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

2019-10-21 07:45刘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应对策略

刘畅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盛行的现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应掌握必需的英文词汇和英文表达来描述中国文化,能娴熟地向世界各国朋友介绍中国文化,展现文明大国的文化自信。不可否认,我国在开设英语课程以来,大批的英语人才在全球化过程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在当今的大学英语课堂中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大有人在,对中国母语文化的忽略等原因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这一现象将致使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走不出去”的困境。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如何维护我们的语言文化安全值得思考。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症;应对策略

引言

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要加强中国文化传播,将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加强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的培训,进而提高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英文准确生动地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特色饮食、节日庆典等,成为真正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把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1中国文化失语生成的因素

以往研究将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笼统界定为学习者不能用目的语顺利表达母语文化,而并未明确确定母语文化的范围和内容。此外,影响母语文化英文表达的因素繁多,因此在探讨失语现象成因时不免繁杂。在一般教学活动因素研究方面,对学习者、教师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学习者和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学内容的文化比重都对文化失语产生影响;主要关注了学习者的认知热情、习得热情、英语知识构架等因素。有研究关注了历史、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梳理英语教育历史基础上提出“急用先学”、美式文化霸权、高校传统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文化失语的深层影响因素。认为民族文化平等意识、教材内容配置和教学大环境是主要因素。影响母语文化英语表达的因素虽多,但可归结为 3 个方面:就教师而言有专业知识、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态度等;就学生而言有认知水平、动机兴趣、学习方法等;就教学环境而言有教育历史、社会观念、文化政策、人才需求、教学内容配置、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模式等。不同因素对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影响力不同,本研究定位地方文化失语现象,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因子分析降维,以得知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并探知是否在相关变量之间存在不能直接观测却对可观变量起支配作用的潜在因素。

2应对策略

2.1教程编写平衡好目的语与母语文化的比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内容繁多,短时间内我们无法系统的培训出大批用英文授课的中国文化教师,但我们可能在短期内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好的教材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不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采用的大都是是国外原版或者在原版基础上略作改动的资料,这是导致教程中中西方文化占比失衡的首要原因。母语文化往往会对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审美能力等产生重要影响,在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让母语文化以多种形式(譬如课前导入、正文等)融入教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繁杂多样,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我们无法面面俱到,但一定要选择具有经典、突出有内涵的内容。

2.2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将关于地方文化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课程体系中,在课程框架内为学习者和地方的衔接架起桥梁。其次,教学大纲要在关注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大地方文化表达能力的比重。最后,目前有关中国特色地方文化的英语译介几乎总是散落在不同种类的书籍、文章中,没有大学英语教材系统地兼顾到地方文化的译介。对于定位在地方,凸显地方特色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教材编写理念应该放眼宏观文化全球化,聚焦各国文化,凸显中国地方文化,文化配置比例平衡、内容选材多样,追求渗透功能,不仅要让学习者能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更要提升学习者的文化修养,做到寰宇博雅。

2.3融合中西文化,整合教材内容

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教材的导向极大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实际上,有一些教材已经开始了很好的尝试,比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发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 》(第三版)。这套教材主要面向本科层次的学生,结合目前四六级考试中的汉译英翻译题型,重点选取关于中国文化的一些题材,以 Book 2 为例,8 个单元分别涉及了中国书法(calligraphy)、孝道(filialpiety)、七夕节(Qixi Festival)、丝绸之路(Silk Road)、刺绣(embroidery)等。这些材料紧扣中国文化,篇幅难度适宜,非常适合教师用来拓展教学,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此外,这套教材的英译汉题材一般都与西方文化有关。通过练习这两个大题,学生融会贯通的不仅是如何应对两种翻译题型,更重要的是在两种语言文化的切换中对语言学习和应用有更深的体会。笔者认为在中西方文化融合方面,这套教材的编排内容方式非常值得各出版社和高职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者借鉴。

2.4关注个人情感

地方文化失语现象自然也受到学习者个人的情感影响。学习者对地方文化的积极情感必然会促进其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营造自由、和谐的环境,鼓励学习者关注地方文化,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发或自愿地学习、表达地方文化,有利于生成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2.5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兴趣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一种信心、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信心是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当下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具有渐进性与教育性(曲明慧、慕静,2017),比如我們可以将手机APP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让文化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娱乐之中。

结语

新时代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丰富锤炼课堂教学内容,把中国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出专业强、文化自信、英语交流顺畅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丛丛.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18-10-19.

[2]  曲明慧,慕静. 高校青年学生如何树立文化自信[J]. 人民论坛,2017(12):124-125.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应对策略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