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动力策略

2019-10-21 02:53李红卡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动力初中生初中语文

李红卡

摘  要:语文是我们国家的母语,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去学习的,而作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无时不刻都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甚至能够提前预习课本知识,并且对很多知识有自己的理解,但是逐渐地,他们认为自己不用学习也能考好,因此导致现在初中生的学习动力缺乏。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革,我们国人越来越重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及国学。但是目前初中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动力不高,很多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心思也没有集中在学习上,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从而导致语文教学工作不能如期完成,教学质量也不高。本文就这种现状认真分析之后做出一些改善的措施。

1.影响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动力的因素

1.1学生自我感觉太过良好

语文作为我们国家传统语言文化的学科,很大一部分学生可以认为自己在学习的过程,无论哪一门学科都在接触语文,在上课的时候不用很认真地听教师讲课,只需要自己多看多背就可以学好语文了,在最后测试语文的时候也能取得好成绩。然而这些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在平常我们接触的一般都是比较偏向口头化的描述或是表达方式,但是我们必须去熟练掌握语文知识的有关技巧和相关知识,更加锻炼自己的关于艺术和文化性的书面表达能力,我们在平时的语文阅读学习中,一般都是培养我们的语感,这种语感实际上是一种语言习惯或是语言常识,而通过简单的课外的阅读不能了解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细节以及规则,特别是对那些语言组织问题在课外阅读中也不能深刻的理解,只有经过教师专业的讲解之后才能真正了解并掌握。现在初中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感觉非常良好,是很多同学对语文学习没有太多兴趣,导致语文成绩并不理想,然后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逐渐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顶峰,不可能再进步了,这样的心态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2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采取的方式不科学

在对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都采用刺激学生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方式,教师认为学生只有经过激励之后才可能他們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有很多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说一些比较过分刺激的语言,让学生对自己有羞耻心,以后学生就不敢再犯这种错误了,教师采用这种激烈的方式可能认为学生在听了以后会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学习,只有自己努力了教师才不会说自己有什么不对。但这种方式有时候过度了可能对于有些学生会有可能产生反作用,让学生感觉自己不行,做什么都不对,对自己没有信心,做不好事情,学生可能本来心灵比较脆弱,然后以后就可能萎靡不振,对自己丧失信心,更不会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更加不想学习语文。而且现在许多教师都过于重视学生在平时测试取得的成绩,然后对学生进行责骂,说学生的成绩有多么糟糕,但是难道只能用成绩才能看出一位学生的实力吗,如果用这种方式只会不断地挫败学生,更加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语文知识比较全面综合,一天两天根本不能学好,需要经过日积月累才能对语文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只是凭一次小测试就判定学生如何的糟糕,教师对学生短期之内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并不能反映出学生这段时间的努力程度,还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2.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动力的有效措施

2.1实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产生自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行分层教学的模式,虽然每个人所完成的作业不同,但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这首诗时,教室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对于一些在语文文章的理解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不让他们先记忆,但让他们反复地阅读,对诗文的含义以及所想表达的思想熟练掌握,并且能够熟练把诗文读下来,向这些学生提出一些最保底的任务;然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去结合更多的资料对这篇诗文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了解毛主席笔下的长征之路有多艰难,还有在长征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当然还有学习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长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在切合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是这些学生能够在脑海中产生一些画面,更加容易了解诗文的背景及相关知识。

2.2重新理清对学生标准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和效果评价,教师可以从语用实践以及情感状态等不同方面来评价,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以及立体的评价。教室可以采用不同方式给予学生评价,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一个标准,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动力,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写的《背影》一文中,相信有很多学生都会对父亲对作者的关心非常感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父亲进行评价,在学生的讲话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注意学生对文本意蕴以及人文知识的了解,在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庆锋.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27):132.

[2]  朱赛兰.初中语文教学中质疑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赤子,2019,(22):235

猜你喜欢
动力初中生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