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分析

2019-10-21 18:19李晓虹
度假旅游 2019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一带一路

李晓虹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日益提升,旅游资源开发作为旅游市场占有与收益的重要因素,具有相對的重要性与作用性。该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分析研究,将其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创新性进行具体阐述,并提出相应优化对策,为我国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103-02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是当下我国重要的复兴保障策略,通过“一带一路”可以实现地域经济繁荣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在该战略背景下,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分析研究,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与产业市场化进行深入阐述,采用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与创新思维,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一带一路”战略概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建设济迅猛发展,新时期下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逐渐向个国际化、开放性转型。十九大与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中都将发展经济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关联确立为重要发展方向。而“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就是在该发展理念下,习总书记按照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与国际形势进展变化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指以我国为起源点,“有东至西”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经济发展与关联纽带形成。其涉及地域之广、涉及国家之多前所未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影响与带动30多个国家,主要包括:经济带动发展、文化传播融入、吸取发展经验等。一带一路构想起源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带动了我国内部经济向外部经济发展转型,即提升地域性经济发展效率,对国内资源与国际关联起到皆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是影响我国经济建设作为重要的实质因素之一。

2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作用性

2.1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我国为多民族融合国家,少数民族作为我国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民族融合与国家稳定尤为重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日益严峻。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我国旅游产业重要资源之一有其相对的重要性。具体如下:第一、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发现挖掘可以为我国呈现民族文化及特点提供平台。第二、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发现挖掘可以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起到推动作用。第三、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发现挖掘可以丰富我国旅游资源与优化市场。因此,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体现在推动我国旅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形成。

2.2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性

目前,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少数民族旅游项目具有极大魅力性与特色性,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旅游地域主要集中在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内蒙古、延边州、四川等地,例如:蒙古族草原游、广西苗族山歌特色游、延边朝鲜族民族风俗游、云南傣族山寨游、天上风情游等。这些少数民族旅游资源都有其各自的特色性与魅力性。而通过对相关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可以起到丰富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收益、活跃旅游产业的重要作用。

3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

3.1 构建“大旅游”开发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涵是打破传统的地域局限性,开拓开放式、多元性经济发展模式。而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应该采取“大旅游”开发模式。“大旅游”是在现有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上,打破地域性、独立性的旅游开发思维,突破传统旅游资源开发理念,结束地域市场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挂靠衔接局面。“大旅游”开发模式具体如下:第一、建立资源分析。资源分析是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开展的重要基础及前提。资源分析使通过旅游产业机构对不同游客对本区域旅游期望、需求、感受、意见的综合整理,之后结合本区域旅游实际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即吸引方案。第二、建立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指对本区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与外部旅游资源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不仅要对其原有资源进行创新升级,还有根据游客需求进行更为新颖特色的本民族资源创建及相关资源移植。同时,在少数民族景区、景点等开发方面应该建立等级结构化,并树立景区的品牌化意识。第三、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及开发一定要避免静态理念,建立动态理念。动态理念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推动力,主要体现在对旅游资源的分区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层次确定、对旅游资源进行结构时序等,并根据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性构建战略目标,将“一带一路”伟大战略进行深入化的应用诠释。

3.2 结合资源与市场,引导国内旅游国际化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实质是将资源与市场进行多元化、开放化结合。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基础,在我国整体旅游市场化发展中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应该为“市场模式”,例如:蒙古族赛马、草原游可以加入“牧歌草原吃喝玩乐体验、原汁原味草原商品采购、原地鲜羊、牛肉输出”等;云南、丽江傣族泼水快乐游可以加入“傣族饰品销售、实景别墅住宅销售”等,这些市场元素的介入都可以提升资源与市场的结合性,使资源开发更具有收益性与吸引性,即市场开发模式。另外,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应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理念,不断对自身特色民族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并完善国际化游客吸引战略体系,将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开发模式可以采用国外共识结合与资源吸引创新,国外共识结合是指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放方面需求国外、国内共识点并进行结合。例如:土耳其与部分东欧国家祖先为匈奴、突厥,而我国新疆、西北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大量“匈奴、突厥”古遗址等,可以充分利用与发挥该古遗址资源进行旅游设计包装,对吸引东欧地区游客极为重要;资源吸引创新是指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包装与开发,将吸引点集中在创新上,例如:延边州朝鲜民俗旅游可以融入汉族因素,将原有的朝鲜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新颖化设计,这样对吸引韩国、日本等东亚旅客尤为重要。

4 结论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尤为重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入分析,对其开发模式与时代背景进行结合。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更为突破性利用,为活跃与发展我国地域经济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兴中.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J].地理科学,2017,12(3):12-13.

[2] 庄大昌,董明辉.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18,17(1):73-76.

[3] 程晓丽,胡文海.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J].地理研究,2018,31(1):169-177.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一带一路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