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岭南木屐舞的动态特征

2019-10-21 07:37李倩儿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9期
关键词:岭南广东生活

李倩儿

【内容摘要】 在拥有56个民族的大中华家庭中,中国有着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广东,最具代表性的岭南地区,在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和长期受外来因素影响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本土岭南特色的舞蹈文化。广东岭南木屐舞是受地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舞蹈文化产物,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大宝库里,木屐舞像岭南姑娘一般保持着温婉而俏皮,散发出它与其他舞蹈不同的气质,具有突出的地域性。通过结合广东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背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广东岭南木屐舞的动态特征进行探究分析,并且引发人民对广东岭南舞蹈的了解与关注。

【关键词】 广东 岭南 文化 生活 木屐舞 动态特征 动作特点

引言

岭南, 广义上泛指五岭以南,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狭义上则指今天的广东省。广东,祖国之南,岭南之最。因为广东所处的地势气候环境与人文特点造就了独特的木屐舞。木屐舞,顾名思义就是以木屐鞋作为道具的舞蹈。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木屐鞋的结构底下具有双齿,在雨天的泥地或者湿漉漉的路上行走还不易滑跌,非常符合气候炎热、多雨潮湿的南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广东民间舞蹈种类甚多,有潮汕的“英歌舞”、“钱鼓舞”;苗族的“招龙舞”和汉族的“八音舞”;粤北地区一带的“闹花灯”、“春牛舞”、“采茶歌舞”和瑶族的“长鼓舞”;粤中佛山地区一带的“十番舞”;粤西地区一带的“舞英雄”和“傩舞”等。然而“木屐舞”在诸多广东民间舞中给人的印象比较浅淡,而且在前人的研究中只是浅层地谈及木屐舞的存在,在表演中也只是在岭南文化题材的舞剧中作为舞段出现,没有对木屐舞舞蹈进行详细的深入研究与给予重视。

一、简述广东岭南木屐舞

(一)木屐

我国木屐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 广东、广西) 以及江南一带, 包括上海。木屐,顾名思义,木屐是是一种以木板为底,与夹趾或一字的鞋带组合而成的“拖鞋”。古代木屐形制总体上可分为两种: 一种齿屐, 另一种是平底屐,主要以双齿的木屐为主,齿被安装在鞋履底部,前后各一,呈直竖状。木屐,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在近些年来考古资料不断发现与更新,很多人对木屐的第一印象就是源于日本,然而在我国的考古学家不断考察的历程中,有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木屐的存在,在我国歌舞升平的唐朝就有人利用木屐当做舞蹈道具。木屐舞是人民在木屐的功能性质中提取而来的民间舞蹈。也有一个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响屐舞》。然而在一系列的考古发现中我们无法准确地去追溯到详细的起源时间,但是据文献记载显示,中国人穿木屐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虽然运用木屐作为舞蹈道具最早的并不是广东一带,但是广东作为最早使用木屐的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用途,像云南哈尼族的木屐更多时候是用于劳作生活上,并不是时时穿着的,而广东岭南地区的木屐是做生活用品,实用性较大。

广东岭南一带的木屐是齿状的、前后高度一样的木屐鞋,并不像日本的横梁木屐鞋,广东一带人们穿的木屐鞋是用皮革作拱形的形状做鞋带,而不是像其他地区的夹趾式的木屐鞋。《急就篇》颜师古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可以践泥。”而木屐底下的两齿设计为的是走在雨天或长满青苔的路上不易滑跌,又因为南方天气比较炎热,尤其广东一带地区常年雨水充沛,巷子里的麻石路, 好像从来不曾干过,  永远是湿漉漉的, 也许这就是广州人过去都穿木屐的一个原因,因此木屐鞋在广东地区也被称为“雨鞋”。因为舞蹈來源于生活,木屐在广东地区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而木屐鞋也就成为了广东岭南地区民间舞蹈创作的灵感,木屐舞从木屐在生活的作用中衍生而来,就此开始了独具特色发展历程。

(二)广东岭南木屐舞

广东岭南木屐舞是最具有岭南代表性,最能体现广东地区人文特色的民间舞蹈。

广东岭南木屐舞不是功能性舞蹈,它是一种纯粹的将生活语汇转化为舞蹈语汇的生活性舞蹈。正所谓一方水养一方人,受广东地区气候环境、地理形态、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广东岭南木屐舞其动律如同典型南方姑娘的性格特点一般:灵巧而柔韧,俏皮而温婉。广东岭南木屐舞的表演形式都是以群舞为主,内容多为叙事性情节,描绘岭南姑娘穿着木屐,花声笑语地扭动着腰肢走在乡间的麻石路上,给人营造出一副岭南姑娘俏皮嬉闹的情景。广东岭南木屐舞动态特征的形成主要在于脚上木屐鞋与地面敲打的节奏与上身的配合,脚下穿着木屐灵巧地踏出节奏,脚上的动作力度平均而有力,身体的扭动幅度小巧而不失大方,体态婀娜多姿,非常美。其舞蹈动作比较单一,不像其他民族民间舞那般有着成套的动作组合,然而广东岭南木屐舞在动作组合方面采用群舞形式却不显单调,脚下的木屐鞋作为道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化作用,脚下木屐鞋与麻石路上碰击而清脆的声音的确在舞蹈表现能够起到调动观众气氛的作用。在广东岭南木屐舞给人最大的印象特点中,我认为广东岭南木屐舞最大的取胜点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氛围:俏皮的姑娘穿着木屐鞋,互相嬉闹着、追逐着,合着脚下木屐鞋与麻石路上碰击而发出变化多端的节奏,“嗒嗒嗒”……十分生活化、十分有生活情趣。

二、广东岭南木屐舞的动律特征

“民间舞独特的动律贯穿于每个组合或节目的始终,是把一个个单一动作连接起成舞蹈句子的媒介和纽带,民间舞动律是全身的配合协调、浑然一体运动的体现, 全身的协调性运动部位越多,其动律感就越强,它所产生的民舞个性就越鲜明。”【1】动律在舞蹈种类中是区分舞种的最大特征与功能,在民间舞中,动律是舞蹈动作最主要的核心。广东岭南木屐舞的动律特点是“拐、收、扭、摆”。

(一)“拐”

“拐”在舞蹈中的表现为同手同脚、一顺边。“拐”这个动律始终贯穿在所以运用木屐鞋作为道具的舞蹈中,也是木屐舞动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态特征,为木屐舞最基本的动律。“拐”主要表现在木屐舞中走路的动作中:随着脚步的向前迈出,同边的胯跟上身跟着脚步往前迈,形成一个侧身向前走的动态。“拐”与“摆”经过组合可以组成很多木屐舞的基本动作,在作品《木屐声声》中,可以看到始终贯穿着许多顺边的走步,原地顺边走步转圈、移动顺边的走步等的顺边动作。

(二)“摆”

“摆”与“摇”在动律动作中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胯往一边摆同时上身往反方向走,反复这个动律就形成摇摆的动作。摆的动作并不是放开的摆,在木屐舞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摇摆的动作并没有太大幅度,反而在摇摆的动作中能感受到其中一股“收”的力量。在一定的意义上,动律“摆”给木屐舞加深了俏皮的表现力,正正符合广东岭南木屐舞灵巧活泼的风格特征。

(三)“扭”

“扭”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汉族舞蹈的共同特征,也是舞蹈中所有女子群舞都会出现的基本动律。“三道弯”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常有的体态特征,在木屐舞中也有“三道弯”,肩部、腰部与臀部是“扭”最重要的三个点,它不像胶州秧歌要求“扭断腰”的那种尽致,因为南方姑娘纤细、较小的体形特点,只是放松地把“扭”的韵味表现出来,因而形成富有木屐舞自身特色的“三道弯”。木屐舞中的扭不像胶州秧歌的力度美,也不像傣族舞的体态美,反而给人一种动作如同岭南姑娘的小家碧玉之美。身体的左右拧动与胯的自然摆动,在舞蹈里不仅体现女性的美感与婀娜多姿,更是体现了岭南姑娘的温婉、含蓄的性格特点。

(四)“收”

因为脚上穿着木屐作为道具,脚下的动作不宜过大,全身的力量都是在迁就着脚下的力量,“收”也可以理解为“控制着”。广东岭南木屐舞的舞蹈中没有太大幅度的动作,例如在“摇摆”的动作中让人觉得应该是大摇大摆的,可是因为岭南的地域文化特征,这种小巧灵活的摇摆让人感受到整个人的舞蹈力量是控制着的,符合南方姑娘纤细、较小的身材。木屐舞中“收”的动律特征正好对应着南方姑娘的含蓄和柔情。

三、广东岭南木屐舞的动作特征

(一)动作描述

1.岭南木屐舞中踏雨的动作描述:双手提拎裤裙,上身稍稍往前,脚下保持轻盈小跳左脚往左边小蹦的同时,右脚跟上前脚掌点地同时往左脚的木屐鞋边上靠以敲击出声音,反面也一样,左右重复形成一个小踏步的俏皮动作;因为脚下穿着木屐鞋走在高低不平的麻石路上,所以在走起路来的时候是比较小心,缓慢,所以木屐舞在将生活语汇转化为舞蹈动作语汇的同时表现都是比较轻盈的,即使稍微蹦跳的动作,力度也是收紧的。这样俏皮的动作是来源于生活中人们在雨后穿着木屐鞋,在那大巷小巷的麻石路上,追逐嬉闹着躲过麻石路上的那些坑坑洼洼。而双手提拎裤裙就是为了不让雨后路上溅起的泥水弄脏裤裙,在舞蹈表现中最直接的生活语汇。

2.摇摆舞:木屐舞中最常出现摇摆舞,有双手提拎裤裙也有背手在后面的,上身有抬头挺胸也有向前俯身的,不管是在原地摇摆还是在行动摇摆,身上的基本动律都是不变的。摇摆舞的动作主要应用在“候场”的时候,在群舞中出现独舞的时候,其他舞蹈演员则围着独舞演员在跳摇摆舞。广东岭南木屐舞的动作元素较为单一,动作不多,但是在伴随着脚下的木屐声声却不显单调。

(二)动作特征

木屐舞动作特征与动态来源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岭南地区铺满满大街的麻石有着莫大的渊源。岭南地区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点。因为常年雨天,在岭南一带为防止雨湿路滑大多都是用麻石铺垫的麻石路,因为广州地区降水较多,铺麻石路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水浸街”。在半个世纪以前,是广州流行穿木屐鞋的鼎盛时期,人们穿着木屐鞋走在铺满麻石的大街小巷,走在麻石路上便会发出“嗒嗒嗒”清脆的节奏声,然而木屐鞋与麻石街上的麻石碰击发出清脆而响亮的节奏声引发了人们开始以木屐作为道具运用到舞蹈中的灵感,就这样,富有岭南特色的木屐舞就这样从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

生活化的广东岭南木屐舞:广东岭南木屐舞的舞蹈形式是自娱自乐的形式,在舞蹈表演内容中没有太复杂的故事内容,只是单纯地把岭南人们的生活情景舞台化,自然在动作方面也是比较生活化的表现,而不像其他民族民间舞那般有着成套的舞蹈套路。如作品《木屐声声》营造的是一幅岭南姑娘去修木屐鞋的情景。作品中,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是没有经过太多美化的生活语汇,像在作品中出现很多捂嘴笑,绊倒的动作等的动作,都是没有经过加工而来的。

在广东岭南木屐舞的作品中可以发现木屐舞的动作都是顺边的。在舞蹈里所有串场的走动或是从一些单一的动作可以看出,木屐舞的舞蹈动作特征之一是手脚同边。因为木屐舞动作以足部为主,上身只要求尽量保持自然的基本体态。身体自然放松,所以在脚下跳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带动上身与脚下的同边配合。因为木屐舞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道具——木屐,所以在舞蹈动作的编排时候会把重心放在脚下木屐与地面的敲击上面。因为脚上的道具是一字带的拖鞋结构,在做较大的舞蹈动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木屐舞蹈中很少看到“转”跟“翻”的舞蹈动作。“转”“翻”在木屐舞舞蹈中是少有,因为木屐舞作为足下的道具比较容易出现状况,在作品《木屐声声》中,舞蹈演员做了两个平转,可以从她的动作中看出,力度是迁就着脚下的木屐鞋而使平转动作的力度和动作幅度大大减少,比正常的平转速度要慢、没有正常平转要求的挺拔感,但是这也成就了另一番风味,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岭南姑娘的温婉柔情。在木屐舞里面经常出现高抬腿的动作,通常出现在节奏从渐弱到渐强节奏的过渡段里,有左右腿交替高抬腿,也有单腿踏地高抬腿。足下的舞蹈动作原型都是来源于木屐鞋走在麻石路上的舞蹈产物,是经过处理后舞台化的动作。

四、广东岭南木屐舞的节奏特征

在舞蹈中,舞蹈音乐的节奏与动作相辅相成,不同的民族民间舞有不同的节奏特征,而且是鲜明的、富有特色的。舞蹈节奏影响着舞蹈动作,舞蹈节奏的强弱、长短和速度的快慢都决定着舞蹈动作的编排。广东岭南木屐舞最大的节奏特征无非就是脚下木屐鞋与地面敲击出来的节奏。广东岭南木屐舞的动作元素比较单一,变化不多,最明显的就是舞蹈中经常出现的“走步”动作和“踢踏步”动作的舞蹈节奏,都為一拍一步的动作节奏。女子独舞作品《月光光》是典型的广东民间舞蹈,虽然在舞蹈中演员没有真的穿木屐,但是在音乐中却贯穿了木屐鞋敲击的声音节奏,在舞蹈中段渐入高潮的过渡中,演员脚下做出敲击地面的动作,一个动作合着一个木屐声“嗒、嗒、嗒……”,节奏比较单一,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节奏起到了规范性作用。

广东岭南木屐舞的节奏风格基本都是轻快的,也有少部分柔和的慢节奏型,例如广东本土原创大型舞剧《沙湾往事》中“木屐舞”舞段运用的就是较慢节奏型,运用到乐器二胡和琵琶,所以整体比较柔美。而在南方歌舞团作品《木屐声声》舞蹈音乐中,频繁地出现广东音乐中常用到的特色技法——滑音,在木屐舞中这个滑音恰到好处的是与木屐舞所表现的欢快与俏皮相符合,更突出木屐舞的气氛。在舞蹈中,音乐的节奏感越强往往伴随着舞蹈动作强度的增加。在木屐舞里面以快板节奏为主,这种渐强的节奏类型无疑给木屐舞的气氛起到了催化作用,感染力更强。在南方歌舞团的剧目《木屐声声》里,足下的动作与节奏随着音乐的渐强渐弱变化而变化。用双脚跟地面作出各种踩踏地面、用木屐跟击打地面的步伐敲出踢踏声,动作主要是集中在脚上的跳动,足下的节奏沉稳而俏皮敲击出“哒哒哒”的木屐声。然而在广东岭南木屐舞里,始终贯穿的音乐节奏都是较为欢快的,与其他舞蹈节奏结构的不同在于,一般的舞蹈音乐节奏都是首尾部分渐弱,只有在高潮部分才进入较强的节奏。而岭南木屐舞的音乐是首尾节奏较强,而中间高潮部分却是渐弱进入抒情的状态。这大概就是岭南的地域性格注重的温和特点。岭南地区的舞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较为喜庆、欢快的节奏。

结语

岭南文化是有其独特性的,人们熟知的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领域,都有其醒目的岭南色彩和气派,但是广东岭南木屐舞在艺术领域中却不被人熟悉。广东岭南木屐舞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广东岭南木屐舞所表现出女子的温婉、含蓄、活泼俏丽,都充分反映出了广东鲜明的人文风俗,浓厚的地方特色;广东岭南木屐舞所散发出愉快和俏皮的气氛,表现出岭南地区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广东岭南木屐舞动态特征的形成都与岭南的地域因素、人文因素息息相关。广东岭南木屐舞所表现出的舞蹈动作和舞蹈风格,它独特的地方在于,人们能一眼辨析出这就是广东岭南的文化产物,这与广东所处的地域环境与人文特征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广东岭南木屐舞在形式上紧紧贴紧广东岭南地区人们的生活与文化,在大千世界中虽然不是最起眼,却是在传统的岭南文化中首当其冲,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标志,散发着浓厚的岭南气味。舞蹈的最大魅力不仅在于她的动作多优美,更多是在于与人们的联系。木屐舞在广东舞蹈文化的历程中,尚少专文述及,只在表层浅谈其木屐在岭南文化中的表现。通过对广东岭南木屐舞蹈动态特征的探究,加深人们对广东岭南木屐舞印象的同时,能将岭南人家的木屐传统以舞蹈的形式永久流传下去。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颖的高跟鞋响声替代了昔日木屐鞋走在麻石路上的“哒哒哒”,在传统逐渐被潮流所吞噬的时代,舞蹈是将传统保留的最好方式之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广东岭南木屐舞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然而,希望今后广东岭南木屐舞在岭南舞蹈发展历史进程中,能得到人们赋予更多的对木屐舞的关注与传承。

【注释】

[1]黑格尔《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一卷

参考文献:

[1] 黎国韬.广东地区传统民间舞蹈传播路向述略[J]. 文化遗产. 2009(02)

[2] 李永祥; 黄汝麟; 曾华美 .岭南舞蹈的形态与特质 [J].民间文化論坛.2011(10)

[3] 李彬. 浅议《落雨大》中的“木屐”元素对广东民间舞蹈的地方特色的体现[J]. 青年文学家. 2012(04)

猜你喜欢
岭南广东生活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吃荔枝
“粤来粤美”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