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舆论监督生态困境探索

2019-10-21 00:35张期望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共事务舆论监督舆论

张期望?

摘要:地方媒体的主要工作是关注地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具有鲜明的民生性。但近年来,经济大力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理应是地方媒体关注的重点内容。但由于缺乏舆论监督环境的支持,让生态环境日益严重。本文所提及的大事件主要指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生态环境被日益破坏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地方媒体舆论监督生态环境遭遇的困境,最后针对这一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意在旨让地方生态环境受到广泛的关注,从而让地方日益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关键词:地方媒体;舆论监督;生态困境

一、关于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歪曲报道

当前生态环境被日益破坏,更让人心寒的事是事情的真相被刻意隐瞒,人民群众对真相知道甚少或者一无所知。比如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一铁矿数年非法开采污染環境这一报道,在央视的报道中,报道出了记者到现场采访时,被当地开采人员围堵,并抢走录像机和手机等物品,而一些当地的媒体却想方设法的转移舆论的目标,称记者之所以被围堵并抢走录像机等物品是因为怀疑记者的真假。把舆论的方向带到了记者到底是真是假上来,混淆公众的视线。一些地方媒体的这些做法极大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包庇了非法开采污染环境这种恶劣的行为,也让地方媒体失去了可信度。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当事情的真相被歪曲,公众舆论被带偏,看似是回避了敏感话题,实则为更大的困境埋下隐患。

地方媒体歪曲报道事件如果仔细思考,并不是地方媒体缺乏责任感这样简单,更多的是相关部门与利益的牵制,地方媒体也有实属无奈的原因。

二、地方媒体舆论监督生态环境所遇到了的困境

为了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地方媒体的出现无疑是个很好的办法。舆论监督应该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充分的了解民意,提倡民生,发现问题,坚持真理。但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却在遇到大事件的时候,责任缺失。本文的大事件主要指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比如当遇到非法开采导致环境恶劣的情况,受到上级或外界的压力,地方媒体对此事默默无闻,极大的降低了群众对事情的认知度。转而关注一些日常的小事,这些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小,层次较低。做好这些小事,地方媒体可大力宣扬关注民生,为人民群众发声。其实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并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并没有捍卫真理和正义,对腐败邪恶的打击作用并不明显。地方媒体舆论监督在面临生态环境所遇到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方媒体对公共事务的知晓度低

近年来,信息公开制度在各地广泛建立,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地方媒体其实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中间人,当党和政府发布重要规定时,就需要地方媒体传播到地方去。公民的知情权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对一些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群众按理来说有知情权,地方媒体想要了解真实信息,却遭遇了“滑铁卢”。地方媒体对群众的舆论进行反馈,于是想上级申请,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但通常情况下,会被以敏感、关系到集体利益为由拒绝信息的给予。地方媒体也实属无奈。上有上级媒体的压力,下有人民群众的压力,地方媒体在公共事件中,受到干预,无法及时准确的报道人民群众想了解的情况。长久以往,地方媒体逐渐丧失在公众心中的地位。当遇到重大事件时,把希望寄托于中央媒体或外地媒体,甚至通过网络寻求帮助。让人民群众觉得地方媒体的作用还不如在微博微信上发言的舆论关注度高。这一现象也确实让地方媒体从业者感到力不从心。

(二)地方保护主义阻止舆论监督

地方的经济利益与国家的经济利益大体是相同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为了经济的发展会故意隐瞒地方不好的舆论。地方的社会现象好会吸引到相关产业的投资,也影响到政绩考核和人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总体保持了一个好的形象,因为一个不好的舆论会经过网络的传播,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及地方的不好言论,这些都会导致地方的发展。所以地方会可以隐瞒不利的事实,这也让群众对地方媒体的不作为大失所望。

(三)地方媒体的迎合、趋利的想象明显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地方媒体想要继续经营下去,一部分来源要靠广告来支撑,靠市场调节,所以对市场依赖较大。加上企业与广告客户也需要地方媒体来提高曝光度和影响力,用地方媒体曝光的话可以更加“接地气”,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也让地方媒体更多时候要考虑企业客户的要求,增加报道的内容和时间,让地方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商业意味。

(四)地方媒体缺乏责任感

在地方媒体内部,人员、利益链复杂,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媒体人缺乏责任感,对自我工作的认知不清晰。地方媒体人对关乎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件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工作缺乏热情,把工作仅仅当做是生存的工具,对生活的地方没有较强的依赖感与主人翁意识,所以当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不能有效、及时、负责的去报道,这也是对公众极不负责的表现。地方媒体主要注重的是自身所掌握的舆论方向,对公众的口头舆论不闻不问,所以有时会导致地方媒体的舆论方向与公众的舆论方向相悖,让事情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三、地方媒体舆论监督生态困境的解决办法

在地方媒体舆论监督生态环境的困境下,地方媒体应该采集有传播价值的信息,明确价值取向。可以通过提高地方媒体对公共事务的知晓度,适当进行地方保护主义,地方媒体适度市场化,培养地方媒体正义的优良品质来帮助地方媒体打破当前的困境。旨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出一份力,为群众做一个榜样。

(一)提高地方媒体对公共事务的知晓度

公共事务公开披露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的重要手段,因为这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想提高地方媒体对公共事务的知晓度,这需要各级政府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政策并积极落实。对一些敏感的信息进行选择后传送到下级,关于民生的话题及时有效的传送到人民手中,避免出现信息后错的现象。各级政府应该把地方媒体的性质定位于引导当地群众的正确舆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态度和行为。所以,政府保障地方媒体的公共事务的知情权,以及报道权,是打破当前舆论监督困境的重要手段。

(二)适当进行地方保护主义

为了保护地方的经济发展,进行地方保护主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也需要适度。对一些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公众有知情权,地方媒体应该真实报道,而不是隐瞒真实情况,这样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损失。比如有企业不知情或者不完全知情,在地方上进行投资,后来才发现问题,这就导致了企业的损失和地方的好感度。地方媒体应该真实的报道,利用輿论监督使相关负责人制定措施改变生态环境恶劣的现状。而不是为了保护地方一时的发展,没有考虑到地方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只有解决好当下的问题,才能更稳重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地方媒体适度市场化

地方媒体资金来源的一部分是企业的广告费。地方媒体市场化有助于地方媒体的优化发展,但也滋生了地方媒体因追逐利益而产生的问题。选择对真相故意隐瞒或者做少量报道甚至做出了歪曲事实的报道,从而引导公众的舆论。地方媒体有公益的性质,为民发声,适度市场化。适度市场化的结果是地方媒体没有足够的资金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对地方媒体的大力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四)培养地方媒体正义的优良品质

地方媒体要有正义的优良品质,关注民生,无论大事小事,都需要正义的舆论监督。敢于挖掘、报道出事情的真实面目,不畏强权,这是地方媒体需要有的精神。如果因为一己私利,受人贿赂,更多考虑自己的职务与职业前途,而不对事情进行真实的报道,那么等待他的将是良心的不安与法律的严惩。媒体人就要有媒体人的责任与义务,才能让地方媒体健康、有意义的发展。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不仅要掌握舆论监督的方向,还要深入群众中,了解群众的口头舆论,然后进行整合。这样在报道一件事的时候才能有强大的影响力,特别对于大事件的舆论监督,有较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在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地方媒体应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及时准确的报道,并进行准确的舆论监督。在面对自身问题以及外部带来的压力时,需要积极解决问题,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地方媒体应该是正能量的,为民发声,做好公共事务的传播者,敢于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只有当各级政府、地方媒体人、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时,才能让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让生态环境日益变好,才能让人民群众、国家的利益得到保障,才能让正义与真理永存。

参考文献:

[1]陈玉.地方媒体舆论监督生态困境分析[J].新闻记者,2017 (10):24-26.

[2]詹晨林,闫修彦.渠道、内容、技术:提升地方媒体舆论引导力的三个维度[J].中国出版,2018 (07):45-48.

[3]郭俊江.地方媒体在本地危机事件报道中的功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4]蔡凤.地方媒体“两会”报道的媒介生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舆论监督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途径研究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展望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