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

2019-10-21 09:29蓝文学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政治课新课改教学

蓝文学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不断改革,做为一线的老师也在不断的探讨、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转变教学,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具体转变方式有: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二、转变教师角色 1、由“学生倾听教师”向“教师倾听学生”转变2、由“研究教材”向“研究教材、学生”转变 3、由“面向个体”向“面向全体”转变 三、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政治课;教学

我省新课改已走过了四个年头,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中学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那么思想政治课应如何应对新课改呢?结合几年来高中政治教学的工作实践,围绕这一问题谈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在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他的主要作用是讲授和传递书本知识,这样,教师就成了传递知识的工具,学生则仅仅被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将知识的学习作为唯一的目的,教师关心的只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学生的进步只表现为知识的丰富,学生作为独立的人的其他方面则被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而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人们把它称之为发展教育,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陶冶品德,促使学生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一个以知识为本,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本,这显然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教育观念。社会发展到今天,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而教学时间是个常数,无论怎么加班加点,也无法把浩如烟海的知识讲授完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政治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由“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把知识性教育转向发展性教育,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那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如何扮演呢?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具体应努力做好几个转变:

1、由“学生倾听教师”向“教师倾听学生”转变

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使政治课堂死气沉沉。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向“教师倾听学生”。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学习中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但在了解学生的时候,就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学会倾听。

2、由“研究教材”向“研究教材、学生”转变

过去的一些政治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所以,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固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要从“研究教材”转向“研究教材、学生”。

3、由“面向个体”向“面向全体”转变

传统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在探究式教学中,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其次,在政治探究式教学中,我们不仅采用个体探究,更应该合作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三、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政治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即學生的认识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这种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再好的教师也只能是这一过程的“宾”,而不是“主”。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渴望与追求。如果政治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失去吸引力,就会失去来自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教师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如果政治课教师能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把讲和看结合起来,以形象生动的直观方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尽量使学生在一种具体情境中去理解把握所学知识,减小理解的坡度,这对于增强政治课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中学政治课教师惟有站在这次改革的前沿,更新教育思想,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改革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开拓学生视野,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有新的突破,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大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课新课改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