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2019-10-21 01:12阴永鑫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融合

【摘要】:中国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匠师们,在不断探索改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凝结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劳动,也散发着属于我们民族的光彩与风格。是我国建筑宝库中一份难能可贵的珍贵遗产。而面对现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和发展速度,我们应将古建筑的精粹和现代建筑文化进行完美的融合。

【关键词】:古建筑文化 现代建筑文化 融合

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和江南别致幽静的园林等古代建筑,都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思想理念,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由此可知,从古至今坚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目标。所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我们应把古代传统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基础与背景。在现代建筑中传承古建筑的工艺和精粹的同时,注入时代的元素和气息,让中古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在时代的进步中完美融合。

1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

1.1 古建筑中的宫殿、寺庙、桥梁

从我国的建筑历史可知,古代建筑的定型时期,是从原始社会后期开始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从刚开始利用黄土、木架、草泥建筑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到商代利用夯土技术建筑宫室、宗庙和陵墓。到了西周以后出现了瓦,建筑技术又有所提高。秦汉至三国,我国的古建筑已步入了成熟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不仅修建了规模空前壮丽雄伟的阿房宫,还修建了西始临洮,东达辽东的万里长城。汉魏时期在建筑上开始吸收外来民族的文化,佛教建筑成了这一时期一大建筑特点,如北魏时建立的大同石窟寺,雕刻的样式和花纹都极具浓重的西域风情和印度情调。隋唐至辽,我国古建筑已发展到高潮时期,隋朝时营建的长安城,开始将宫殿、衙门、寺庙、居民住宅和市场进行布局分置,对我国城市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另一个堪称世界桥梁史上首创的河北赵州桥,更是构思精巧。【1】唐时期因为大力宣扬佛道思想,因此寺庙、佛堂院落、道观遍布全国各地,最著名的有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的五台山佛光寺大雄殿。宋金元时期是我国古建筑的转变时期。例如,北宋时建的万安桥,采用的“筏形基础”,很好地解决了湖水冲刷的问题 金代建的卢沟桥,不仅是一座石砌连续圆拱的大桥,柱头雕刻的狮子更是生动活泼,姿态万千 元朝时闻名遐迩的白塔寺,在砖造的建筑上添加了彩色的玻璃砖瓦。明清是我国古建筑逐渐改变的一个时期,这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就属当今的北京故宫了。故宫宫殿繁多,每个宫殿又自成一体。

1.2古建筑中的园林与民居

中国古建筑中的园林主要以崇尚自然山水为主题。西周时期的灵囿算是中国古建筑中最早的园林了。至春秋时期的姑苏台和梧桐园是江南园林的先风。汉代园林以塔和楼阁作为园林的远景,使之与园林的近景形成交相辉映、层次错落的鲜明对比,增添园林的美感。而到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因为佛教之风的大肆盛行,使得寺庙遍布于大江南北。所以,在寺庙兴盛的基础上带动了寺庙园林的发展与兴盛,如东晋高僧慧远大师在香炉山瀑布旁建园。唐以后是苑囿和私家园林的大力发展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私家园林十分兴盛。到明清两代时期,不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都达到了鼎盛时期,有名的皇家园林有明代建立的北京皇宫的西苑,清朝建立的三山五园,即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和万寿山的清漪园及圆明园和畅春园。私家园林的代表有上海的豫园、苏州的拙政园等。【2】这些园林成了中国建园艺术的杰出代表。

民居,是指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它属于建筑艺术史上出现最早、数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建筑。但由于我国各地不同的自然地貌和人文习俗,民居在我国古建筑艺术史上也展现出了精彩纷呈多样化的面貌。

例如,汉族地区的民居主要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局为主,北京四合院是其典型代表。南方则以多楼房较紧凑的住宅为主,其典型的住宅以天井为中心,外部或圆形或方形,福建的永定土楼是其代表。而少数民族的居住楼也是非常多样化的,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族多以平顶、土墙,建一至三層外带院落的楼房作为住宅 西藏则以外部为石砌内里木构的碉楼为住宅 蒙古族是可移动的蒙古包 西南少数民族则是一木构的栏杆式楼房为多,其中以云南的竹楼最为特别,还有就土家族和苗族的吊脚楼 北方黄河中上游则是以窑洞为住宅。【3】

从中国建筑的文化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古建筑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被流传至今,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巨大而宏伟的空间文化形态。不论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恢宏璀璨的北京故宫,还是意境深远的江南园林,朴实平凡的居民建筑,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诉说着属于我们民族的独特文化。

2 中国古建筑文化如何立足于现代建筑文化

2.1 现代建筑中对古建筑文化的把握

我国的古建筑文化之所以能够保存延续下来,不仅经过了历史长河中时代变迁的考验,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考验。它是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现代建筑中,对古建筑文化应进行传承和汲取并发扬,但在这个传承汲取的过程中应要有所把握,对古建筑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绝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应一味地想着生搬硬套盲目复制,而是应该吸收古建筑文化中丰富的内涵。例如,让我们从永定土楼的建筑中,学习中国古建筑的包容、仁爱、和谐。从中国古建筑主要选用土、木为材料这一点,学习中国古建筑对土地森林大自然的依恋,理解那份对大地、对自然的一种血肉相连的真正依赖,在古建筑的传承和汲取中继续创造出了令人感动的东方文化。而从那些流传保存下来寺庙院落、道观,可以看出儒道释的思想对中国古建筑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2.2 将中国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中去

很多人认为现代是一个新的社会,应该有新的思想,新的表达形式,传统的东西已经成为过去式。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什么叫做传统文化?是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历经历史风霜,积淀、保存、延续下来的文化才被称为传统文化。那么,古建筑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果现代建筑摒弃这种传统文化底蕴,完全采用新世界的新潮流来创造,这样只会沦为这个世界中平淡无奇的一类。因为它将古建筑中的文化底蕴丢失了,没有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和风采。所以,在现代建筑中应吸收中国古建筑的元素,将两者完美合理的融合起来,展现出古建筑与现代建筑文化风采和建筑风采。例如,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将苏州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标志性建筑。

3以实例分析中国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3.1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例如在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其建筑风格属于新中式建筑,这种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房屋屋顶的设计,也是我们走进博物馆时首先看到这个独特的屋顶设计。这种屋顶的设计手法源自苏州古建筑的坡顶,屋顶四周的翘角以及它的做工工艺,把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这些屋顶通过现代科技材料,用金属、玻璃以及木材作为屋顶主要的材料,通过光照处处不同的层次,演绎出不同的环境效果,让人犹如进入一副中国山水画的感觉。

苏州博物馆建筑群的布局方式,延续苏州建筑群落布局的特点,把博物馆放置于院落之间,通过这些院落之间相互组合,使建筑整体跟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协调统一,拙政园作为苏州最有名的建筑群落之一,博物馆主馆的建筑风格延续了拙政园建筑的特点,成为整个群落中的一个重点。白墙、灰瓦成为博物馆主要的建筑基色,这些淡雅的色调与周边建筑色调相互融合在一起,作为新中式建筑,建筑中的灰色材料,被现代的灰色花岗岩所代替。

把传统中国古建筑设计精髓不断发掘、提炼、扩展,并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现代建筑,苏轼在《灵璧张氏庭院记》中说:“华堂夏屋有吴蜀之巧”,苏州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以精巧细致为主,苏州博物馆主要通过对苏州古建筑风格和中国建筑元素提炼 从传统的古建筑构造元素中发掘适合该建筑的设计元素,对苏州传统建筑中的几何形状进行演变,用现代的技术、材料重新诠释现当代苏州建筑设计风格。在建筑的空间规划方面,中国传统的移步换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该建筑的空间中。

夏玉莹在《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转化》中提到:“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一倾情之作就使得苏州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和谐对接,融建筑于园林之中,使古代民族文化和现代的科技相辅相成。”通过对局部空间的伸缩处理,让人进入该区域时空间放大,给人一种探索进入的欲望,这也是建筑设计中空间使用的巧妙手法 进入后院时,大量地运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亭榭、水面、置石、树木映入眼帘,让人进入具有禅意的私密空间,跟入口的空间感觉形成对比。

3.2王澍与宁波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作为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的代表作之一,为了维持这座大楼给城市带来的美好回忆,设计师王澍保留了原有空间结构不变得同时,并且在设计者的极力呼吁下原有的码头也得以保留。美术馆建筑主体设计方面,面向人民路的一部分是利用一个入口的高台院落和栈桥的设计,并没有采用常见的广场或者台阶布局,这种设计寓意中国传统院落的结构。

建筑主体面向甬江的一侧以出船的形象利用两个扁平长方形相互叠加从而使建筑物更加亲切,与周围环境更加融洽。在建筑主体二层设有100扇高8米的杉木板门,这些杉木板门装饰在沿江长100米长,6米宽的长廊一侧,设计者的目的是展现一种新生的态度以及重建一種已经断裂的生活方式。美术馆的空间利用上分析,首先最底层是应用于美术馆的日常运营,整个空间属于开放式的展示形式,一层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艺术展品以及艺术展览。艺术展示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营销模式。

二层相对一层的空间风格更具有意境,二层主要应用于艺术展品的展示和创作。美术馆的建筑材料上采用了青砖,青砖设计是体现在美术馆的基座上。青砖设计与外景保持一致,形成了内外统一的设计场景。基座上的设计纹样元素从敦煌中提取出来的。来揭示地域始发地是宁波人,船与港口的材料统一,也在预示着船与港口的材料是一致的。所以在材料的使用方面都揭示了一定的寓意和暗示,这种表现技法的体现需要一定的技艺水平。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自然环境和气候都遭到破坏,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应寻求自然与人类,自然与建筑和谐发展的道路。我们既可以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结合现代的环境、气候、人文风俗等特点,将古建筑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添上新时代的特征,实现古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的融合统一。

【参考文献】:

【1】刘琦.中国古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4-6.

【2】贺奇,罗鹏.刍议江西古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中的传承应用[J].四川水泥,2014(11):156,159.

【3】陈擎,李小娟.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主义――谈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J].价值工程,2010,29(23):89.

作者简介:阴永鑫(1982.7),男,汉族,籍贯:山东莱州人,东北大学毕业,现任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馆长,管理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文博类

猜你喜欢
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以《价格变动的影响》“融合课”为例
公益广告
破次元
阅读理解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