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社团参与现状调查情况及建设策略

2019-10-25 02:01莫创才张袁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建设策略技工院校

莫创才 张袁

【摘 要】本文阐明技工院校学生社团参与现状调查的情况,论述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提出应积极推进学生社团课程化从根本上解决技工院校学生社团的目前问题,提高学校对学生社团建设的参与度以提升社团工作的积极性,完善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发挥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建设所需的场地和经费等条件,使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凸显品牌特色。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生社团 调查情况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14-03

2019 年 2 月令人瞩目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颁布,其中第 19 条提出:“加強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汇聚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含学生社团在内的学生组织建设与发展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的自身需要、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以校内外基础设施与实践基地为依托,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干,内容涵盖文娱体育、技术技能、理论学习、公益服务等。技工院校学生多数都是中高考落榜学生,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促进技工院校学生的和谐发展,而且还能促使他们在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自己、完善品格。学生社团是技工院校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它在配合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锻炼学生技术能力、巩固专业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

2019 年 3 月我们通过“问卷星”APP 平台对全国 30 余所技工院校 5568 名技校生展开问卷调查,受调查的学生在专业学科、年级、生源地等方面覆盖面较广,能够基本反映技工院校学生社团参与现状。调查发现,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社团存在学生参与社团目标不明确、学生社团参与率低、技工院校学生社团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校管理中对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各技工院校应通过强化社团制度管理、积极推进社团课程化、多元科学评价社员成绩、落实社团活动经费、建设品牌社团引领社团发展等途径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社团建设。

一、技工院校学生社团参与现状调查情况

(一)调查对象

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共 5568 人,其中 49.82% 为男生, 50.18% 为女生;2876 人为一年级新生,1641 为二年级学生,其他为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占比较少;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 43.5% 的学生在“是否加入了某一个社团”选项中选择了“是”;56.5% 的学生选择“否”,即没有参与任何一个社团。

(二)调查工具

利用手机端“问卷星”APP 平台发送电子问卷到全国 30 余所技工院校开展《技工院校学生社团调查问卷》调查。

(三)技工院校学生社团现状存在的问题

1.技工院校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不高,社团数量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数据显示 18.52% 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想进”任何一个学生社团,56.5% 的技校生未参加任何一个社团。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技工院校生源质量不佳,这决定了学生在一年级入校时对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主动性不够,不少技校生是单亲、留守、贫困等特殊家庭的学生,使得学生的沟通与表达,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意愿不强。二是技工院校对学生社团建设仍不够重视,对社团发展与建设缺乏研究与支持,导致社团数量不足、场地条件不够、指导力度弱等现象,使学校在社团整理管理缺乏参与性。

2.社团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仍不明确

技工院校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长期以来社团建设的顽疾,一个社团从成员招新、部长或舍长选拔以及开展社团活动等都缺乏系统、完善的制度规范。这往往导致社团开展活动大都为临时性,计划性、持续性、科学性缺失。调查显示,68.21% 的同学是因为“娱乐和兴趣”的原因而加入社团。学生加入社团的目的不明确,这也是社团社员流失率大、稳定性不高的原因。21.68% 的学生参加社团前“从未了解过社团”。

3.社团专业指导教师匮乏

技工院校的社团不像高校社团,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都属于未成年人,在社团建设方面需要社团属性接近的专业教师指导。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社团极度匮乏指导老师。虽然有的社团有指导老师,但是由于指导老师承担繁重的日常教学课业,根本无暇顾及社团管理,或者大部分老师属于义务无课酬状态指导社团,只有少部分教师能积极参与社团建设,且仅仅是在时间、精力允许的前提下指导。部分社团对于指导老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尤其是实践类的社团,需要有较高水平和素养的教师。如果缺少此类指导老师,那么这样的社团就无法开展活动,更别说将社团建设成为有质量的品牌社团。指导老师的缺乏不利于社团发展,也导致社团开展的活动缺乏紧密性、全面性、连续性。

4.活动场地等硬件条件欠缺成为社团建设的“硬伤”

经费和活动场地受限几乎是每个技工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硬伤”。部分技工院校学生社团的社团物资、耗材等消耗较大,如果不设专项社团活动经费,那么很难开展相关活动,或导致活动质量不高。除此之外,固定的社团活动场所非常重要,没有固定的场所,社团社员亦没有归属感,学生的期望值就会降低。学生社团需要一定的社团材料与设备,需要定时定期开会或培训,固定活动场地是社团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67.09% 的同学认为自己参加社团就是为了锻炼自己,如果没有活动场地,那么学生社团活动就得不到正常的延续。

5.技工院校社团文化的缺失

很多技工院校存在“僵尸”型社团,开展活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部分社团平时的活动基本没有或者较少,一旦有文件要求学校参与某项活动,社团才临时组建,“五湖四海”地从班级召集人员而仓促开展活动。完成了此次“任务”后,社团就又再次“沉寂”,没有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僵尸”社团。因为在社团建设上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和社团建设目标,缺乏科学的调研和严谨的分析,致使社团在规模、活动形式、社会效应等方面难以得到实质性发展,更谈不上积累与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而社团文化的建立与延续是社团发展的基础。

二、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策略

(一)积极推进学生社团课程化是解决技工院校学生社团诸多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方法

学生社团课程化是优化社团管理的一种前沿的、有效的、重要的途径。规范性地将社团课程纳入教学管理,实行“六有、四定、二落实”,即社团课程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教学日志、有成绩评价、有社团总结、有社团课酬;要定老师、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要组落实社团耗材、落实社团经费。倡导技工院校“一生一团”,使社团课程化,保证社团活动质量,让社团社员更有归属感,让教师更有荣誉感。

(二)提高学校对学生社团建设的参与度,提升社團工作积极性

技工院校领导班级、归口部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多方位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坚持在思政教育上把好关,具体操作上放宽的“抓大放小”原则。社团的固有性质决定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作为技工院校德育的重要载体,社团建设的发展是共青团工作“一心双环”的关键一环。社团必须有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化的管理,技工院校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思政理论、工作方法、社团种类、社团品牌建设上等对学生社团建设加以指导,引导学生社团正确发展。

(三)完善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只有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技工院校学生社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保证学生社团高质量、常态化地开展社团活动。建立和完善社团规章制度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社团成立审批制度。新社团成立必须提交社团成立申请,必须有社团章程和管理办法、机构设置,方可通过审批成立学生社团。二是建立社团例会制度。要求各学生社团制定各自的会议制度,定期开会,形成长效,加强社团干部培训。三是严格执行社团日常管理制度。社团准入与退出、社团干部选拔等事务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四是加强对社团的考评,建立良好的奖励机制。及时对优秀社团、优秀社团干部及优秀社团指导老师予以奖励和表彰。通过“星级社团”评定、“社团活动展演”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社团运行的监管,营造良性、有序的社团发展环境。

(四)发挥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作用,加强负责人培养

1.发挥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作用

学生社团仅仅由学生社团干部来引领开展工作,较难保证社团持续发展。因此落实每个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配备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聘请有相关社团属性的有经验的校内外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老师,可以用课酬、课时积分、评优等多种激励措施落实社团指导教师评聘,让老师们更多地参与、指导学生社团建设。

2.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养

社长或负责人是社团日常活动的中坚力量,起着引领性作用,要着力在评优评先、勤工助学、奖学金评定和就业推荐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工作及其业绩,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提高学生社团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协助指导老师进行社团管理工作。

(五)完善学生社团建设所需的场地经费等硬件条件

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必须得到技工院校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学院无论如何要从紧张的办学经费中列支一部分经费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育人成果会在技校生就业和对母校招生反哺中起到积极作用。学生社团萎缩或运行不畅会让学生达不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素质锻炼目标。各技工院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尽可能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经费支持,不断完善学生社团建设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和环境。

(六)凸出品牌特色,示范引领

学生社团活动应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避免没有社团发展目标的重复建设。社团活动内容与形式要凸显品牌特色,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契合实际,着重建设一批优质社团,促进学生社团品牌示范、特色引领,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社团运行和管理质量。逐步提炼品牌社团文化,重视文化及其内涵的积累。以各院校的发展历史为校本社团文化的起点,将社团文化有效地与校园文化融入,形成独有的(下转第48页)(上接第15页)社团品牌文化精神,把社团文化精神引入更深层次,反哺促进社团持久发展,培育更多的优质人才。

如果我们各技工院校能努力做好以上工作,那么技工院校社团的建设必将“百花齐放”、学生社团的发展面貌必将蔚为可观,从而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增强人文精神,培育工匠精神与技能素养,同时也为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发利.技工院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业(下旬),2014(03)

[2]柳巧巧.关于技工类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发展与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4(21)

[3]殷美娟.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及对策[J].教育界,2015(10)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GXZZJG2016A133)。

【作者简介】莫创才(1973— ),男,南宁人,广西工业技师学校副院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与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张 袁(1987— ),男,南宁人,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共青团工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建设策略技工院校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