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9-10-28 03:23陈多模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凤仙花烧瓶科学知识

陈多模

【摘 要】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件事,如果感兴趣了,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兴趣是探究知识的一种内驱力,也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科学产生兴趣,学好科学知识。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些看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一、巧设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都有好玩的天性,如果能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那很容易掌握科学知识。而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在游戏中小学生能充分调动其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更富有人性,更具有价值。例如在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一课中,先让学生了解磁铁用吸铁的性质以后,我安排了一个钓鱼的小游戏,小鱼竿上安装磁铁,塑料鱼有的带铁,有的不带铁,看能不能把哪些鱼钓起来,这样学生都非常愿意参与,积极性很高,看什么材质的小鱼能被钓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磁铁的性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合理安排一些小游戏,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乏味,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在玩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利用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引领他们开展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温度和温度计》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让水能自动升高。取一只烧瓶,在瓶口装上一只带细玻璃管的塞子,用双手捂住烧瓶,使烧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排出一部分空气,然后把玻璃管插入冷水中,放开手,烧瓶内的空气受冷收缩,水被“吸”入玻璃管中,如果再使烧瓶受热,管内的水柱就会相应下降。老师加上一点表演的成分在里面,学生感到很神奇,水怎么能主动升高呢?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水能升高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能明白了。短短的小魔术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我们可以根据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小小的魔术,这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有很多帮助的。

三、开展种植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要挖掘这种潜能,让科学融入生活,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冲动。

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时,如果光是老师的讲解凤仙花的生长变化那是不够的,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感觉很空洞,很多学生没看见过凤仙花,对凤仙花的了解很少,为了让学生能亲历观察的过程,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些凤仙花种子,让学生亲自播种,虽然是简单的种植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来说也是有困难的,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播种,如何浇水,先让学生自己种,但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种子没有发芽,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耐心,也不细心,导致凤仙花种子不能很好的生长,于是我利用花盆在校园里种了几盆,通过老师的辅导,学生掌握了种植的一些小窍门,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亲自观察凤仙花的每个阶段的生长变化,让学生经历一个持久的观察过程,最后丰收了,每个孩子都分得了一些种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从学生内心深处诱发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冲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四、科学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做到学用结合

生活是科学的生长点,运用于生活是科学的意义所在。小学科学是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启蒙教育生活是学生开启学习研究科学大门的发力支撑点,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建设生动活泼的科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科学是大众的科学,人人都是科学道路上的探究者。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我在教授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这一单元时,在学习之前,我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形状的岩石,同时向学生描述收集岩石的艰辛,让学生知道学习科学需要不怕苦,不怕累,在学生的欢呼声中我及时提问:“你们在这些岩石上看到了什么?”我接着问:“关于岩石,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回答也是不尽相同:“这些岩石为什么有不一样的颜色?”“岩石的形状不同,是否与采集地有关?”然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学生探究的欲望高,把生活和科学联系在一起,几天以后,学生基本上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重要的是他们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互联网查询,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实地考察,还可以向父母及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又如:我在教学完《溶解的快慢》一课后,老师出示了一块黄糖,想把它化成糖水,如何做才能尽快喝到,让学生设计方案,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例子与溶解有关,通过课堂与生活的接轨,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学习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学习就是生活,学习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把科学知识回归到生活。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的,只要教师善于组织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兴趣因素,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匹配,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喜欢上科学课。使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科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凤仙花烧瓶科学知识
入骨三分凤仙花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钢化玻璃的来历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
饮料瓶中的凤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