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余映潮初中语文教学的朗读教学艺术

2019-10-22 03:08陈晓玲李黛岚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文教学

陈晓玲 李黛岚

内容摘要:朗读教学从古至今就是阅读教学一种重要的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朗读教学也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巧妙,角度新颖。在他的课堂,朗读不是为了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训练和实践。因此,他的朗读教学手法细腻,效果也比较显著。笔者主要从朗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余映潮朗读教学的艺术特点以及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教学艺术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余映潮 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

随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和发展,人们愈发重视朗读,朗读的方式也愈发多样。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简述朗读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鼻并用,利用声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教学线索。通过朗读,学生能够透过文字,体会感情,品味意境,与文本进行共鸣,受到语言和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朗读提出明确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在通读的基础上要求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因此,朗读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也是成功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必是失败的语文课堂。

二.余映潮老师朗读教学的艺术特点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传统的朗读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尽管阅读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朗读不是万能的。但是,朗读决不能“被简单的处置而不恰当的做成记背、默写”。1朗读也要讲究艺术。余映潮老师曾说:“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铿锵之美、音乐之美;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2余映潮老师非常重视朗读教学,其朗读设计角度新颖,层次清晰,手法细腻,效果显著,在他的课堂上,朗读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層次细腻、过程生动、形式活泼,并且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的课堂上放飞思绪,充分体会语文的快乐,现就余映潮老师的诵读教学艺术进行简要分析。

(一)创设情境,感悟文本

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很重视诵读,可以说诵读是余映潮老师教学艺术的一大亮点。当然,他的诵读不是毫无目的、单纯地念课文,而是能够适时创设情境,然后通过朗读将学生带人课文。如在他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余映潮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当你要劝慰别人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说话的方式互相说读;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引导学生用内心独白的方式低声地朗读。3这样,通过朗读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又能引导学生有效地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氛围,为接下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奠定了基础。类似的还有《纸船——寄母亲》的朗读设计,这种情境的设置,有效地激起学生澎湃的感情,胜过无数激情的讲解。

(二)要点指导,层层推进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往往容易落入俗套,即朗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样就易形成“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在余映潮老师的课堂里,诵读成为一大特色,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在读中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如余老师的《过故人庄》中的朗读是这样设计的,即吟读、译读、背读、说读。在每种读时,余老师都有相关的要点指导以及这种诵读要达到何种要求,特别是译读,不是翻译成文,而是翻译成诗,并要求押韵,这既方便学生理解,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从一开始的吟读,让学生体会情感,到译读时的理解内容和背读时的积累语言,再到说读时的飞扬神思,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将读,思,记、写完美地结合,使课堂高效、诗意,有效地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古诗文教学提供了典范。

(三)巧用联读,拓展延伸

联读,是从某一篇课文生发开去,找到具有相同主题的、相同题材的、相同写法的或有其他相同之处的若干文章进行阅读。联读,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即我们常说的“一课多文”,这需要老师较强的学科专业能力,也需要老师较强的朗读水平和引导水平。余老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中就充分体现了他的专业技能,余老师在有效的引导学生深情诵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之后,适时引入中国诗人《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一文,即反其题。在教师范读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大声读,然后再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获得付出和收获的关系,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前两首诗之后,结合生活体会,进行《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的仿写创作,此时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类似的还有《纸船——寄母亲》的教学设计,余老师穿插了《驶去了,港口的船》和《新月》这两首诗,使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同时,能够进行诗意地模仿。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用诗歌联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实现了读写的完美结合,即通过有效的朗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四)紧扣语气,多样诵读

朗读是利用声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对作品进行口味感受的阅读活动。余老师在教学中也特别讲究语气、停顿。如在他的《马说》中,余老师紧扣“语气”二字,先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来感受作者悲愤的语气,然后扣住文中11个“不”字,5个“也”字,通过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学生演读,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充分体会作者情感与语言的魅力。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对于文言文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如能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既有助于学生文言文语料积累,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读评结合,品味语言

目前存在些课堂重讲轻读,甚至没有朗读,或者读而不讲的现象,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大极端,对语文教学来说都是不科学的。对于优秀的诗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的把握,更要细品、感悟其语言魅力。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处理好读与讲的关系。余老师在《狼》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师生诵读品评,即分三步走,第一步,从屠户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第二步,从狼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第三步,从语言的角度评点段落内容。先诵读后品评,角度多元,难易递增,特别是品语言这块,余老师先给学生示范,这样给了学生方向,让学生紧跟老师思路,实现高效课堂。

三.余映潮老师朗读教学艺术的启发

余老师的朗读教学艺术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学习典范,他的朗读教学理念值得深思。

一.是要契合文体,也就是朗读教学训练要根据文体特点。文体主要是指文章的体裁或样式,是文本构成的一种模式。王荣生教授提出,要根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朗读教学运用只有基于一定的文体方能大放异彩。如抒情类或议论的文本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教学艺术。

二是要善于提炼总结,朗读不仅仅是大声地读,更强调细细品味、感受。在这一点上,对老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既要有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又要较高的朗读能力。

三是要学以致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密切相关的,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写作教学服务的,因此,在诵读教学设计时要加强与写作的结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诵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短小精悍的文章。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加强诵读艺术的研究和探索,并将其切实有效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4]余映潮.走进充满美感的新课堂[J].2004(7).

[5]余映潮.追求朗诵教学的诗意美[J].中学语文教学,2012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