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2019-10-23 09:17晨光
时代报告 2019年7期
关键词:战斗英雄张富清共产党

晨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98周年纪念日之际,让我们穿越时空,回顾几个难忘的故事,体会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液的初心和使命。

“真理的味道甜极了”。 1919年的冬天,在浙江义乌的一个小山村,一名年轻人正在奋笔疾书。母亲送来热乎乎的粽子,他下意识地把墨汁当成红糖,吃得满嘴是墨,却还不住地称赞:“甜极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正在翻譯《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墨汁当然不是甜的,但在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甚至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

面对死亡,他高呼“共产党万岁”。 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座绞刑架。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革命志士就是在这座绞架下英勇就义的。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死亡,李大钊高呼“共产党万岁”。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敌人虽然夺走了他的生命,但他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在最黑暗的时代,他真情讴歌可爱的中国。方志敏,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狱中最艰苦的环境下,犹殷殷讴歌《可爱的中国》。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用生命讴歌、用鲜血浇灌的“可爱中国”如今已经屹立世界东方。

“半床棉被”。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陆续抵达湖南汝城县。在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她们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当年,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胶鞋,焦裕禄踏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在盐碱区,他经常抓一点碱土放在嘴里品尝,说出咸的是盐,凉丝丝的是硝,又臊又苦的是马尿碱,这让和盐碱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目瞪口呆。无论瓢泼大雨,还是风沙漫天,别人往屋里跑,焦裕禄总是往外冲,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拒绝只看材料听汇报。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八块六毛钱的遗物。“远征西涯整十年,苦乐桑梓在高原”,孔繁森生前留下的这首诗,生动概括了他在高原的工作状态。在藏十年,他为西藏的发展呕心沥血,倾尽所有。殉职后,人们在他的遗物里发现了仅有的八块六毛钱和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去世25年后,他留下的那句话—“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早已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共同的精神财富。

住窝棚的老地委书记。一处简陋的窝棚,是一位退休的地委书记住了整整22年的地方。1988年,当退休的杨善洲承包了山林准备植树时,有人说老书记终于要为自己挣钱了,杨善洲听完一笑了之。2010年春天,杨善洲把花了20多年心血种植起来的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给了国家。几个月后,这位有着5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去世了。

战斗英雄隐姓埋名60多年。95岁的张富清老人战争年代曾荣立过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1955年初,张富清退役转业时选择了最艰苦的边陲县城—鄂西恩施州来凤县,一待就是一辈子,战斗英雄的身份,连他的子女都不知道。

回望近百年风云激荡的历程,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也是推动我们的事业在各种风险和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战斗英雄张富清共产党
十谢共产党
共产党离我们远不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老兵”张富清:一辈子冲锋
张富清:深藏功名 初心不改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评——献给亲爱的共产党的礼物
时代精神——浅论英雄
“渡江第一人”默默务农50年
《深藏功名 坚守初心——95岁老英雄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品读张富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