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9-10-21 12:16江静贤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5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江静贤

摘  要: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德智体美劳需要全面发展,其中美术课程在近些年来非常受欢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还可以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美术学习要从小抓起,在小学设置美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不单单要学习美术基础理论,还要加强动手能力,只有亲自体验后才可以体会到美术的真正妙处。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往的学校为了升学率注重语数外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体育、美术、音乐等辅助课程教学,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近些年来,小学美术才受到重视。如何教好美术教学,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这要求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通过有效的情景教学加强课堂趣味性研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過程中,美术不仅仅能够展现自身的艺术魅力,其中还包含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仅仅拘泥于对画作的单一讲解,更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融入课堂中。例如在动画类教学的过程中,这对于学生来讲吸引力相对较强,而通过这种卡通形象也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选取相关的卡通片段,通过VCR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来模仿动画中的角色,那么学生便会很快融入的动画之中,从而感受动画中的情景和人物的主要风格。在学生模仿之后,教师要紧接着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可以使学生通过个人的绘画水平对里面的形象进行绘制,从而根据个人的体验将剧情或风格进行展现。只有学生在受到教师的鼓励后,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造,学生的动手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升。

2在美术课堂开展手工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仅仅局限于对图画的绘制或者世界上,更应该在美术课堂中增加学生动手的部分,通过手工课不仅仅让学生按课程比例来参与相关的安排。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的能力。在手工课开展的过程中,其形式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多元化,绘画是其中一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瓶身彩绘或者是各种小型艺术品的制作。在开展手工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甚至是在开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与学生进行商议,征求学生想要在手工课上作出的作品。在学生手工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手工作品进行客观评价的点评,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做的不太好的同学也要及时给予相关的肯定,鼓励学生进一步的提高将学生做手工课上的作品通过教室的角落进行展放。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为学生讲解制作手工内容的方法,只有让学生在不断发挥自己想象和创造力的过程中,才会使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美术能力。

3尊重学生特点,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教学

小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存在畏惧老师的心理,虽然自己的心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却不会轻易泄露出来,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必须要与其他课堂进行区别开来,提供给学生一个进行思考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不同想法进行展现。在美术课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激励性教学,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教师在看到学生的作品后更多的应该给予是肯定而不是批评。只有在教师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之后,他们才会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美术中的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呈现出多元化的时候才具有一定的特点,而学生便是呈现不同美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除此之外,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脑海中的想法,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展现和发挥,只有学生鼓起勇气进行创造和体验时,才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展现出来。

4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原始动力

小学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美术注重个人的感受以及动手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释放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学习美术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其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让学生快乐,兴趣是学习美术的最初动力。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其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小学美术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在美术教学时,试着运用专业的教学方法或者技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慢慢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开始前,美术老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或者艺术实验,随着视屏的推进,再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小小的奖励,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动力,师生互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质量才会提高。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师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课堂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加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授课为主,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知识,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会成为主流,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扮演引导者与协助者的角色。在和谐、舒适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才会自愿融入其中,当前教师要改变自己和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与方式,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才可能会释放天性,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创新力,调动自己的兴趣,通过课堂讲解的知识,多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作品。比如,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老师切不可严肃,多用一些激烈的语言鼓励学生,让他们勇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获得奖励,会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举多得。

结语

小学美术作为小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时,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袁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J].发展,2019(08):90-91.

[2]  姜广胜.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才智,2019(11):65.

[3]  陈磊.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80.

[4]  刘保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150.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