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优生带差生”

2019-10-21 07:37卜林林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9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

卜林林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课堂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同时带给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小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仍然参差不齐,两极化严重,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新的教学方案层出不穷,本文结合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情况,探索“优生带差生”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实际运用,达到全体同学共同提升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优生带差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过多次讲解一道题目学生仍不会的情况,换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改变这种局面,采用“优生带差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既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间交流,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让优等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同时优等生又能巩固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效运用“优生带差生”的小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一、合理分组

“优生带差生”强调以学生为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发挥“优等生”优势,辅助中等生和后进生学习并逐渐培养出更多“优等生”,提升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使学生利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开展“优生带差生”活动,了解学生个体,学生个体其智力水平、心理水平、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科学分析学生综合能力。优生带差生分组时应考虑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将“优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划分到各个小组,安排“优等生”和“后进生”相邻,便于“优等生”帮助“后进生”学习,同时安排中等生相邻,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对他们进行明确分工并布置任务。例如,班级里有45名学生,5人一组,共9组,教师根据学生个人性格及学生自主评价选定学习组长,学习组长进行学习动态管理,教师不做任何要求,每隔一段时间学习组长报告教师组内成员学习状态与发展情况,学习组长可以根据成员学习状态制定任务。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在成绩提升后任职为为副组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充分信任学生,以“中等生”、“后进生”成绩的提升为主要目标。

二、营造氛围

如何在“优生带差生”教学中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优等生”是教师教学生涯的一笔重要资源财富。当“优等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优等生”任务,让其承担一定责任,有效营造学习氛围。教师应在每节课上课前制定学习任务、数学题目发放给学习组长,组长将数学题再发放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在组长监督下完成题目,互相讨论并在课余时间交给教师检阅,之后教师再把下节课的数学题目发到各组学习组长带领成员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利用“排除法解题”一课时首先在多媒体投放一张彩色图片,并提出利用的相关问题,图片中包括15只兔子、10只小狗、16只乌龟,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怎样划分这些动物合理公平?”台下的同学开始组内自主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后,每一小组开始选出组内成员进行发言,有学生发言兔子有一种分配方式:15÷3=5,乌龟的分配有两种:16÷2=8和16÷8=2,这时立刻有其他同学反驳:“还有一种16÷4=4,共有三种分配方式”,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辩驳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制定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间小组学习,小组成員各司其职,发挥学生间自身优势,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三、评论机制

“优生带差生”的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潜力,就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使学生意识到分组学习的意义,并产生竞争意识。数学老师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标准,数学知识大多乏味枯燥,学生学习时提不起兴趣,这时就需要一些比赛或者评论的机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例如,教师每隔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评价出最佳学习小组并给予奖励,对落后的小组给予鼓励,激发各个小组间的学习斗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年轻气盛,教师要在中间起到协调作用,引导学生友善比赛。采取教师评论措施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可以获得集体荣誉感,这种合作意识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的鼓励和评论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度,侧重于差生和中等生的表扬和评论以培养他们的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

四、加强实践

“优等生带差生”的落实应找准时机不断培养学生中“优等生”的各项能力,并不断培养出“优等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不断遇到困难。因此,要加强小组学习实践,教师就要在小学生教育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合作的成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有些学生较为顽劣,教师就要引导其与他人合作,敏锐查找学生长处并加以引导,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员间取长补短,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学生间在朝夕相处交流中逐渐感情密切,自主化解矛盾,能够有效完成学习目标、达成学习任务、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使小学生数学教学课堂中“优等生带差生”模式有效实践。

结束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不同层面的提高。“优生带差生”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带给学生学习方面的提升,更为学生间创造交流沟通的机会,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间团结协作、快乐学习,成为学生时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田琳. 浅谈小组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赢未来, 2017:92.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数学
我们爱数学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模式刍议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