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2019-10-21 08:40卫静
健康前沿 2019年5期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

卫静

摘要: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19日~2017年4月18日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9例。常规组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LB、LN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ALT、AST、HA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含量,改善肝功能,避免了内毒素对肝细胞及机体免疫细胞的损伤,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阻止疾病进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引言

乙肝肝硬化的发生机理为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若是进展至失代偿期,极易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癌及肝衰竭等严重状况,因此应重视乙肝肝硬化治疗的及时性、合理性。现阶段,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通常选取抗病毒方式,而核苷类似物作为常用抗病毒药物,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拉米夫定具有显著抗病毒功效,但长期使用极易导致病毒耐药突变状况发生,而阿德福韦酯可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株,两者联合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为此,我院探讨分析了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19日~2017年4月18日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9例。常规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6.51±9.3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1.84±0.29)年;临床表现:腹痛13例,腹胀27例,腹泻7例,发热15例;肝功能分级:B级10例,C级29例。联合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6.53±9.35)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1.85±0.30)年;临床表现:腹痛14例,腹胀26例,腹泻8例,发热14例;肝功能分级:B级11例,C级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乙肝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心脑肾功能严重障碍及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 治療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等常规治疗。常规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国药准字H20050803)治疗,10mg/次,1次/d,口服。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国药准字H20103618)治疗,100mg/次,1次/d,口服。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4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及治疗

结束后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2ml,置于无热源肝素管中,以5000r/min离心5min,于-20℃环境下保存。采用偶氮显色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毒素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

ALB、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B、ALT及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后ALB明显高于常规组,ALT及AST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LN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后HA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LN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52±0.17)EU/ml、(0.53±0.15)EU/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内毒素水平(0.24±0.04)EU/ml明显低于常规组(0.42±0.09)EU/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乙肝肝硬化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相关性因素是HBVDNA复制,需要给予患者病情有效控制,避免患者肝脏出现损伤,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功能衰竭及肝癌等,需要给予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延缓患者肝功能失代偿,可有效降低患者肝癌发生率。乙肝肝硬化是由于HCV反复性侵袭肝脏,可导致患者肝脏纤维化,HBV可对肝硬化发生及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病情发展严重,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后果。临床分析发现,若患者发生了失代偿,可导致患者预后严重不良,五年生存率较低,在14%至28%。本组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TBLL(血清总胆红素)、ALB(白蛋白)、ALT(丙氨酸氨转换酶)、PTA(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水平、HBVDNA转阴率均获得了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证实,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具有可行性。

阿德福韦酯可抑制HBVDNA复制,属于腺嘌呤核苷单磷酸无环核苷类似物,可在患者细胞中转化为阿德福韦二磷酸盐,可竞争性选择脱氧腺苷三磷酸并与病毒DNA发生整合作用,然后可促使DNA链明显延长,可抑制HBVDNA多聚酶并抑制病毒转录过程,可促使DNA聚合酶活性明显降低并最终对病毒DNA合成起到终止作用。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较强,具有较短的起效时间,可促使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快速降低,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可有效缓解患者肝脏炎症并有效阻碍患者纤维化发展,可促使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耐药性较低,存在微肾毒性,剂量取在10mg为宜,临床实践发现,阿德福韦酯剂量较小可导致抑制HBVDNA复制作用减弱,可减慢抑制HBVDNA速度,短期内,效果不够确切。因此,临床上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互补,拉米夫定可在治疗3个月内促使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转氨酶降低至正常范围。

结语

综上所述,乙肝肝硬化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提高临床效果,二者可互补,从而更好地改善相关指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詹剑锋,宋茂舟,林镜宏,等.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序贯治疗对耐核苷类药物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7):1950-195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19(3):1-18.

[3]连佳,韩涛,向慧玲,等.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240周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0):733-737.

猜你喜欢
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建立高效有序的突发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机制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的肾脏毒性分析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LAM联合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点击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