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2019-10-24 03:02潘瑜
成才之路 2019年25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理论

潘瑜

摘 要:文章介绍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流变过程,总结了高校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关经验,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际教学中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新形势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5-0004-02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意义重大,可以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予以巩固,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办学的前提保证,是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政工作的基础,能够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着内涵式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规律加大研究力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流变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都注重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来支持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成效显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流变历程及划分阶段,存在以下几种观点。(1)二阶段说。武汉大学李晓辉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发展包含两个阶段,即1976年到1992年是改革的探索阶段,1992年至今则是纵深发展阶段。(2)四阶段说。学者王康认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可划分为1978年到1983年的恢复期、1984年到1990年的第一轮改革发展期、1991年到2004年的第二轮改革发展期、2005年到现今的新一轮改革阶段。(3)五阶段说。武汉科技大学李玉姣教授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成五个阶段,1978年到1985年是改革阶段、1986年到1998年是调整阶段、1999年到2005年是转折阶段、2006年到2012年是起航阶段、“十八大”到现在则是新时代。(4)六阶段说。河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的学者系统梳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政策演进轨迹,提出六阶段说。另外,湖南师范大学邢鹏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内容提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以2018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为例,邢老师的分法比较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流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与规范时期(1978—1998)。部分政策:1978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1982年,《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1985年,《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87年,《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

第二阶段:成熟与稳定时期(1998—2005)。部分政策:1998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2000年,《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评选工作的通知》。

第三阶段:创新发展时期(2005—2016)。部分政策: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第四阶段:深化改革时期(2017年至今)。部分政策: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8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及改革创新

1.基本经验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完善,逐渐规范。“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综合性强的特征,能夠在第一时间帮助高校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能够及时地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知识的形式输送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让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下面,笔者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谈一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地位,其中对学分作出了具体要求,即本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专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1学分。该文件从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充分保证规范开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规范建设教学资源、择优遴选教师队伍、创新设计教学方式、注重考核学习效果、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山西农业大学庞丽铷教授认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性较差、尚未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所以未来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完善这门课程。作为高校,需要结合实际和学生需求,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类的选修课程,对思政理论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将“课程思政”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各地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编写“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辅助资料。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2018年下学期两位校领导走上“形势与政策”课程讲台,全程参与本课程教学,下一步将开设该方面的“课程思政”选修课,并根据校情、省情、国情编写适合本校的教学辅助资料。

2.改革创新

新时期,高校应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与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主编查朱和认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必须关注和思考“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这三大问题。

“为谁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2017年5月3日,习近平到中国政法大学进行考察时明确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人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讲给学生听,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才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的最终目的。

“改什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前提。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正在尝试立体互动式教学改革,如开展“中班教学、小班研讨”活动,开设名师讲座,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以不断提高到课率、抬头率,大力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怎么改”一直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致力于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依托“超星数字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课时达12课时。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主题及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北京师范大学(代表人 熊晓琳):创新主题——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三级培训:一是新上岗教师培训,二是开设“青年教师发展论坛”,三是设立微信公众号“北京思想青年”;培训内容: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思政课建设和师德教育、科研基础能力训练、教学法和基本技能、异地教学等五大模块。

福建师范大学(代表人 李方祥):创新主题——教学内容变革。具体做法——立足地域优势,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的德育资源与育人价值,积极推进地方红色精神进第一课堂、特色课堂、实践课堂,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武汉大学(代表人 王双群):创新主题——方式方法革新。具体做法——采用“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从上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之后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学情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体现“微理念”,借助“微媒介”,使用新媒体,采用网络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的碎片式学习。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面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需要积极摸索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之中。

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历史贡献和丰富内涵,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庆工商大学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设了一门48课时的新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该课程包含六个模块:真情传递、体认自信、品味经典、激荡理性、明晰意见、感悟使命,简单来说就是分享正能量、做好国情和社情的调研工作、组织文献阅读、开展思政讲座、组织讨论经典案例、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等。学校通过这六个模块的学习和探索,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关于理论教学的拓展以及延伸。

高职院校有自己的学情和特色,以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部分做法。(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深入闡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客观根据与主体条件。(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注重从教材“整合”、课堂“贯通”、教学“渗透”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新思想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入脑入心。(3)“形势与政策”课程:深化拓展课程内容,凸显时代特色,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专题化、案例化、互动化”助推“三进”,实现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发展历史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2).

[2]曹开华.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地位的嬗变[J].党史文苑,2007(02).

[3]王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考察[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06).

[4]高正礼.关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几个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07(06).

[5]罗建平,胡继冬.建国以来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6]王有安,尚明瑞.论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流变[J].中国农业教育,2009(03).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