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东省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019-10-21 18:44王玉双
度假旅游 2019年1期
关键词:休闲旅游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王玉双

摘要:全民健身是一项通过鼓励全体人民进行身体活动,科学健身而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休闲旅游是旅游者实现休闲目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满足了当地普通居民的生活休闲需求。有人说人在有闲暇的时候才最像一个人,这种状态是在忙于工作之外,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获得健康愉悦的体验活动。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产业的融合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参考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分别对山东省休闲旅游和全民健身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两者融合发展的目的、意义、可行性、对策,最终总结两者在融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促进两者可以更好地融合发展。

关键词:山东省;休闲旅游;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182-03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斷提高,国家层面更加关注国民健康和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积极倡导健康中国、全民健身、让人民生活的更有质量。与此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居民的健身意识增强,目前国内旅游者中以健身康复为目的的旅游人数逐年增加,用旅游来寻求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当下的热门趋势。

1山东省全民健身发展现状

1.1 全民健身的场地人员发展现状

通过全民健身,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到体育健身锻炼中来,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人的体魄,从而丰富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促进人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最终使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种身体的活动可以是个人单独的活动也可以是集体的组织、可以有目的也可以无目的,可以徒手也可以带有器械,形式多样,灵活多变,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全民健身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增强人身体素质、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类型,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方面就是全民健康,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身体健身需求,山东省于今年3月初起,开始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将筹备构建“大群体”格局,并把完善“大群体”机制体系上升为法律法规,绘就了“大群体”的宏伟发展蓝图。目前全省各个县、镇、行政村(社区)纷纷建成了体育健身总会,开办多种全民健身组织,实现全民健身跨越式发展。省、市、县三级体育类社会组织达到近6千个,总体上全省各类健身站点已达6.2万多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气功指导员总量接近30万人,遍布全省各个县区,用专业的知识技能服务群众,而且面向全社会招募全民健身公益服务志愿者,在全省组织开展科学健身志愿活动宣讲近400场,试点推广“职业健身指导员助力公益指导员”模式,推行健身指导员站点挂靠制度计划。市、县两级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广场)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6%,健身广场覆盖率达到87%,可供民众在平日里的工作上班之余休息娱乐,体育场地人员发展达到全民健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1.2 全民健身的活动开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开展各种开展健身活动,继续组织好省市县各级全民健身运动会,支持推广“社区健身节”“百千万三大赛”(即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民间体育达人”等大众健身活动,推动体育健身活动向全民延伸。其次,围绕日常居民对运动健身的需求导向,并基于我省的地理环境、体育健身资源,进行一系列不同项目的全民健身活动,如运动类的项目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健身类项目武术、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并在每个社区设置体育活动中心,鼓励市民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同时,重视举办特色体育赛事,借助当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展开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特色健身活动。如青岛的奥帆赛、国际潍坊风筝节、泰安国际登山节、高密的线上马拉松、山东省现代五项锦标赛、日照的国民休闲水上运动会、济西湿地马拉松赛、山东“棋王赛”等等,吸引各类体育爱好者踊跃参加。这些特色健身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山东省全民健身的开展,吸引大众参加,也为一个城市注入了活力,成为当地的特色健身活动。还可以使当地居民由于这些特色项目受到外界重视而更加热爱对其的传承弘扬和保护。最后,活动赛事的举办也由以往的政府主办转变向社会化、市场化、宽松化。

2山东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1 山东省休闲旅游资源分类

1)观赏型休闲旅游资源

观赏型休闲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这一类的休闲旅游资源是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没有经过人为太多的加工。山东省自然位置得天独厚。“山水林田湖”各占很大的比例,休闲即人类劳作之余的休憩活动,最本初的意义就是“人倚木而休”,对这部分旅游资源的利用正是对“休闲”本义的理解;山东省在人文旅游资源的积淀也很深,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山东省文化灿烂,这类资源在山东省全省都有分布,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名人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一定程度上也对世界文化产生影响,人物事迹享誉海内外。齐文化、鲁文化、圣人文化、水浒文化等都是山东省可供开发的、重要的休闲资源。不同种类的专项文化活动,丰富了旅游者的旅游经历和生活。

2)娱乐型休闲旅游资源

健身娱乐型休闲旅游资源是以一定的设施或环境为基础开发的,能够使休闲旅游者振奋精神、释放身心尽情娱乐、增强自信心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城市基础休闲设施和旅游景点周边设施。城市基础休闲设施有城市休闲广场、体育公园、电影院、歌舞厅、网吧、棋牌室、健身俱乐部以及体育馆、游泳馆、洗浴场所、足疗养生馆等,这部分设施有公益性的也有经营性的。旅游景点周边设施是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滑雪场、高尔夫球场、以及游艇船艇、运动设施、竞技游乐城等不同的设施。娱乐型休闲旅游资源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而且会随着旅游发展趋势的转变还会涌现出很多新的事物和元素。

3)度假型休闲旅游资源

度假型休闲旅游资源是休闲旅游的高端产品,处于休闲旅游发展的较高层次。通常以度假区的形式整体存在,为以消遣、娱乐和保健为目的而旅游客人提供综合服务。主要分为海滨度假区、温泉度假区、滑雪度假区、山地森林度假区等类型。目前,山东省全省共有16个旅游度假区,2007年,山东省全面启动省级旅游度假区晋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程, 并根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加快了温泉、葡萄酒庄、湿地、自驾车野营等高端休闲旅游项目规划区建设。同时山东省各个度假区根据自己的特点,按照体育、健身、民俗、民风、地方小吃、家庭旅游等,规划设计了独特、差异的特色产品, 增加休闲旅游度假区范围,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体系。

2.2 山东省休闲旅游市场产品发展现状

1)山东省休闲旅游市场现状

从近几年山东省国内游客接待情况来看,山东省接待本省居民休闲旅游数量占接待数量占很大的比例。其次是与山东省相距不远、相互接壤或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的周边省市。可见,目前山东本省居民仍是休闲旅游的市场主体。山东省在2009年正式启动“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人游山东”活动,并将在长期持续下去,同时,我省今年也在计划逐步降低旅游景点门票的价格,通过降低门票收费来吸引游客,门票虽然降低了,但增加客流量带来的餐饮、住宿、购物、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消费也会带动一方经济。增加景区的吸引力,充分挖掘多方面、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这也许对未来山东省休闲旅游的市场发展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

2)山东省休闲旅游产品现状

近些年来,山东省对于休闲旅游产品整合资源,细分市场,根据旅游发展的未来趋势充分整合资源形成了三条骨干旅游线路:一是以济南、济宁、泰安为主要骨干的“山、水、圣人”旅游线路;二是以青岛、日照、烟台、威海、东营黄河入海口为主要骨干的“黄金海岸”线路;三是以潍坊、临沂、德州、菏泽、枣庄等为主要骨干,以乡村+民俗生态等为特色的“逍遥游”旅游线路。并在完善三条骨干体系的同时,借助资源、设施、设备开发了多种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来满足游客在旅途过程中生理上或精神上的综合需求。由此可见,山东省休闲旅游产品的已经逐步呈体系化完善化的发展趋势。

3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产业的融合

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产业的结合是休闲旅游的再一次升级,标志着中国人的休闲旅游模式不但从传统的“吃住行”升级“游购娱”,现在又再次跃升为“运健体”(运动、健康、体育),是以健身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产业为形式,为旅游消费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旅行健身需要,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是它的特征。

3.1 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融合的目的

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可以融合发展与国家大力发展全民健身分不开的。全民健身和休闲旅游如今都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发展计划,形成了全民关注、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和体育政策利好,让健身资源与旅游资源加速融合,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休闲旅游产业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重点产业,“体育+旅游”的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和现实需求,传统的旅游行业在其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的当下,也纷纷想寻求更好的发展转型空间。与体育的结合既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突破。

3.2 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融合的意义

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的相互结合组成了体育旅游这一新型健身方式,有力的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产业发展速度。同时它也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休闲旅游和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是互不分离的,不可分割的。健身体育赛事活动选手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独参加比赛,现在可以邀请亲戚朋友一同参加活动,在比赛结束的同时,还可以去旅游,感受这些富有人文气息的自然美景绿色风光,不知不觉中让一场普通的体育赛事成为一场大聚会,这个聚会可以组团旅游、家庭聚会、锻炼身体、体验生活,增进了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一个个持续成功举办的全民一起参与的健身赛事,让游客可以游览的景点增多了,让单个景点的“一轮游”变成全域范围的“年年游”。以往游客出门旅行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严重,大多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过程式的旅行让旅途中少了一些乐趣,不能剩下什么有意义的事件。旅游与全民健身一起进行能够使旅游者从传统的观赏型旅游向参与体验型旅游进行转变,自身真真切切的享受旅游项目,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够加强体育锻炼。

3.3 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融合的可行性

休闲旅游和全民健身的融合,传统意义上的人们可能会认为主要以体育观赛类和参赛类所形成的两大旅游产品。实际上,两者的融合应该更多的指凡是能让人们参与或观看体验到体育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以健身为本,以旅游为形,休闲旅游和全民健身形式多样,如钓鱼、登山、冲浪、高尔夫等休闲类;又如潜水、滑雪、潜水冲浪、沙漠徒步穿越、马拉松等极限类;或者攀岩、探险、蹦极、狩猎、激流回旋、跳伞、帆船、卡丁车等极限刺激类;或者去观看一场网球、篮球、健美、足球等体育比赛;又或者登山、跑步、瑜伽、打拳、徒步、骑行等健身类,形式灵活,种类多样。

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又可解决二者在各自行业存在的问题。旅游业自身有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旅游业淡季客流量少,同时旅游行业难以招揽到回头客,很少有游客多次参观同一个景点,而体育恰恰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以科学为前提的体育锻炼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多次活动。体育和旅游的结合可以为旅游创造更大的附加值;伴随着旅行的健身也可以让大家意识到健身不是单单只能在健身房中进行,健身是一种随时随地的生活状态。同时通过旅行的形式也可以来更好的传递全民健身理念。让大众在轻松的休闲度假时光中潜移默化的锻炼了身体。最后旅行则也迎合了人们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一种心理,去尝试新的体验。所以体育和旅游两者的結合会如虎添翼,发展空间巨大。

3.4 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对策

加大科技投入,坚持以游客为本的中心理念,运用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让游客获得不一样的视觉感知觉体验;注重打造核心产品,提高全民健身和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吸引力,并围绕核心产品完善优化体系;整合资源,将分散的资源重新整合,各地景区点实现整体宣传规划与营销,合理规划,避免出现游客时而扎堆,时而无人问津的尴尬情况;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化的培训,不仅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服务理念,多渠道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化教育,加强专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注重创新,提出新颖的口号,定期变换游玩的方式,创新路线,以不同的创新点吸引游客的加入。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旅游观,要与时俱进,创造符合时代潮流的产品,要大胆想象,有创新思维;政府要加大对全民健身和休闲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视,把发展产业与改善民生、营造良好环境结合起来,还要有正确的引导,而不只停留在口头上。

3.5 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融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安全问题

安全是开展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也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在旅行的过程中健身计划要提前做好,规划好行程,提前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气候状况,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调整好行程计划。如在炎热的夏天,一些户外训练活动可以调整在清晨或傍晚。根据大家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活动强度,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受伤,若有人员受伤,也应及时做好包扎处理,目的地也应加强应急救助能力和设施的建设,配备有符合标准的救助人员和设备,确保救助的及时性。最后,旅游机构也应完善管理,谨慎经营,确保体育健身场地或设施处于安全达标状态,并尽到适当的帮助救助义务。

2)可持续发展问题

面对当前全球变暖、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的严重形势,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的融合过程中也同样要注意此问题,修建场地器材时要考虑到它的可重复、可持续利用问题,循环使用,同时设施的建设要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民众在使用时也要爱护器材设施,把生态文明理念放在突出首要地位,实现休闲旅游与全民建设融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生态文明提出的要求,对接自然,节约能源,最终实现在草木苍翠、鸟语花香的全民健身环境。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健身+旅游”融合的背景下,积极打造精品活动、旅游赛事,让游客深入了解一个地方或者一种活动的同时锻炼了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也为所在地老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形式不仅能把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起来,同时还扩大了一个地方的影响力,提高当地的接待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实现联合跨越发展。休闲旅游和全民健身的融合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今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蒋浩.浅谈运动休闲体育产业与茶园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J].福建茶叶,2018,40(04):101-102.

[2]金磊.三亚文化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9):101-104.

[3]张琳.广东省滨海体育与滨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7.

[4]黄堃华,霍永洲,关文明.海南省特色休闲体育运动与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运动,2016(19):142-143.

[5]杨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机制[J].体育学刊,2016,23(04):55-62.

[6]张亚东.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6.

[7]储光.南京市休闲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S1):113-116.

[8]吴凌平,黄海峰.精品城镇与休闲旅游融合發展[N].广西日报,2014-01-21(016).

[9]闫红霞.山东省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新路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27(04):36-40+100.

[10]王美雪.关于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研究[D].湖北大学,2013.

[11]周志勇,徐伟,王建.山东省体育休闲旅游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22):66-67.

[12]王蔚.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

[13]田志升,吕昌民.田径运动在山东省全民健身中的现状调查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0,12(02):82-83+86.

[14]曹萍.山东省全民健身设施使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02):68-69+73.

[15]曹萍.山东省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与使用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休闲旅游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