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及解决方式探究

2019-10-21 11:24江滢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设计院困惑协同

江滢

摘    要:人类的发展史中,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与社会需求有密切关系 。有了社会的需求,必然能产生新的技术,有了新的技术才能解决不断增加而变化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亦是如此,因此BIM应用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新一次技术革命。

关键词:BIM应用;协同;设计院;困惑;探究

1  前言

BIM是一个工程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是一个工程项目信息可以分享的知识资源,为其全生命期的各种决策构成一个可靠的基础。它不仅能解决传统设计很难解决的复杂而多变的建筑外观,最主要是可通过参数化模型整合各种信息,为所参与的各个主体提供协同的工作平台,使项目高效率、低成本、更环保的运行。因此BIM应用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新一次技术革命。

2  设计院的困惑

从行业的性质来看,整个建筑行业是一项动态的“集体运动”,每个环节和参与方都是密切相关的。BIM的出现对于协作方式的要求有了再一次的提升,通过紧密的协作提高了整个产业效率,使每个参与方都能在其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因此,“协同”是BIM工程中最为重要的要素。

BIM从2002年开始引入到今发展缓慢,面临诸多问题。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2.1  自身的问题

目前设计院的BIM团队的建立和运作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种:(1)专业BIM团队,基本是设计院外部的人员,必须与设计团队合作才能完成项目;(2)从设计院内部抽调一部分人员进行培训后组建BIM团队;(3)通过培训全员成为BIM团队。在目前的BIM应用中,很多设计院都采用(2)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有限条件的发展模式下, BIM首先在设计院遇到的问题就是认识不够全面,就导致了BIM光有了热的表面,从根本上偏离了引入BIM的初衷,甚至导致有些设计院很难再维持BIM团队。

在设计院很好的应用BIM是可以带来很大价值的,如图纸质量的提高、效率的增加、随之能带来效益的提高等等。但目前BIM在设计院还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BIM强大功能的实现和应用都不太全面。首先,行业内各方对BIM的认识不同,参与的程度及时间也各不相同,整体来看目前BIM的主要使用基本集中在设计与施工阶段,BIM的功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现阶段,设计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专业,没有达到真正的协同设计的目的。除了目前软件不完善的问题之外,设计院也存在因投资有限、人力资源和能力有限等原因,无法跟上BIM技术的发展。

2.2  业主对设计院的投资与需求问题

在业主的角度,使用BIM的前期阶段对于提高效益是不明显的。因此,应用BIM带来的额外费用,基本是由设计院自己来承担。对于设计院来说组建BIM项目组已经是对设计院的一部分投资,再加上也没有额外BIM应用的收入,所以设计院BIM应用及推动面临了很大的阻力。

2.3  与施工方的衔接问题

近几年随着BIM理论的快速推广,BIM软件多种多样。各种BIM产品之间的数据衔接不通畅,或者有些产品之间数据根本不能相互转换。

目前施工现场还是比较坚持传统的二维图纸的表达方式。BIM包含的建筑信息是随着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不断完善,随着项目的变化而再更新,它是动态发展及完善的过程。因此,每个相关方必须协作来完成和维护项目信息,否则BIM就会损失或失去它最本质的意义。

2.4  与经营方的衔接问题

在BIM工程相关方中,除了业主(开发商)、设计院、施工方,还有一个主要的角色是经营方。他对后期BIM工程的完善和维持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早早地参与BIM工程信息建立中。

3  解决方式的探究

经过对BIM的反复的思考及对问题的分析中发现,其实根本问题就是在本文开头中所提到的“协同”的问题。大家只有在很好的理解本质问题的前提下,顺应时代的发展,各方相互协作与协调,才能推动BIM的发展,同时建筑行业也会得到平稳而加速的发展。基于本质问题的前提下,对未来BIM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

3.1  摸索BIM良性的发展模式

目前,因受到软件、硬件设施、技术等的客观限制条件的影响下,再通过有限的人员来发展是很难得到效率的提高。但相对于人员效率的提高,增加人员数量的发展空间是大很多。同时从应用等级的角度来看也显而易见,一定数量的个人级的应用就会带来企业级的应用,同样也会伴随整个行业级的应用。客观的分析,BIM应用中最大贡献方是设计院、最大受益方是业主。贡献方付出了劳动,受益方就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样才能使BIM应用有着良性的发展。其实探索BIM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摸索合理的BIM商业模式和市场运营模式。

3.2  确定推动BIM的主导方

从市场角度中分析,业主(开发商)无疑是最大受益方,业主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也是最符合BIM商业运转的模式,同时也符合BIM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业主的主导模式会加强整个工程的控制力,提高各方之间信息的衔接,通过BIM信息模型的不断的完善和信息的无缝连接,会全面提升BIM应用价值及效率。

在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条件下,要推广BIM,必须要有政府的扶持,政府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BIM在中国肯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从社会的总效益及环境保护等问题来看,BIM的推广也会对政府带来很多正面的效益。

3.3  规范BIM市场

虽然,近几年行业内对BIM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和热潮,但BIM在中国还是处于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标准体系,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研究:

首先,完善法律规范、标准体系。BIM应用数据包含整个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同时这些信息服务于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时间跨度在几十年左右。目前国内比较欠缺对BIM数据的法制化管理和维护,BIM标准化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这对于拓展BIM应用工作带来很多阻力因素。同时根据BIM的特征需要考虑更高层次的应用标准。

其次,确定主流软件。随着近几年国内BIM应用的发展,不少软件已进入国内市场。但这些软件之间存在相互不兼容的问题,因此在使用中会遇到各种数据不能转换,设计院建立的模型到施工单位无法使用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这些直接从国外进入的软件也不能很好的满足我国的设计标准,而且避免受制于人,我们也应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体系。

最后,建立BIM资格认证体系。就像设计行业内也有各种注册设计师一样,未来BIM界也需要一些通过公证的认可后,能够给与BIM应用带来更高价值及信息的一群专业人士。

3.4  借鉴国外BIM发展经验

国外很多国家BIM发展远远领先于国内发展水平,不仅起步比我们早,而且行业内应用软件及标准化程度都高于国内。因此我们有必要的去认真分析BIM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吸取经验,借鉴优势,使我国的BIM应用得到加速的发展。

4  结语

从BIM应用技术进入国内市场以来,虽然面临了很多问题及多方的挑战,但它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新的技术从“无”到“有”毕竟会经历一段艰辛的历程,在这一个关键的时期,行业内各个相关方必须相互协作、共同渡过难关,BIM技术才能在我国建筑领域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关培.我国BIM发展战略和模式探讨(一)[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1(3):114~118.

[2] 杨富春,崔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相关国际标准发展现状[C].第九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

猜你喜欢
设计院困惑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设计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
如何在CAD中快速绘制颗粒分析曲线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论合同管理在设计院中的应用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浅析地产开发过程中对土建环节的造价控制措施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