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贤集智护国粹

2019-10-23 18:00梁正林半夏
荣誉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成药中医药协会

梁正 林半夏

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

的会员皆为保存民间优秀传统中成药方而不遗余力。根据目前香港中医药行业的现状,兼顾有关部门对中医药实施的规管,他们发现香港中医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卻没有得到充分发掘的机会,导致此项国粹发展受阻。因此这群志同道合的热心人上下一心,各献巧思,竭尽所能保护各类中成药得以承传下去,让後人可以从先祖的智慧中受惠。

民族瑰宝 守护香江

中成药之於香港,就如沃土之於大树,若无市场的普及,也许“东方之珠”的光华也黯淡不少。自香港开埠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对本土的持续渗透,西医逐渐成为主流医学,但普罗大众仍会使用传统中医药的疗法恢复健康。尤其是上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在香港人口增多、基础设施卻没有同步的情况下,中医药大大缓解了社会医疗的压力。可见,香港的中医药,不仅是传承的中华文化,更一直守护无数市民的健康。

“香港中成药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前以膏、丹、丸、散四种类型为主,後期经过厂家或药店的包装,成为今日的中成药。不过在一些老字号药店里,依旧能听到这些熟悉的药名,如‘久咳丸‘保胃丹等。”资深中医师江志雄先生是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的理事长,他与众多志同道合的同业成立协会,一众会友中有不少老字号、中小型药厂,当中不乏一些具历史性之祖方、验方,在与会友之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对中成药在本地的发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香港地处岭南,所以药方和药号与广州、中山等地皆有关联。有的是广州原有的品牌,後因时局变动而转移到香港经营,遂成本地中成药品牌。另一类则是内地中成药出口公司直接来香港开分店,两种情況都带来一种普遍结果,香港有很多的中成药品牌与内地同类产品名字及性质都重叠。”

再後来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进入“黄金时代”,有意向扩大经营的中成药商组建自己的生产线,开始批量製造药品。此时,市面上出售的中成药既有师徒相传的秘方,也有传统的名方,更可能是後来者独创而成的新方,它们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还被销往东南亚等地。而内地的药厂亦会出口产品到香港,人们熟悉“羊城牌”“塔山牌”也是从那时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可见,香港中成药在那些年呈现一片百花齐放的景象。

根据不少老一代中医师的回忆,港英政府虽然不承认中医药,把它与西方医药明确地划分开来。不过中医药卻可以凭借出色的疗效,令大众信服。

香港回归後,政府承认了中医药,也出於规范行业而制定的註册中医和中成药製造商体系,儘管振作了广大从业者的信心。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卻产生不夠理想的效果。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的成员列出一些例子,希望帮助政策得以改善:

“成分方面,西药是单体成分的,所以化验标準容易建立,而且容易出结果;但中药是複方的,里面含有众多成分,相对复杂,所以检测起来就比较难。较难判断真正起药效之成分为何,化验方法及品质标準较难制定。”现实中,规范所使用“一刀切”的方法,把所有现阶段未能以科学方式解释清楚,但药效佳的药方都排除在外,导致很多药方无法服务大众。“中医药在香港发展了多年,早已在一服药中处理好相克问题,如药方中之君臣佐使配合、药材之炮製工艺等,人体服用一般不会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其毒副作用及耐药性多较西药低。所以不会变通的检测方法,反而会让大家误会中医药。”

不难看出,如今香港中成药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转折的关键阶段,相关的管制、舆论,都可能对业界带来或好或坏的影响。此时,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与中小企的同业一同担起保护传承下来的並且有历史价值的中成药的使命,一众会员群策群力,各施所长,让散落民间的国粹珍宝汇集在一起,继续作为中医药体系的一部分而产生价值。

综合平台 整合资源

数年前,一则“中成药重金属超标”的信息引起了社会热论,各种与中药有关的负面新闻不断湧现,有的甚至今日还能看到:“服用中药不利肾臓”“中医药只讲经验没有科学依据”等言论刺痛着香港各位中医药业界人士的心。人云亦云的舆论或误导了大众,但要是能将其引回正确的方向,香港中成药则得以健康发展。

“当时我们了解到该信息主要参考了香港相关的行业数据,但如果放在计算方法更精準、对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的国际标準,就显得狭隘了。而且数据後面的文字分析,也没有体现出对中成药的了解,所以我们和友会马上组织专家团队前去证论,还中医药一个清白。”我们组团到达政府表示来意,在得到允许的情況下就和为该消息提供理论依据的专家开展讨论。

最後,在经过双方良性的沟通,交流後成功捍卫了中成药的尊严。不过以事实论证之後,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的会员们也表示,他们只是在实事求是进行研究,藉此保存传统中药的智慧,使之更好地服务市民。所以对於安全问题,他们亦予以重视。通过此次交流讨论,他们希望在宣传中成药的同时也引起广大同行重视品质安全。

以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列举的数据为例,可见香港中成药业的现状之艰难:最初到政府註冊的中成药企业有三千多家,现在只剩下二百多家,其中不乏只做外包装、不做生产者。而一些著名的、拥有悠久历史的药号,也因後继无人、无法生产或不懂以现代科学方式解释其祖方、製造工艺以应付中成药註册需要之故,已消失在市场之中。若无及时的抢救,这些令人惋惜的现象还会继续发生。“中医药从自由发展阶段进入被政策所规管的阶段,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於固守陈规的执行方式会导致民间的传统医术会失传。”有感於现实的严峻,有的中医师已深感痛心:“不少中医药房是前辈们多年总结而成的传家宝、历史悠久,並有良好口碑,可惜在21世纪已青黄不接,甚至有些已经失传。若不釜底抽薪为中药的发展作出百年计的深入研究来使之正确定位,中药的传承有可能绝於此代。”

对此,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一边努力挽救、保护传统药方和中成药品牌,一边呼籲市民加強对该领域的重视。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成,让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看到了中医药发展的希望:基於内地、港澳共同的文化基础,结合各座城市的资源、交通,有望实现“大湾区中成药产品註册互认”利及行业。

据介绍,香港生产並领有“香港中成药註册证明书(HKC)”的中成药产品与广东省生产並领有“国药準字”的纯中药产品目前虽不能互通,但有望通过“大湾区中成药产品註册互认”的设想,秉持共同的原则下,实现双方中成药的登记和相互承认。藉此达到公平互利的目标,同时还起到保障用药安全、扩大双方市场,加強业界融合,进而促进了香港传统中成药发展的长远目标。

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希望能众之长,改变目前行业面临的窘境。如基於对中成药多元性的了解,修改香港中成药的监管方法。避免产品为了符合规定而发生“削足适履”、减轻药效的情况。同时提高基础科学普及,产生影响力。

“我们是以无私之心推动中成药的发展,也希望社会可以多了解行业的现状,允许中成药企业或品牌慢慢进步,赶上时代的节奏,最後成为成熟的企业或品牌,以更好的产品服务市民。”江志雄先生的目标,也是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的愿望。为此,这些热心的朋友们持续助力中成药的发展,为国粹走向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猜你喜欢
中成药中医药协会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治疗失眠常用中成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