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缓解期治疗中肺呼吸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意义研究

2019-10-24 07:17郑州大桥医院450000侯跃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呼气病程距离

郑州大桥医院(450000)侯跃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1~64岁,平均(57.5±4.9)岁,病程为2~11年,平均病程(6.5±0.1)年;试验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52~64岁,平均(58.1±5.1)岁,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7.1±0.1)年。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中关于慢阻肺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家属在了解相应的治疗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即遵医嘱用药,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等。试验组予以肺呼吸康复治疗:①辅助患者锻炼自身的吸气和呼气能力,并且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锻炼,气球的容气量约为800~1000ml,使患者用尽全身力气吹气球,每次锻炼时直至无法呼气后再进行吸气,每天反复练习3~4次,每次约为5min。②对患者予以气道湿化处理。为确保患者呼吸通畅,需要定时对患者予以排痰,并且使患者进行吸氧,氧气浓度约为30%。③对患者予以全身耐力训练。例如每日使患者进行太极、有氧操或慢走等运动,以便提升患者的心肌功能与全身耐力,在训练时需要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陪同,并随时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测量,以便将其控制在60%~90%之间,每次运动的时间约为30min,每周进行4~5次运动。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吸流量(PEF)情况。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min内的最大行走距离,以患者不气短为限,进行一次行走后,使患者休息约10min,之后再次进行测量,记录两次测量结果后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把研究得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x2检验和t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FVC、PEF、6min内的最大行走距离情况比较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FVC、PEF、6min内的最大行走距离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6min内的最大行走距离等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FEV1、FVC、PEF、6min内的最大行走距离显著提升,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3 讨论

依据相关的临床研究可知,运用肺呼吸康复方式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膈肌位置恢复正常,因而能够有效的降低机体耗氧量,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不良情况[2]。依据本项实验数据可知,治疗后患者的FEV1、FVC、PEF、6min内的最大行走距离显著提升,主要原因在于该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肺功能与心肌能力,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的全身耐受力,因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慢阻肺缓解期治疗中肺呼吸康复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与临床意义,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6min内的最大行走距离,可作为今后用作慢阻肺缓解期康复治疗的首选方式。但临床医生仍然需要对此种治疗方式进行完善,从而能够使得发挥更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摆脱病痛。

猜你喜欢
呼气病程距离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算距离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爱的距离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