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羽毛球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决赛技战术对比分析

2019-10-24 08:49郁来威石小雪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004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003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9年3期

郁来威, 石小雪(.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004;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003)

在2018年印度羽毛球公开赛和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上,中国小将石宇奇表现突出,连续获得男单冠军。日本选手桃田贤斗在羽毛球界被称为步法轻盈、技战术全面的天才,现世界排名第一。在2018年羽毛球世锦赛中,石宇奇以0∶2的比分输给桃田贤斗。时隔5个月,在2018年世界羽毛球巡回赛总决赛中,石宇奇以独特的技战术和充沛的体能战胜桃田贤斗。这对石宇奇备战东京奥运会具有重要意义。短短几个月时间,石宇奇的技战术、步法和体能就取得较大进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石宇奇比赛中的不足,为其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18年世界羽毛球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决赛的石宇奇和桃田贤斗。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文章中的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2018年世界羽毛球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决赛石宇奇对阵桃田贤斗的视频录像,详细统计比赛双方技战术相关数据。

1.2.3 对比分析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剖析石宇奇和桃田贤斗本场比赛的技战术特点与不足。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制作图表,直观反映运动员的技战术使用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石宇奇和桃田贤斗发球技术运用对比

在羽毛球单打比赛中,发球区域一般可分为6个(图1),6个区域又可分为前场和后场,1号、2号、3号为前场,4号、5号、6号为后场[1]。统计可知,在2局比赛中,双方共发球63次,且都采用反手发网前小球,均发在1~3号位。由于2位运动员都较年轻,身体素质较好,突击能力较强,发后场球很容易被对手积极下压,导致直接失分。因此,整场比赛中没有反手发后场球。这反映出2位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力极为集中,通过发高质量的网前小球限制对方技战术的运用。研究发现,石宇奇发2号位24次,占其总发球数的59%;桃田贤斗发2号位15次,占其总发球数的68%。2位运动员发2号位的次数较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发球的质量;另一方面,为了限制对方打出高质量的回球。同时,由于双方彼此了解对方的优缺点和习惯性球路,一开始就通过发高质量的发球提高击球的主动性。石宇奇发在1号和3号位的球分别占其总发球数的29%和12%,桃田贤斗发1号位的球占其总发球数的32%,没有球发在3号位。

图1 发球区域示意

通过数据可知,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在适应对方发球节奏时,突然改变己方发球节奏,可获得比赛主动权。本场比赛,双方运动员发球都较保守,在63次发球中,没有一个后场球。总体而言,石宇奇比桃田贤斗的发球更灵活,获得很多主动击球的机会。

2.2 石宇奇和桃田贤斗接发球技术运用对比

在本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都采用发网前小球限制对方技战术的快速形成。数据统计发现,在接发球技术运用方面,石宇奇第1局采用10次挑球技术和2次勾对角技术,第2局采用10次挑球技术;桃田贤斗第1局采用15次挑球技术、5次搓放技术、1次正手推球技术,第2局采用12次挑球技术、7次勾对角技术、1次搓放技术。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在面对对手的高质量网前小球时,双方大多采用挑球技术,挑球占总接发球的74.6%。通过高质量的挑球迫使对方跑动到后场,最终摆脱对手的限制。在搓放网和勾对角技术方面,日本选手桃田贤斗运用较为熟练,敢于灵活运用网前搓放和勾对角技术处理对方高质量的网前球。统计得出,桃田贤斗的搓放网和勾对角技术占总接发球数的31.7%,石宇奇的搓放网和勾对角技术仅占9%。从数据可以看出,石宇奇的网前技术运用不够熟练,或者说在紧张比赛中,石宇奇对网前小球的运用不够灵活。在本场比赛中,由于双方的发球质量都较高,扑球没有被使用。

2.3 石宇奇和桃田贤斗全场击球技术对比

比赛中,双方运动员以精湛的技术让观众掌声不断。统计可知,双方运动员以各种球路调动对手,最为突出的是拉吊技术,然后寻找机会突击。石宇奇在比赛中的表现更为突出,以劈吊、劈杀和突击技术最终赢得胜利。

比赛第1局,石宇奇稳扎稳打,积极抢搓放网,结合劈吊和大力扣杀,轻松以2∶0领先。接着桃田贤斗网前停顿放网,突击石宇奇的反手区,结果球出界。可以看出,桃田贤斗此时面对石宇奇有些紧张。

在整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都运用搓放、勾对角、劈吊和杀球等技术去限制对手,但击球技术的使用次数大不相同。对比发现,在石宇奇的448次击球中,搓放网技术使用57次,占总击球数的13%;桃田贤斗的击球数是453次,搓放网技术使用69次,占总击球数的15%。可见,双方运动员都通过抢放网技术迫使对手起高球,最后形成下压得分。勾对角技术也是调动对手和改变全场节奏的重要技术,石宇奇在本场比赛中运用36次,占总击球数的8%;桃田贤斗使用22次,占总击球数的5%。双方的挡网技术使用次数相当,最大区别在于下压技术的使用不同。下压技术简单,包括滑板、劈吊、重杀、劈杀和点杀几种[2]。石宇奇下压技术的使用次数为138次,占总击球数的31%;桃田贤斗的下压技术使用121次,占总击球数的27%。石宇奇从开局就以快速的下压取得大比分领先。这种高强度的下压,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体能[3]。

统计发现,击球技术次数相差最大的是重杀技术,石宇奇有36次重杀,占总下压次数的26%;桃田贤斗重杀16次,占总下压次数的13%。石宇奇的重杀次数是桃田贤斗的2倍,比赛中其通过不断下压获得胜利。重杀是最好的得分手段,但这建立在运动员充沛的体能基础之上。本场比赛中,桃田贤斗在石宇奇的不断下压控制下,体能不断下降,大汗淋漓。第2局石宇奇仍积极下压,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稳扎稳打,迫使想追分的桃田贤斗失误不断增加[4]。

2.4 石宇奇和桃田贤斗主动得失分技术分析

比赛中,由于对方技战术的限制和体能的逐渐下降,运动员的失误增多。因此,运动员只有熟练掌握技术,才能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在这场比赛中,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是石宇奇后场的劈吊、劈杀和重杀突击技术,迫使桃田贤斗频繁失误。第2局桃田贤斗10∶14落后时,连续3次失误,其中2次是自己主动挑球失误。石宇奇在比赛中主动得分为23分,重杀得分占总主动得分的52%,劈吊和劈杀占总主动得分的26%。桃田贤斗的主动得分为11分,主要是通过抓石宇奇的直线过渡球,然后勾对角,从而改变石宇奇的比赛节奏。桃田贤斗的重杀得分占总主动得分的27%,是石宇奇重杀得分的1/2。

在本场比赛中,虽然石宇奇的主动下压得分较高,但失误也较多,其滑板、劈吊和点杀的失分占总失分的53%。因此,其在保持充沛的体能积极下压的同时,需减少失误。桃田贤斗在石宇奇的压制下,为了调动石宇奇,对挑球质量要求较高,但由于体能不足导致挑球失误率增多,占主动失分的50%。失误率如此高,说明良好的体能在羽毛球比赛中的重要作用。

3 小结

中国选手石宇奇和日本选手桃田贤斗均采用反手发网前球技术,双方发在2号位的球较多,且都通过稳定高质量的网前发球限制对手技战术的运用。

石宇奇在充沛的体能下抓住每一个机会积极下压,赢得击球的主动权。接发球时,石宇奇球路变化较少,未灵活运用网前小球技术,较桃田贤斗稍弱。

石宇奇结合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的强项,积极主动抢放网,后场运用劈吊和劈杀技术,抓住机会进行重杀突击,以较多的劈吊、劈杀技术限制桃田贤斗技战术的发挥,迫使其长距离跑动,消耗其体能。石宇奇的主动得分远超桃田贤斗,其主动下压得分是对手的6倍。其中,石宇奇重杀较多;而桃田贤斗因体能下降,出现挑球频繁失误的情况。

在日后的训练中,石宇奇需加强接发球的灵活性练习,通过高质量、多变的接发球组织进攻,甚至直接压制对手得分。石宇奇不仅要加强网前小球灵活性和后场球的进攻性,还要加强滑板、劈吊和点杀的稳定性,同时提高搓放网和勾对角技术的使用率,完善技战术体系。羽毛球运动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技战术,还要有充沛的体能。只有拥有良好的体能和精湛的技战术,才能压制对手,限制对方技战术的发挥,最终获得比赛的胜利。

以往比赛,石宇奇在赛场上的步法比较凌乱,但本次比赛其场上步法轻盈很多。日后训练中,教练员要通过专项步法训练来提高其脚步的灵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体能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