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旧沥青路面中的应用

2019-10-23 03:34麻斌
商品与质量 2019年26期
关键词:摊铺碾压老化

麻斌

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忻州南高速公路分公司 山西忻州 034000

1 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原理

在自然因素长期作用下,沥青使用性能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检测废旧沥青中发现,沥青油分含量减少,但胶质、沥青质含量却有所提升,这是出现沥青老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将新沥青材料、再生剂适量掺加到旧沥青内均匀拌和,可构成再生沥青,这种材料相比普通沥青材料,使用性能更具优势。就地热再生技术是在沥青再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专用设备进行沥青路面加热、铣刨、复拌等施工工艺,可达到修复路面病害的目的[1]。

2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工程起讫桩号为K581+430~K642+000段,总长度60.57km,路基宽度28.5m,设计速度为80Km/h,于2002年建成通车。其中:K634+500~K638+600段上面层采用AC-16C中粒式密集配改性沥青混凝土。该路段通车时间较长,特别是周围其他路网的进一步完善,导致车流量直线上升,在行车荷载与自然因素反复作用下,局部沥青路面出现了严重损坏问题,主要病害包括车辙、龟裂、网裂等,从而降低了路面的使用性能。

3 旧沥青路面主要病害

3.1 表面破损类病害

因本路段位于山岭重丘区,路线纵坡大,重车比例较大,长时间的超限超载,沥青路面抗剪强度不足而引起剪切破坏,路面坑槽较为严重,在水的侵蚀和形成作用下,混合料的集料间失去粘结形成松散体,在网裂的后期,碎块被行车荷载持续碾碎,在车轮作用下,被真空吸力以及风、雨等带离路面,形成大小不等的坑槽,对路段行车存在安全隐患[2]。

3.2 裂缝类病害

本路段至今已运营17年,地处地区昼夜温差大,由于温度反复升降导致沥青面层温度应力疲劳,使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变小,导致温缩裂缝和疲劳裂缝。长期温度、荷载作用,路面在无显著永久变形的情况下,行车荷载使路面层受到反复的弯曲变形,下面层层低产生弯拉应变,超出材料疲劳限度,底面处发生开裂,逐步扩展到表面,使形成路面网裂和龟裂等病害。

4 旧沥青路面混合料性能分析

4.1 取样筛分试验

对拟进行就地热再生的路段进行旧沥青路面的取料,合理分析沥青混合料的老化程度,指导确定新集配。现场采用机械切割方法进行取样,对样品进行抽提筛分试验,掌握旧路面沥青老化程度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情况。实验室将旧沥青混合料在烘箱中加热、松散,用三氯乙烯充分溶解后,分两组进行抽提试验,测定油石比和矿料级配。使用阿布森法回收原沥青路面中的沥青,测定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以判断旧沥青的老化程度。老化后的沥青表现为粘度增大、针入度下降、软化点上升、延度减小。一般来说,这些表现越明显,沥青的老化程度就越高。因此,旧沥青路面已经不能满足原路面“优良路用性能”的要求,需要对旧路面进行再生。

4.2 旧集料性能分析

通过旧路面筛分试验,确定旧料的级配曲线,本路段得出细集料在0.15mm、0.3mm上实际通过率都明显超过规范的上限,细集料明显偏多,表明了粗集料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呈现不同程度的细化,大粒径的骨料经过长时间的嵌挤、摩擦作用使得粒径棱角破碎,骨料尺寸变小;矿粉含量减少,可能是在沥青抽提过程中矿粉不能完全的抽提出来而导致的;关键筛孔2.36mm处通过率30.0%,低于规范要求>40%的要求,在9.5mm以下粒径的骨料基本没有损坏,曲线仍然在级配中值附近。经过绘制集配曲线图,可以推理,高速公路长时间的使用,骨料会偏细,但总体上骨架结构还算良好[3]。

5 老化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

5.1 路面病害处治

因本工程路面损害严重,多车辙、裂缝现象,在充分、合理利用原有路面强度,使处治方案更为经济可行,以及合理利用旧沥青混合料,确保原路面标高不变的情况下,从方便施工,提高工作效率、降本增效为原则,以最薄弱点作为设计、施工的依据。本工程采用复拌再生型现场热再生技术对上述路段上面层4cmSBS改性AC-16沥青混合料进行处治。

5.2 施工准备工作

开工前,选取200m左右路面作为试验路段,以确定道路的施工情况是否与设计和有关试验技术指标相吻合,主要对行车道、超车道和慢车道出现的网裂、龟裂、纵横向裂缝、坑槽等病害进行现状调查。

5.3 沥青路面加热

根据施工要求,清扫路面,避免杂物混入混合料内。在路面再生宽度以外画导向线,也可将路面边缘线作为导向线,保证再生施工边缘顺直美观。

就地热再生列车使用2台加热机进行加热,行进速度根据路面状况、气温、风速等进行综合调试,控制在2m/min~5m/min。温度是加热施工的关键,若温度过高,极易出现路面沥青老化问题;若温度过低,则会影响路面强度,无法有效压实。操作手根据路面温度仪对路面加热情况进行监控,路面加热温度以再生混合料摊铺后(130℃~140℃)的温度作为控制温度,极端气温不得低于110℃,加热宽度要比再生铣刨的宽度两边各宽20.0cm。

5.4 掺加再生剂及沥青材料

加热机与铣刨机前后行驶,当铣刨鼓下降时,需进行再生剂、新沥青材料同时喷洒。在沥青路面铣刨过程中,路面铣刨深度要均匀,铣刨深度变化时缓慢渐变。保证铣刨面有较好的粗糙度,且温度要高于70℃。此时需在110℃左右控制材料温度。铣刨速度需和沥青再生剂、新拌混合料喷洒装置的速度相一致,再生剂加热至不影响再生剂质量的最高温度,提高再生剂的流动性和与旧沥青的融合性。再生剂均匀喷入旧沥青混合料中。控制再生剂用量,施工过程中根据铣刨深度的变化适时调整再生剂的用量,同时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拌合,保证配置合理。

5.5 新旧料复拌

在铣刨机后方紧跟自卸车、复拌机,混合料通过自卸车向复拌机卸料,随后行驶至铣刨机后方。利用刮板将复拌机料斗内的混合料堆放至料堆之上,随后通过螺旋分料器均匀拌和,新旧沥青混合料在耙松集料后,通过封闭式料斗提升至拌缸,排除旧沥青混合料中的固有水分,搅拌后新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能均匀达到130~150℃之间,无离析现象。通过复拌机加热板进行加热施工,并搅拌、摊铺。根据工程建设所需,可选择复拌机和新料掺加同步系统,按照复拌机行驶速度,做好新料掺加量控制,一般只用到16~30kg/m2的新材料。在受料斗两侧指派专人负责掺加新料,保证混合料掺加量、搅拌情况均满足设计要求。

5.6 沥青混合料摊铺

摊铺机与复拌机同步施工,且行驶速度保持一致,尽可能缩短安全间距。摊铺过程中,为保证中上面层具有良好热粘结性能,必须在80℃左右控制下承层表面温度。摊铺需连续施工,保证摊铺质量。此外,还应做出初步整平工作,保证压实度在85%左右。摊铺时要在120℃~125℃严控摊铺温度。一般情况下,相比新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温度较低,此时可通过熨平板振捣功率增大的方式,尽可能增强密实度,降低热量消散速度。此外,为确保纵向接缝顺平,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准确确定松铺系数。

5.7 沥青路面碾压

采用跟进式进行沥青路面碾压施工,在摊铺施工后,需及时进行碾压,通常选择双钢轮压路机作为主要碾压设备,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洒水次数,避免温度损失太快。此时,可分三阶段进行碾压:①初压。根据施工现状,初压可选择双钢轮压路机施工,碾压遍数为1~2遍,行驶速度控制在2.5~3.5km/h之间。②复压。选择大吨位胶轮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共同施工,碾压遍数为4~6遍,行驶速度控制在3~4km/h。③终压。为彻底消除明显轮迹,可最好终压施工。要求选择钢轮压路机进行静压施工,碾压遍数为2~3遍,行驶速度控制在4~5km/h。根据要求,终压时,温度不得低于70℃。

5.8 开放交通

就地热再生压实完成后,再生层路表温度低于50℃后开放交通。

6 结语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因其行车舒适性良好被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在长期运营中,早期修建的沥青路面受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影响,导致沥青路面老化问题严重,难以达到路面使用性能需求。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可达到废旧材料再生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等作用。为此,结合某高速公路现场就地热再生工程项目,在充分掌握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原理的基础上,经前期旧路面调查分析,对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探讨,以期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猜你喜欢
摊铺碾压老化
二线碾压一线的时代来了 捷尼赛思G80
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双横坡一次摊铺施工技术研究
钢轮碾压工艺对SMA沥青路面质量的影响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碾转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杜绝初春老化肌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