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命题原则和技术

2019-10-25 02:01姚奕晓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姚奕晓

【摘 要】本文介绍命题之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命题的规范格式,通过高考和会考的真实题例,具体分析如何在命题中体现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再通过实例示范和解读命题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制定双向细目表、审题和磨题、预估难度,从而使读者对规范命题能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促进命题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 前期准备 规范格式 命题原则 命题技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20-04

命题,是每位老师必需且经常面对的工作。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老师所命制的试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规范、不严谨、不合理,甚至是不科学等问题。

怎样才能命制一套优秀的题目呢?命题之前,命题者应做哪些准备工作?命题的规范格式是什么?命题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命题时有什么技术可以使用?笔者把自己多年命题工作中的思考和做法在此与读者交流,如果能给大家一些参考或启发,那么将是笔者的最大荣幸。

一、命题的前期准备

命题之前,必须先明确以下三点,这是我们命制一套题的根本和基础:

(一)明确考试的目的和目标

单元测验、段期考、高三月考、学业水平考试、全市统测、模拟考试等这些考试,命题的要求、难度、形式都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考试是诊断性考试、有些考试是水平性考试、有些考试是选拔性考试,这些考试功能、性质完全不同。

只有明确了考试的目的和目标,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命题。

(二)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水平

这直接关系到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各种考试,管理部门都会对试题的难度、平均分提出要求。作为命题者,要让我们命制的题目符合难度要求,必需事先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水平。

怎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呢?学业水平考或中考命题前,可要求命题者先做一遍往年的考题,并自己预估一下各题的难度,然后再对比一下各题考后的真实难度,这样,可以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水平。

有些学校段期考试卷是高一高二老师交叉命制的。命题前,可以拿对方年级的测验卷做做,再了解该套题测试的结果,这样,也能初步地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水平。

(三)确定试题结构、题量、题型

高三的月考或模拟考,建议严格按照高考的结构、题型进行命制。

高一高二的段期考,各地、各校可能不尽相同。建议在立足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向高考靠拢,这样,有助于学生进入高三时能尽快顺利过渡。

在此,展示柳州市高一、二期末统测的试题结构,供读者参考。

满分和高考一样,也是 110 分,各大题占分比重与高考相近;选择题 10 题(通常 6 题单选、4 题多选),每题 5 分,共 50 分,其中多选选不全者可得 3 分;实验 2 题,共 14 分或 15 分;计算 4 题,共 45 分或 46 分。

此结构,经柳州市多年的实践证明,相对较科学、合理,也得到了柳州市各种层次学校的共同认可。

二、命题的规范格式

接触过许多学校的各种考题,格式五花八门,但大多很不规范。

大家都知道,撰写论文,需要规范格式;科研立项申请,需要规范格式;但许多老师忘记了命题也要有规范的格式。

(一)物理量符号

物理量符号用新罗马字体(唯有速度 v 用 Book antique 字体)、斜体,如电场强度 E、加速度 a。

(二)物理量的上下标

数字、中文采用正体,如向心力、位置 1 的加速度、速度的平方表示为:F向,a1,v2。

字母脚标一般采用斜体,如 A 点的磁感应强度、物体 Q 所受重力表示为:BA,GQ。

但字母脚标,如有固定含义,须采用正体,如 Ek,WG;当中 E 能表示各种能量,正体的脚标 k 表明这个能量是动能;W 是指做功,正体的脚标 G 表示是重力做的功。

特殊的,如电场中 A 点的电势能表示为 EPA,脚标 P 有固定含义,表示这个能量是电势能,所以是正体;脚标 A 泛指电场中的某点,所以是斜体。

(三)单位

单位用新罗马字体、正体,如 kg,m;数字和单位之间空半个字符,如 1.5  kg (对比不空的 1.5kg,略显拥挤)。源于人名的单位用大写,如 N,A,Hz。

(四)标点符号

大写的一二三四后面接顿号,阿拉伯数字后不能用顿号,必须用脚点“.”,序号使用括号或圈号后,不用任何标点或脚点(例如:一、1.(1)①)。

选择题题干之后不带任何标点符号,各选项后面也不带标点。计算题各小問后用分号或问号,最后一问用句号或问号。

(五)试题正文、标题、插图字号

试题正文通常采用 5 号字,标题可采用 3 号字,插图中字号均比、应比正文中小半号,即用小 5 号字。

三、命题基本原则

命题过程中,应尽可能让试题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整体难度合适、题量适中、覆盖面全、易中难搭配比例合理、先易后难,这样的试题才符合合理性原则。

一套题,如果题题是常规题,那么整套题可能就毫无新意,毫无亮点;但如果题题精彩,那么,整套题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一套题中,一定有考查认识、了解层面的题目,也要有相当比例的考查理解和应用层面的题目;常规题必然是一套题的主体,也应穿插有信息题、情境题或者开放题。

一套题中,还应有一定比例的题目考查物理图像,一定比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通常也应有个别考查物理学史的题目。

可见,这个题具有极浓厚的时代气息,展示了科技领域的最前沿动态,并让学生通过这题体会到,即使最高端的科技,其根基同样是同学们所学习的基础物理。

(五)基础性原则

这一原则,各学校都相当重视。每次命题时,管理部门往往会提出 7∶2∶1 的比例要求,所谓的 7,是指基础题要达到 70%。

即便是高考题,基础性题目所占比重同样是大部分。如果考生能在高考中把所有基础题全拿下来,完全能得上六七十分,但实际上,每年广西高考物理的平均分只有那可怜的三十多分。也就是说,对高考题中的基础题部分,大部分考生无法顺利地拿下来。这与学校平时考试中,忽略试题的基础性原则有较大的关系,这在高三命题中尤为常见。

基础性原则,大家较熟,在此,就不过多展开。

四、命题技术

老师们平时命题,一般是先组好一套题,看看知识点覆盖面、看看难度、再将不合适的题目换掉,最后再做答案,制订评分细则。这样的命题过程,打个比方吧,就相当写一篇没有提纲的文章,容易导致考点覆盖不均衡、能力点考查不全面、难度失控等问题。

命题,可按如下流程进行。

(一)制订命题双向细目表,确定考点,预定难度

考查什么考点,各考点所占的分值、比重;物理五大能力,准备按什么比例考查;源于课本的试题占多大比重;核心素养考查所占比例等,应在命题前进行规划。

以柳州市统测为例,命制高一上学期期考试卷时,先制定如下表所示的双向细目表(如表1所示),在表中罗列出本次测试的所有的考点及考点所属的知识板块和知识单元,并将相应课标要求也罗列进来。如,(1)挑选考查的考点;(2)各考点在知识板块上分布:运动学占 40%、静力学占 30%、动力学占 30%;(3)各考点在能力目标中分布:理解能力 36%、推理能力 30%、数理能力 10%、实验能力 14%,分析综合能力 10%;(4)各考点在核心素养中分布:物理观念 45%、科学思维 35%、科学探究 15%、科学态度和责任 5%;(5)规定各题的设计难度,综合起来,使总体设计难度为 0.46。然后据此表绘制命题蓝图。

(二)按双向细目表编拟(找)题目

编拟题目时需注意:选择题各选项的设置与题目情境相符合,应具有同质性,每个选项都要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不要有充数的选项;实验题操作、原理、数据、结论的考查尽可能分散;计算题各题的层次、各问的梯度设计。

(三)组卷

试题的框架已经搭成了,这时,这套题目一定存在大量的问题,它就像一个工件的粗胚,但我们已经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打磨了。

(四)审查、修改、调整,成卷

这是最费工夫,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试题的修改:修改题目所设置情境,使之更合乎情理;修改题目的设问,使之更有梯度;修改题目的难度,使之符合学生的学情。

例 5 是一次统测中,命题老师所提交的试题。

〖例 5〗如图所示,a,b 是两条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屬导体,长度分别为 La,Lb,且 La

A.U1=U2B.U1U2D.不能确定

本题考查两个内容,一个是电阻定律,二是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题目取材于课本的探究活动,立意不错。但从规范命题的角度来看,存在两个瑕疵:一是选项的设置有问题,二是物理量符号不规范。而这两个问题,经常在老师们平时的命题中被忽视。

例 5 设置的选项所导致的问题是:(1)选项 D“不能确定”明显为了充数,为废选项,四个选项,无形中就变成了三个选项了。所以应避免这样设置。(2)得 0 分的学生,有可能是不会电阻定律,也有可能不懂电压分配原则,甚至有可能全都不会,所以区分度较低。

将题目进行如例 6 改动:

〖例 6〗如图所示电路中,a,b 是两条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导体,长度分别为 La,Lb,且 La

A.Ra>RbB.RaU2D.U1

改动后,不再有废的选项了。由单选题变成多选题,这样掌握了电阻定律和电压分配原则的同学可以得全分,而只掌握电阻定律的同学也可以得部分分,增大了试题的区分度。

(五)模拟答题,难度预估

难度预估方法:有经验预估和点数量化预估。每道大题,尽可能按各小题预估难度从易到难的顺序重新排列。

当试题的预估难度与设计难度相差较大时,还需要通过对试题修改来调整试题的难度。

点数量化难度预估的方法是找出影响难度的因素,主要有四项—— 目标水平、信息状态、熟悉程度、技巧层次。然后根据四项点数累下换算成难度。具体见表 2 和表 3。

下面以例  7(2015 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 Ⅱ 卷第 33 题)来说明如何进行点数预估。

〖例 7〗关于扩散现象,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目标水平:识记,1 点;信息状态:扩散的条件、扩散的相关因素、扩散的原因,2 点;熟悉程度:较熟悉 2 点;技巧层次:简单、一步到位 1 个点。累加起来 6 个点,难度为 0.8。

(六)研磨试题,美化试卷

研磨时每道题的表述都要反复推敲。要求表述简洁、清晰、规范,可有可无的话,不写。

(七)做答案,制订评分细则

答案及评分标准,必须做到与高考评卷严格一致。

有太多的学生,就是因为答卷上的书写不规范,导致可以得到的分数不能得到。

如果每次考试,我们的评分标准,均与高考相同的话,就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他们在高考中,得到更多的分。

如果老师们每次命题,都尽可能地遵循命题原则,规范运用命题技术,长期下去,相信命题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