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研学中的美育教育
——以埃及研学为例

2019-10-22 11:13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努比亚金字塔研学

(广州市白云区广外附属中学)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主席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可见,美育对个人成长、民族发展,甚至对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何等重要。可以说,美育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版)改革肇始于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强调“全科育人,全员教育”。基于此,新的课程实践必然基于教师个体精准的课程理解,以课内外新的教学行为为主要载体,以提高学科育人的质量为终极目标,从各个环节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生走出校门,甚至走出国门看世界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如何在学生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中落实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给地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地理研学,具备美育教育的条件

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鉴赏、再现、创造美的素质和能力的教育,美育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审美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人生,热爱生活,自觉追求真善美,最终达到素质提高的目的。

地理研学,是地理课堂的延伸及深化,也是地理学科实践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地理老师根据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或为学生设置行之有效的研学线路和研学主题,将大大提高本学科的魅力。地理研学,重在旅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讨性学习,出发前,老师要利用本身的专业知识及经验,与学生一起规划好研学的主题及具体细节、步骤,估测达到的预期效果。研学前准备充分,设计合理,研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利用地理眼看待地理事物,学生就能在愉悦轻松的旅途中感受美,获得美的体验过程中,把地理知识内化为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研学过程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认可。可以说,研学的美育感受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健康成长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7年的暑假,我和三位初二年级学生,踏上这块令我向往、充满神奇的土地——埃及。

二、研学过程中的美育探究

1.利用感官美来设计研学主题和线路

因为研学地域的特殊原因,我们采取参加旅行团的形式开展。本次研学的主题是:纬度位置大约相同的大陆东西两侧的地理特征差异探讨。埃及和广州同是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广州在大陆的东部,埃及在大陆的西部,气候、地表景观、人文环境等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实践的路线是:北部的开罗——红海边的洪加达——卢克索——南部的阿斯旺,从北到南跨越整个埃及。

2.自然景观的差异美

一路上,处处引导学生用地理眼光看研学地的一切。在飞机上俯瞰地表,到达埃及之前的几个小时,学生通过地表的景色单调、人烟稀少,确定所经地区是沙漠地貌。通过飞机起飞时间在深圳是早上七点,到达埃及将近中午,飞行12个小时得出了两地之间的时差问题。从学生的感受,充分体现了思维碰撞得出的美。

学生置身于当地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下,深深体验到同纬度大陆的东西两侧的自然差异,真正感受到尼罗河就是埃及的生命线,感悟到在沙漠地带,有水就有生命的铁律。在目睹了撒哈拉沙漠并非想象中的一望无际,而是地表高低起伏,光秃秃的石山颜色略有不同,细沙难得一见。学生通过取样分析,结合跟导游和途中游客教授的探讨,得出了石山颜色不同是由于所含的矿物质差异导致。

教师适时补充,非洲由于特殊的海陆位置,加上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导致了高原沙漠大陆的景观。沿着尼罗河从北到南,学生都感受到美无处不在,植物形状的美,建筑用材及造型的美,居民衣着的美,等等,都大大刺激了视觉。

在经历埃及阿斯旺大坝午后48°高温的环境后,学生能深切理解到国家建立阿斯旺大坝的重要意义。

3.人文景观的差异美

地表景观的特殊,加上埃及人民的智慧,造就出令世人惊叹的人文景观,如像哭泣的孟农神像,学生懂得分析可能是因为地震和风蚀所致。人文景观的美,令人感触最深的还是埃及胡夫金字塔内部和最南部的努比亚村。

(1)帝王陵墓之一——胡夫金字塔

初见金字塔,学生都被这雄伟的建筑所折服,为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惊叹不已。视觉美爆棚,金字塔的建筑材料彰显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发展经济的因地制宜原则。

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保住尸体能复活永生,因此统治者都重视陵墓建设,并且死后把毕生所积累的各种贵重物品带进陵墓。古埃及国王也称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们被看作是神的化身。所以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建巨大的陵墓--金字塔,以求死后超度为神。

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权利的象征。最著名的是埃及首都开罗近郊的吉萨三座金字塔。大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高146.6米,底座每边长230.35多米,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三角面斜度51度52分;塔身由230万块淡黄色石灰石砌筑,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说,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它。

埃及是热带沙漠气候,属于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气候炎热,在金字塔周围也一样,但进入金字塔,通道里的空气很凉爽,通道狭窄,能容两个人并列进入,触摸通道内的石壁,感觉冰凉,有些湿润。金字塔内没有壁画,有一些各国字体的涂鸦,记载着各国游客们的素质。

金字塔只开通一条通道供游客们参观,顺着通道往里走,内部有一些通往不同方向的通道是堵住的,沿着通道,有的路段高度很矮,

只能弯腰半爬着通过,如图1(进金字塔票价:100埃磅,出示学生证票价打五折)。有的路段高度较高,最高的通道由七层光滑的石灰石向内堆垒而成,每上一层的石灰石石块向内突出几厘米,形成下宽上窄的结构。石块间隙很小,连指甲都插不进去。通道的最里面,是国王墓室。国王墓室内侧西侧是国王石棺,国王石棺经过几个世纪的洗礼,石棺缺了一角,还有一个小的石槽,据说是装国王内脏的(因为死后要制作木乃伊,必须先取出内脏)。参观完国王墓室,游客只能沿着原路返回。

出了金字塔,感觉精神气十足,难道真是金字塔汇聚天地之能量为进入之人所用?!感觉刚刚在里面的恐惧感是多余的。

回程路上,学生在感叹这伟大的建筑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何金字塔地处炎热环境,里面却是凉快的?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延伸到沙漠地带的民居建筑特点。

(2)少数民族聚集地——努比亚村

埃及的努比亚村是最值得留恋的地方,努比亚村属于埃及最南端的城市阿斯旺。努比亚是埃及两个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另一个为贝都因),该民族有着自身独特的民俗习惯。我们从乘坐游船沿着尼罗河上游方向前进开始就激动不已,因为沿途河的两岸、山丘断断续续、河里的岩石形态各异、热带植物充满生命力,河道时宽时窄,窄的刚好容纳我们的游船经过,所有这些,随手一拍,都可成为明信片,周围的一切,构成了绝妙的风景!

船靠岸后一排骆驼趴在岸边列队迎候客人,主管骆驼队的是一位老者,带领几个几岁到十多岁的孩子。从我派糖果给小孩,小孩很自觉地交给老者,可看出这民族民风淳朴,等级观念强,养成长者地位至高的民族特色。我们骑骆驼进村,沿着沙漠小沙丘边缘走,惊喜和惊险伴随着整个过程。到达村庄,大多数骆驼都能履行它的职责,前蹄跪下,接着后脚蜷缩,让游客们安全落地。但有个别骆驼闹脾气,不肯跪下让游人下来,需要主人训话才跪下,其中一头不管主人怎么训话,就是不肯跪前脚,最后只能由导游和游伴一起把游客抱下来。

努比亚村是座安静、颜色鲜艳、神庙众多的村子。这里的房屋涂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农田种植农作物,椰枣树因高大而突出,椰枣树底下到处是椰枣,这里的村民习惯早餐吃几个椰枣作为营养品。当地居民使用努比亚语言,个别懂点英语,跟游客沟通存在困难,没有相关的文字,小孩也很少接受正式的教育。学生在叹惜当地孩子的境况时,纷纷表达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满满的幸福感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努比亚村大多数民居的院子有两个池子,养了几条鳄鱼,小的鳄鱼允许游客托在手上观察、拍照。大的鳄鱼凶巴巴的,较为吓人,都锁在坚固的铁笼里供游客观赏。在努比亚村,随处可见男性村民抽水烟。

三、研学的美育教育初显

游完努比亚村,学生除了对当地孩子没接受教育感到惋惜,还特惊讶几岁的孩子就能指挥那么大的骆驼。当时,我给牵骆驼的孩子各派了一些糖果,观察这些孩子们看糖果的眼神,加上一个将近成年的男孩也来向我要一颗糖,反映出当地食物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一路看到各个关卡都有警察架着机关枪在维持治安,每辆车都要经常接受检查,可看出埃及治安混乱,人民无法安居乐业。联系到我们国家,早已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众多国人还可以到世界各地观光考察,彰显出国家的强大富强,深深感触到国强民安的大好形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坚定把对国家的爱转化为努力读书,为国家的强大富强尽一份责任。

地理研学,路线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都需要经过全方位的考虑,这有利于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在研学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和地理改变生活的价值,从而形成自觉学习地理的习惯。

猜你喜欢
努比亚金字塔研学
“金字塔”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Great Vacation Places
努比亚α:可穿戴柔性屏手机
努比亚Z18:无边框+水滴屏
研学之旅
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
努比亚南昌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