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019-10-22 11:13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药理药理学中药

(1.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品与食品学院)

中药药理学是一个内涵丰富、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新兴学科,中药药理研究可追溯于1923年留学归来的陈克恢先生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理系研究当归、麻黄的药理作用,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药药理学课程被正式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编的中药专业教学计划,随后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王筠默主编的第一本《中药药理学》教科书出版,标志着中药药理学科的正式形成。虽然,中药药理学科的历史不算悠久,但是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中药新药的开发及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中药药理学科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药药理学》是我校中药学、药学的主干课程,它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阐述的理论内容均来自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因此,实验教学是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针对我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我们提出了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并进行了这种实验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

一、实验教学现状与问题

中药药理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是我校精品课程,实验教学更是秉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开设有综合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等,并且编撰了相应的实验教材。虽然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体系比较成熟,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中药复杂性的特点,中药药理学在介绍中药相关药理研究的时候,往往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学科交叉内容较多且深入。因此,学生接触到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时候,普遍认为中药药理学深奥难懂、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因而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抵消了对中药药理学的学习的积极性。中药药理学科的发展史毕竟较短,中药药理学又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大多数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不是很明确,观点不一,给中药药理学的学习带来了困扰。

2.我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掌握一定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适当地缩减课程科目和学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学习时间的局限性和学习知识的广泛性矛盾形成了高校中药药理学教学的首要问题。

3.《中药药理学》和《药理学》是我校大学三年级学生同时开设的两门课程,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交叉内容,特别是实验研究方法方面。重复的实验操作,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反而枯燥了教学内容。

4.中药药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小鼠、大鼠、家兔等实验动物,同时需要一些仪器设备辅助测定实验对象的行为指标或者生化指标,因此,仪器设备、实验经费的局限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学生现状分析

《中药药理学》授课的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基础课程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中医、生理、生化等知识基础,而且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系统认识,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已经比较清晰。再者,现如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对于一些例如微信公众号、超星、小木虫等学习平台的关注,甚至超过课堂上的受课。

三、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课题组从《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旨在既能解决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更加“以学生为本”,提升教学质量。

1.通过调研国内其他中医药类院校《药理学》及《中药药理学》实验课开设情况,再结合我校《药理与中药药理学》实验课课时及仪器设备条件,以《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为主,《药理学》实验教学为辅,对相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类、整合,避免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的重复。并组织相关专家对新整合的实验课程进行验证和论证。比如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实验,我们分别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两种实验方法观察小鼠行为指标的变化,在实验动物分组中,除了正常组、延胡索高、中、低剂量组外,我们还加入了布洛芬和阿司匹林两个药物组,验证中药药理作用的同时,分析西药药物的作用机制,缩短了学时,减少了实验材料的浪费,还能使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学习。

2.“互联网+”是实验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元素。大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更易接受比较方便、流行的传播媒介。本课题组借助“超星学习平台”,课前教师将本次实验目的、材料、内容发布至“超星”上,同学自行下载学习。经过预习,学生可以直接开始实验操作,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实验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重点、难点问题和实验结果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实验报告。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录制实验操作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上传至学习平台,在自导自演自己剪辑中,巩固实验知识,收获学习兴趣。

3.经过多次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中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教学,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教学。而本次教学改革,除了丰富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内容,还新设了研究性实验教学。作为科学研究型大学,“以研促教,以研促学”是我们的宗旨,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严谨的科研态度,而且帮助大学生规划学业,明确了自己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方向。

4.传统的终结式考核并不适用于新的实验教学模式。1967年,美国斯里克芬最早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实时性评价。我们从课前预习、实验纪律、实验操作、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和科研实践六个方面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动态、全面、系统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结语

本次实验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实验教材为依据,以实验教师为中心,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讲义内容,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更多的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较高的新时代人才。随着对《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摸索,将会涌现出更多高素质的科研人才,进而推动中药药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药理药理学中药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山楂核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