少。以公共文化服务为视域,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服务的研究不仅应该以图书情报学科的本领域的理论为基点,更需要扩散思维,将系统观、协同观、生态观引入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研究中,拓展其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揭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在驱动要素及其之间协同交互的深层次联系。遵循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模式构建——策略提供的研究思路,在研究内容上,以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分析智慧文化建设的驱动要素、模式框架、实现路径以及效果验证等,为引导和优化学科结构,突出优势学科,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高校智慧文化的建设现状以及关键特征问题识别

在双一流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承担着科学数据分析引导、学术知识传播的重要任务。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存在着定位不够清晰,知识资源的级数增长和用户的信息获取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为分析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准确定位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的关键问题,重点关注一流学科的定位与发展目标、学科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调研国外顶尖高校同一学科的发展情况、该学科的国内外著名学者与学科带头人等;同时并了解一流学科建设的专家学者所需信息资源的学科、主题、类型,获取和利用不同文献信息资源的渠道、方式与习惯,常用的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对图书馆现有资源与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方面,主动挖掘和适应一流学科建设的信息需求。将一流学科的相关情况作为背景,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清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现状,比较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提炼出高校智慧文化建设的典型问题及特征要素。

2.探索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建设的驱动要素和模式框架

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文化建设不仅是图书馆自身的要务,而是需要各层次用户的共同参与,他们各自的背景动机不同,对知识资源的需求也不同。根据不同层次用户的认知行为特性,以情境为基础,分析用户知识获取的行为特征,体现高校图书馆“人本位”的服务思想的转变5,确立基于认知的智慧文化服务对象,从人的内在本质角度提升其在图书馆构成要素中的核心地位。在分析高校智慧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以系统论、协同论为基础,根据知识生态链,探讨高校智慧文化建设模式的驱动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实验分析等方法提出的文本数据进行挖掘,扎根分析高校智慧文化建设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内外因素之间的深层次关联和协同机理,使高校图书馆不仅能够提供更新的组织模式以支持对海量异构资源的互操作和用户的互动访问,并且能够产生更加多元化、层次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方式方法,最终构成多层次交互的智慧文化建设模式。

3.提出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的实现途径并进行效果验证

为保证提出的高校智慧文化建设模式的效能,高校智慧文化服务的研究内容必须要在驱动要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已有条件和实际环境,提出高校智慧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并进行效果验证。以各要素的交互作用及深层次联系为根本,提出初步的智慧文化服务实现途径,通过多元媒体的融合实验,总结实验经验,进一步优化和修正实现路径,提出更加合理的智慧文化建设策略。以实践验证为契机,解决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赋予高校图书馆新的生命力和角色,定位高校图书馆是现代社会主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开拓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建设思路。

四、结语

图书馆文化服务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如何更好的进行文化服务,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公共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图书馆仅仅关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显然具有局限性。在智能信息环境的时代,通过深入了解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现状,引入系统学、协同学、生态学相关理论探索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建设的驱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多层次交互开放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服务模式,提出多媒体融合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发展策略。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加快智慧化服务的进程,对高校图书馆优化用户服务,提升用户信息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伍 宸.《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政策分析与实践对策[J].重庆高教研究,2016

[2]百度百科.文化.[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5%8C%96/23624?fr=aladdin

[3]王 淼,经 渊.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构建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

[4]王世伟.略论智慧图书馆的五大关系[J].图书馆杂志,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文化服务研究”(2019SJA029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静(1979-),女,博士,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文献计量学。

猜你喜欢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