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疗效评价

2019-10-21 08:41王香粉任银银胡碧艳钟美周荣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

王香粉 任银银 胡碧艳 钟美 周荣

摘要: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SDS和SA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SAS 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改善,且护理干预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个性化护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61-04

前言个性化的护理指是针对不同的病人,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使病人的健康在短时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将以往“自己实施什么护理,患者就接受什么护理”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我就護理什么”,这一转变本身也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1]

WHO依从性专家协作组将依从性定义为:个人的行为(包括服药、饮食和/或规律的生活方式的调整)遵从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者医疗建议的程度。这是使用最频繁的有关于依从性的定义,Vitolins等人也将依从性定义为“患者的行为与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医疗建议的一致程度”。当然也有人专家建议用一种更加实践性的方式来定义,即“在满足预期治疗目标基础上遵从治疗的程度[2]

1乙肝肝硬化个性化护理分析

乙肝肝硬化是我国常见慢性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比较高,随着疾病的发展 ,患者工作、劳动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其恐惧感增加,担心亲人、朋友歧视,对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不能积极配合 ,导致疗效下降,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治疗,最终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生活质量下降,对愈后亦有严重影响。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很容易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甚至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4]。因此,对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除了必要有效的临床治疗外,加强个性化护理以提高其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个性化护理干预及其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36例,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干预组男性25 例,女性 11 例,年龄27~63 岁,平均年龄(42.61±4.17)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 12例, 高中以上 24例。常规组男性 27 例,女性 9 例,年龄 26~59岁,平均年龄(41.82±4.11)岁。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下 11 例, 高中以上 25例。 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至少在3个月以上,并排除精神疾病患者,经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并详细的解答患者和家属关于疾病的问题,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发病原因、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文化层次以及临床表现等情况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对于病情轻的患者,一般采用多种宣教形式,使患者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乙肝肝硬化的相关知识,如病因、临床症状、预防和日常的保健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如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除了着重治疗以外,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并主要侧重于患者这一病期的日常保健;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安排合理适量的活动和休息等。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应采取直观和简洁的教育方式进行宣教;而伴有生理障碍的患者,则应以采图片和录像等方式进行宣教方式为主。此外,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有关指标,做服药记录,以便圆满完成治疗过程。

1.2.2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正确的遵医嘱用药,不应该随意停药。尤其对于口服药物需要介绍药理知识,使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掌握药物的用法、服用时间及不良反应。当患者的乙肝肝硬化处于失代偿期时,对其进行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所以,当患者出院后,需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对患者建立个人档案,随访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例如是否按量服用;同时记录患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情况,以方便了解患者的治疗及进展,以及需不需要对患者调整用药等。个性化的护理随访服务,能够使医生全面的、动态的了解到患者出院后的药物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等,能够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识别和处理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3心理护理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一般会出现烦躁 、焦虑 、自卑等不良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的疾病出现恶化。因此,护理人员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关怀患者,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工作性质等制定出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个性化方案针。对患者因疾病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通过对乙肝肝硬化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减缓并疏导其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更好配合临床治疗。

1.2.4饮食护理

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人员应该让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维生素饮食(特别是蔬菜和水果);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应适量;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腹胀时应减少产气食品的摄入。有肝性脑病先兆者,限制或禁止蛋白质摄入;合并腹水、少尿者,应注意限盐、限水[5-7]

1.2.5出院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出院护理方案,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需要了解并记录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同时据患者检查的结果,调整患者抗病毒的治疗方案;在患者出院后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因此随访过程中应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对患者用药情况以及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从而使医生能够全面的、动态的了解到患者出院后的药物治疗情况及病情变化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分析:

1.3.1治疗依从性

依从性包括遵医嘱用药、不滥用药物、不擅自停药、注意膳食及合理营养、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定期门诊复查、戒除烟酒及保持乐观平稳的情绪等8个部分。全部做到上述8项为完全依从;做到前3项以上,未达到8项为部分依从;其余为不依从。

1.3.2不良情绪

对患者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采用Zung编写的焦虑自评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分析,SAS≥50分为异常,SDS≥53分为异常,分值越高表示程度越严重。

1.3.3生活质量

依据 SF-36 评估,量表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c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干预组相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94.44%)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见表1。

2.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护理前SDS和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AS均较护理前明显著下降,护理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改善,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乙肝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5亿人,平均每年有3%发展为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要经理相长期、慢性的抗病毒治疗,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的治疗都是离院进行的,长时间的治疗过程需要患者全面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患者要定期服用医生所嘱咐的药物,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了使得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8]

本次研究以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及一般性护理(对照组),并对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研究结果与曲文超等的研究结果一致[9]。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在慢性乙肝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治疗、服药、饮食、复查等习惯,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患者依从性也相应提高。

在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用药,常常造成患者生理代谢的紊乱,如:电解质紊乱,并引起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甚至产生癌变的危险;加之长期治疗、检查等,导致患者治疗费用增加,经济及躯体负担加重,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10, 11]。焦虑、抑郁情绪可作为一种应激源,影响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功能。一旦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其对病毒的抵抗力也会随之降低,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寻求有效合理的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证实: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SAS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可能原因是: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和沟通交流,使得多个沟通渠道被有效建立起来。护理人员平时除了必要的宣教及治疗外,还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家庭、文化程度、心理以及病情等方面,及时发现患者的焦虑、消极、恐慌等不良情绪,并加强引导和疏通,释放患者的痛苦和压力,排除焦炉、抑郁等消极情绪,强化患者的积极情绪,甚至可以使原有的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解除心理扭曲和紧張,使患者身心愉悦,进而促进患者康复。

此外,本次采用SF-36 评估量表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改善,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总结

在中国,乙肝患者及携带者数量众多,乙肝肝硬化是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面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根据其疾病的进展周期,提供个性化护理,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一些临床常见并发症。本研究表明,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心里、生理功能改善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厉静,郝颖. 手术室护患护理中的人性化、个性化护理问题[J]. 临床护理杂志. 2012(2): 48-49.

[2] 李苗苗.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概念及理论框架的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D]. 河北大学, 2015.

[3] 陈芳.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03): 5-7.

[4] 匡丽佳.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04): 36-38.

[5] 黄丹. 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SAS、SDS评定的影响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4(5): 796-797.

[6] Kunisaki C, Takahashi M, Makino H, et al. Phase II study of biweekly docetaxel and S-1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1, 67(6): 1363-1368.

[7] 黄丹. 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SAS、SDS评定的影响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4.

[8] 心理护理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影响[J].

[9] 曲文超. 创新型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06): 67-69.

[10] 胡立红. 个性化護理措施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22): 87-88.

[11] 孙世娟,邓建环,沙品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34): 95-96.

猜你喜欢
个性化护理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浅析个性化护理对皮肤风湿免疫科患者满意度提高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循证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预后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运用及效果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