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及其策略

2019-10-25 02:01易奇志赵悦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统文化

易奇志 赵悦

【摘 要】本文从国内外两方面分析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研究现状,阐明将骆越文化引进校园的意义,分析广西骆越文化进校园现状,论述将广西骆越文化引进校园的策略,以帮助培养骆越文化传承人,让古老的骆越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 骆越文化 校园传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73-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能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骆越文化丰富灿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运文化、龙舟文化、铜鼓文化、花山岩画文化等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青少年进行骆越文化的深度传播、感知教育,可有效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豪和自觉,骆越文化进校园是可行路径。探讨研究骆越文化的校园传播策略是培养新时代骆越文化传承人、让古老的骆越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举措。

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在教材体系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加强研究和阐释、加强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并颁布了相关政策。除此之外,学界众多学者对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观点和意见。其中不少学者在传统文化校园教育实践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民族文化校园传播施行办法和建议。许长锋认为,农村小学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时,要以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文化课堂、实践主题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各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做好民族文化的校园传播工作,并且借助媒体的宣传力量,以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屈维在提出京剧文化进校园策略时指出,选择京剧作品时要综合考虑艺术作品本身的特点以及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鉴赏经验,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只有与孩子们的游戏和生活相结合,才可以使他们学得有兴趣。王国强在研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时指出,有关人员可以编写适合青少年的中医药读本、创作中医药漫画等,也可以依托各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标本馆、国医堂、中医),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活动,以生动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播。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也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河南省温县北平皋小学建立的戏曲兴趣社团,让许多学生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在学校创建中医药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中医药讲座、体验活动并鼓励学生自发创作有关中医药的宣传片;湖北省黄石市龚家巷小学近些年一直在国学经典、书法、京剧等方面开展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播活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多年来一直在广西“三月三”山歌文化节时,将传统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以特色课程、体育活动、艺术作品展等形式带进校园,并邀请家长、媒体等社会人士前往参观,广受好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世界各国也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与传承。比如 1996 年俄罗斯颁布《俄联邦教育法》,将“加强青少年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作为六大改革动向之一;自 2005 年起,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开始推行“日本的传统与文化理解教育项目”,指定若干学校作为实验学校开展日本传统文化教育;日本政府 2006 年全面修订并实施《教育基本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保障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指出“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孕育传统文化的国家和乡土”;英国教育相关部门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促使有关学校与社会文化组织合作,将文化界相关人士请进学校,以多种形式配合课堂教师共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国内外学校、相关部门在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方面的探索研究中,给我们进一步探讨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引进校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将骆越文化引进校园的意义

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将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这一政策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培养学生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也说明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和意义。新时期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引导学生价值选择、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骆越文化进校园可扩大骆越文化影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日益频繁。骆越文化是发源于中国在东盟大部分成员国广泛传播的文化,是连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文化桥梁。广西作为中国古代骆越族群分布的核心区域,全面系統深入地开展骆越文化研究,既是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国家文化主权、文化安全,提升边疆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传承和发展骆越文化既是对国家民族文化政策的落实,也是对中国—东盟关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骆越文化进校园是传承和发展骆越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手段有助于发展和传承骆越文化,培养骆越文化相关研究、宣传人才,从而推动骆越文化的跨国交流传播活动,促进中国及其他骆越文化传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理解。为中国—东盟关系良性发展和地区政治、经济持续合作奠定稳固文化基础。

(二)骆越文化进校园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是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民族文化进校园能在提高学生道德教育水平、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国家归属感上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学校开展骆越文化教育和相关文化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文化通过教育进行选择、继承和创造,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增进知识、技能,获得身心的发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是对民族文化传承路径的创新,是对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教育发展及民族地区文化融合的结合,从而使青少年产生意愿主动了解和学习骆越文化,成为传承和发展骆越文化的新一代传承人。

(四)广西骆越文化进校园遭遇的现实“瓶颈”。目前不少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遭遇现实“瓶颈”。

1.存在走过场现象。尽管目前我国不同层次的学校基本都有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系统宣传教育活动,但不少学校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过程中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的“走过场”现象。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发现,文化节当天并非全校学生都参与活动,有大部分高年级班级依旧在上文化课。不仅如此,学校课表并没有固定的骆越文化课程。这种做法会导致学生出现活动接受性差、实效性弱、教育内容肤浅、实施方法流于形式等问题,进而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在进校园、进课堂的过程中难以进入学生的内心。

2.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在平时的骆越文化教授课程中,并非所有的老师都十分熟悉骆越文化,对骆越传统文化的掌握也并非完全专业。学校并没有专职的骆越文化教授老师,平时邀请社会骆越文化相关人士来校进行宣传和授课的次数也较少。各种活动内容多限于骆越文化的舞蹈、手工、游戏等外在表现形式的内容,关于其文化精神内核、情感认知等层面的内容较少。

3.学业压力大影响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节假日期间,不少学校部分班级仍在上文化课,这无疑是学业压力的一种体现。在升学时,学生学习到的骆越文化知识并不能获得相应的学业分数,与升学并不挂钩,相关的骆越文化学习水平认证考试也没有能够为学生进行加分。因此,在学业压力下,学生和学校很难做到将骆越文化进校园作为一种常态化教学。教育管理部门可以考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对民族文化学习成绩方面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四、广西骆越文化进校园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对骆越文化进校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常态化骆越文化校园传播。在开展骆越文化进校园活动时,学校应从教育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骆越文化校园教育常态化、自然化,并融入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中。进行传统民族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和地区发展的切实要求。教育部门可以邀请骆越文化相关研究部门、学界人士编写一套适合老师教学使用的校本教材,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将学生骆越文化学习作为学业考核的一部分;平时对骆越文化的校园传播、民俗文体活动常态化进行统筹管理,加强监督。

(二)传播文化内容联系实际。“精准普及、精准传播”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开始,因为它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审美目标的实现。并非骆越文化的每个分支内容都合适在学校宣传,学校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注意方式方法,使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在相关课程、活动内容设置上,应少一些过于高深的知识传授,多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骆越文化传统美食、服饰、民间故事等,扩大参与学生人数;在进行相关骆越文化校园传播时,避免将其他不相关的活动同时举行;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鉴赏水平,将骆越传统文化改编成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并且易于参加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骆越文化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我国的民族文化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我国的教师教育实行的是分科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再加之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接触与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和机会较少,这导致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优质师资匮乏。教师的骆越传统文化素养决定了其教授课程内容的骆越文化厚度和思想性。负责进行骆越文化校园传播的教师应该认真学习骆越文化知识,准确深入了解所教授内容的每一个名词、要点,每一个典故的内涵,每一个习俗的意义,才能在台前对学生进行骆越文化教授、传播工作。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骆越文化专业教师队伍,通过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在骆越文化方面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艺术人才资源优势,聘请骆越文化民间艺人进入课堂,定期聘请骆越文化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公开课等,培养一支以本校专业民族文化教师为主、校外专业人士兼职协助的师资团队。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骆越文化传承切勿“纸上谈兵”,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骆越文化传承地区可以校为单位举行骆越文化知识问答比赛,选出优胜学校进行奖励;可以举行骆越文化传承征文活动,加深对骆越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对如何传承骆越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又能了解学生对骆越文化校园传播相关活动的思想感悟。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骆越文化遗址、博物馆、风景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骆越文化本体,如参观稻作文化民俗表现形式—— 稻草龙舞龙表演、参观铜鼓文化纪念馆、观赏花山岩画,让学生在课业之余以轻松的形式感受骆越文化的厚重内涵和具體表现,培养学生自发学习和传承骆越文化的兴趣。

(五)建立骆越文化学习评价体系。骆越文化学习评价体系不单指对学生学习民族文化课程成绩上的评价,也要注重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综合素养。骆越文化传承地区应当将学生对骆越文化内涵的学习和认识水平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学习和传承骆越文化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和情绪、文化视野的拓展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得以自主把握消化骆越文化核心精神,形成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格内涵。

(六)增加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一带一路”重要枢纽、骆越文化发源地,其对骆越文化的发展和推广不仅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而且有利于我国与受骆越文化影响的国家加强政治沟通和文化往来。因此,在给予骆越文化进校园活动时,政府应该在升学、教育等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可以继续大力推广民族文化示范校建设,设立骆越文化特色学校和特色班级,将骆越文化校园教育考核量化,对进行骆越文化教育的学校学生给予升学加分、提供相关教育资金等政策支持。在受骆越文化影响较大的其他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提出一些奖励性的相关政策。如可以尝试对学习和传承骆越文化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单独培训,为其提供去往其他骆越文化传承地区乃至东南亚骆越文化交流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以政策为导向发挥其在传播和传承骆越文化中的积极能动性。

(七)社会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学校开展骆越文化进校园活动时,各级主流媒体、区域门户网站应大力宣传,运用新媒体,在社交媒体等青少年群体聚集处对骆越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多角度、立体化、全媒体的宣传报道。骆越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掌握在少数学界、政府研究机构和中老年人手中。如青年人失去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兴趣,也不培养一批中青年文化继承者,那民族文化极有可能消失。

不只是在开展骆越文化相关活动期间,在平时的骆越文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校也可定期邀请媒体进行采访宣传。媒体的介入和宣传可以保证骆越文化在校园中的宣传多次扩散,引起公众注意。同时,也是对学校进行骆越文化校园传播的一种支持和肯定。

五、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容推辞的责任与义务。

骆越文化源远流长,骆越文化在青少年一代的传承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青少年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者,其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尤其重要。将骆越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骆越文化传承地区各大中小学校应该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骆越文化学习阵地,学校应该开设骆越文化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骆越文化活动,通过骆越文化进校园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骆越文化。骆越文化进校园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媒体、民间机构与学校多方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许长锋.农村小学让中华优秀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策略[J].西部素质育,2017(24)

[2]屈 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浅析京剧进校园策略[J].中国剧,2017(6)

[3]王国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创新人才教育,2017(2)

[4]孙永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才智,2018(2)

[5]黄桂秋,单益强.近年广西骆越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15(04)

[6]黄艳,易奇志.从文化位育之道看骆越文化进校园——骆越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五[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7]井祥貴.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若干问题论略[J].民族教育研究,2012,23(5)

[8]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名单的通知[EB/OL].(2014-05-08)[2019-02-08]http://www.ceiea.com/html/201405/201405081003536216.shtml.

[9]陈三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瓶颈”和破解之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24)

[10]杨丽萍.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反思——基于广西武鸣县民族教育情况的调查和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2)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传统文化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