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铝中Fe含量来源分析及控制措施

2019-10-21 23:01王岩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控制措施

王岩

摘 要:根据铝电解生产的实际情况,从铝电解生产过程所需原料、操作、工艺、设备等方面对电解原铝中Fe元素含量的来源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控制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电解原铝中Fe元素的含量,提高电解原铝的品质。

关键词:电解原铝;Fe含量;来源分析;控制措施

由于铝具有材质轻、导热性和导电性良好、可塑性强以及构成高强度、耐腐蚀性的合金和再生循环利用等优良的性能,因而铝成为了有色金属中应用最广泛的的金属。铝电解生产主要采取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采用炭素阳极和炭素阴极,直流电通入电解槽,在阴极和阳极上起电化学反应。电解原铝质量的标准是以电解原铝中杂质含量的多少进行判断,其中Si、Fe的含量是制约电解原铝品级的主要因素,有效降低Si、Fe等杂质的含量,能提高电解原铝的品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电解原铝中Fe含量的来源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1 来源分析

1.1 原料带入杂质Fe

1.1.1 氧化铝

氧化铝是当前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的唯一原料,是由矿石中提炼出来的有一定粒度要求的白色粉料,流动性很好。工业用的氧化铝通常含98.5%的氧化铝以及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等少量杂质,在电解生产过程中,电位比铝正的杂质元素,如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硅等都会被优先还原,还原出来的Fe进入电解原铝内,从而使电解原铝内的Fe含量上升,造成电解原铝品位下降。

1.1.2 预焙阳极

在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生产中,预焙阳极作为导电的阴阳极的各种材料,既能良好导电,又能耐高温、抗腐蚀,电解生产所用的预焙阳极的质量对电解原铝中Fe含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预焙阳极炭块是利用一定粒度、配比的石油焦和残极,与一定比例的煤沥青,经过混捏、成型、焙烧而成的阳极炭块。石油焦、残极中会含有Si、Fe等各类杂质元素,进而造成预焙阳极中Si、Fe等杂质含量较高,在电解过程中随着预焙阳极的消耗,Fe元素被还原进入电解原铝内,使得电解原铝中的Fe含量升高;②阳极组浇铸质量不达标,运输或使用过程中造成阳极脱极,从而造成阳极组钢爪化爪、涮爪,导致电解原铝中铁含量大幅度升高。

1.1.3 保温覆盖料

铝电解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保温覆盖料主要是电解质,如电解质中Fe高,破碎后再次做为覆盖料使用,会使槽内Fe含量升高。

1.1.4 氟化盐

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常向电解质中加入氟化钠、氟化铝、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锂等氟化盐,用以改善铝电解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氟化盐中常含有三氧化二铁等杂质,电解时随着电流的通入,三氧化二铁会参与电化学反应被还原,进而使得电解原铝中的Fe含量升高。

1.2 生产过程引入Fe

1.2.1 钢爪化爪引入Fe

生产过程中因工艺控制不当、员工操作不熟练或者违规操作等,易造成阳极组钢爪化爪,进而使得电解原铝中的Fe含量升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电解槽过热度控制不当时,阳极组受铝电解质的浸泡和冲刷,尤其是当气温回升和电解槽参数未预见性合理调整的情况下,极易造成钢爪化爪,这也是电解原铝中Fe含量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②因阳极组偏流(含阳极组自身电阻不均匀)造成的电解槽稳定性变差,若过热度增加情况下或操作管理质量波动时,易引起化爪;③炉膛存在畸形或者炉底状况较差,造成电解槽电压摆动,当铝水平较低或处于下降通道情况下,不理想的炉膛有放大的负面作用;④预焙阳极的重量及尺寸没有达到要求,造成阳极重量偏轻,阳极周期未进行合理调整,造成阳极透底、化爪。

1.2.2 铁质工具引入Fe

①预焙阳极的生产质量未达到要求,造成预焙阳极使用过程中出现掉渣、裂纹、断层等现象,在用铁质工具打捞时时间掌握不当,造成工具使用时间过长造成工具熔化;②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违规操作,使得铁质工具进入电解槽内,造成Fe含量升高。

2 控制措施

为了能够得到高品级的电解原铝,有必要控制电解原铝中的Fe含量,根据上述电解原铝中Fe含量的来源分析,制定如下控制措施:①从源头控制各类原料的质量,包括氧化铝、氟化盐、石油焦等,采购时可选择含Fe含量低的原料,或者对原料进行合理掺配;②预焙阳极使用的破碎料在破碎过程中,必须安装除铁设备,有效的进行除铁,降低Fe含量;③加强预焙阳极的质量要求,對阳极的外观、尺寸、理化性能等指标必须严格控制,达到使用要求;④做好电解生产工艺控制,保持工艺参数在合理区间,确保过热度稳定适当,防止出现过热度过高洗刷炉膛、过低造成电压波动情况;⑤加强对电解员工操作质量的管理,做好铁质工具的使用控制,换极操作期间使用大钩和摸炉底钎子等铁工具时,要做到轮换使用减少铁工具在槽内停留时间,避免在电解质或铝液中停留时间过长造成铁质工具熔化,杜绝铁质工具掉入槽内的情况。

3 结语

本文从原料、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电解原铝中Fe含量的来源进行分析,并针对Fe含量的来源提出控制电解原铝中Fe含量的相应措施。生产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文中控制措施,有效控制电解原铝中的Fe含量,提高电解原铝品级。

参考文献:

[1]邱竹贤.预焙槽炼铝(第三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2]刘凤琴,王玉.铝电解生产技术[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罗旭东,汤昌廷,等.铝及铝合金中杂质元素的来源及生成过程[J].轻有色合金,2015,10(35):1114-1117.

猜你喜欢
控制措施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析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提高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控制措施
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影响因素及施工控制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平整度控制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