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10-21 09:29何桃文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何桃文

摘  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应用可锻炼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理解能力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并有效增强学生记忆力,辅助其构建完成的英语知识网络等。基于此,文中尝试在分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借助英语阅读教改来最大化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诸多优势,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否最大化发挥优势,不仅需要依赖于教师灵活、合理的选择与应用,还需要教师精准掌控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期待差异,重视思维导图样式和处理的规范性、延续性等。但是小学英语阅读日常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引入和应用却并非能完全按照此要求操作,如此导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与预期计划不符。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重要性

1、思维导图利于教师辅助学生整合知识点

小学英语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利于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成效。众所周知,大脑思维有放射性的特征,大脑所接收到的所有的想法和信息,都能成为思维发散的中心,在小学生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其已有的思维还会继续拓展出无数个思维分支。教师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实际就是利用小学生大脑思维的发散特征,借助思维导图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学生能按照自己业已形成的逻辑思维来了解、认识、掌握英语学习重点,完成从点到面的学习任务。

2、思维导图利于易化师生教、学难度

核心素质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兴趣,引导学生创造创新,培养学科思维,提升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知识掌控能力等。如果说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知识,完成英语阅读教学任务的重要助力,师生良好的沟通及课堂轻松自由的阅读学习气氛则是学生应对学困问题,紧随教师步伐,在课上注意力集中等的重要保障。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设计的切入点

1、阅读中新旧词汇联动

为便于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易于操作的脉络,教师可以选择阅读素材中的一个语段,或者语段中的某个关键词。在主题词确定后,教师可按照思维导图对创设情境的要求来设定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技能和知识层面理解并认知与本主题相关的词汇,学会举一反三。实践操作中,建议教师按照教学课本或者学生已学的英语教科书,如六年级学生,教师可翻阅3-5年级的英语教科书,整理学生旧知识所构成的认知图式,以此为新旧知识得以融合且促进学生认知向平衡方向发展的凭据。即通过主题意群,学生的旧知单词、阅读中的单词能相互交叉、相互转换。以单词Zebra为例,教师在翻阅3-5年级的教科书后能发现,与之相关的动物词汇如duck、cat、chicken、dog等在低年级就已经学过,此类词汇可按照巩固、复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单词识记的自信心。

2、以句型结构为基点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Where did you go”,按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区域可引入到课堂中,如school、park、library、cinema等,“did”一词存在时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以上词汇的过程中,可将星期的表达方式,带入到新题型的学习中,并鼓励学生使用星期的表达方式及school、park、library、cinema等按照“Where did you go”来造新句,并尝试将新学习的单词融入到导图句子成分里,如此将旧句子成分和新句子成分融合,按照句子成分的要求来重新造句,可帮助学生巩固已习得的句型。

3、综合语段框架与课后问题

小学英文阅读素材往往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事件、方式几大要素,教师在明确讲解重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后,可按照此5W1H的疑问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确定语段大意和整体脉络。当然,并非所有的阅读素材、素材的所有语段都必然包含此5W1H,但是在学生接触总体语段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此5W1H来梳理文章,如以Topic为核心,脉络伸展到Who、When、Where、What、How、What几项。当学生在首次阅读时,按照此语段框架梳理全文后能基本了解文章的内容,如果在梳理时,其中某一部分缺乏,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行联想并补全分支。部分阅读素材中容易出现多个人物,学生按照此方式来梳理自然会思维更为清晰明朗。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设计及应用的步骤

首先,梳理文章设计导图。

学生在阅读之前需要熟悉阅读习题,即带着问题阅读,素材中的图片和文章标题等可作为学生预测文章内容和总结大意的依据。教师可在备课阶段找出阅读文章中的重点、难点、生词、语法结构,并按照语篇思维导图、句型思维导图、单词思维导图的设计要求,按照温故知新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可作为阅读辅助的思维导图。

其次,师生合作分层推进阅读。

思维导图的应用并非是一次性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本身也需要教师层进性的推进教学。由此,教师可将教学分为泛读、精读、复读的三个阶段。在泛读阶段,教师可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教师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教师的提示绘制一级分支及核心主题。此种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于都方式配合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快速把控文章大意。学生在阅读期间,教师需要观察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对思维导图的利用情况。

第三,总结归纳发散学生思维。

按照人类遗忘产生的规律,教师可在归纳总结和评价阶段强化思维导图对巩固学生认知,发散学生思维的效用。比如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已经完善的思维导图复述文章,讲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新句子、新词汇等,这也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教师课前设计的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深层次话题可在此阶段运用,学生在参与深层次话题的思考与探讨过程中,同样需要按照思考的方式来设计思维导图,并借此来提升自己對所学内容的拓展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金香.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6):79-81.

[2]  杜枚洁.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调查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