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路径研究

2019-10-28 03:23李小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实施路径

李小芳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于教学大纲也有了新的要求,在《美术课程标准》大纲中就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该具有人文性质。所以美术将成为人类文化组成中的重要一个部分,美术已经逐渐适应社会发展取向,以多种角度呈现社会、人文的发展状况,美术欣赏也不再只单纯局限于学习与体验造型时起到的参考补充功能,现在的美术教育,将作为一种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面貌提现,而欣赏教学就有了新的探索意义,并在美术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欣赏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路径做研究分析。

【关键词】欣赏教学;中学美术;实施路径;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2

一、美术欣赏在教学环境中的作用

美术课教育中有一项课程是美术欣赏课,美术欣赏课的意义在于从美术的角度让学生具备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理解跟欣赏能力。而这个过程是一個比较复杂的精神活动,在其中,人们会对美术作品产生自我的欣赏意识,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玩味、思索、领域,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产生出对于该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并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欣赏,让学生有种喜悦的心情。而这种欣赏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于艺术的了解,也能够拓宽学生的事业,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的知识面。美术欣赏将是人们对于美术作品最直观的感受,在其中感受艺术赋予的魅力,将会与人的情感做交流。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类课程,那它就必定与其它学科有些密切关键,所以美术欣赏教学可以与语文、历史等教学做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提高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所以对于中学美术课程中艺术欣赏课的课程的实施路径进行讨论就有很大的意义。

二、美术欣赏教育的实施过程

美术欣赏教学可以按照以下步奏进行施教,从而让学生能够建立系统化的分析基础,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下面就具体方法做相关分析说明:

1.感受环节

感受环节是学生对艺术做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表现,他们能够从感受环节大概了解作品好坏,而感受也将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表现的基础跟前提,学生对于作品的感官效果将有相关表现活动来体现,相应的感官刺激能够让学生获得感应认识的同时获得创造灵感。而我们这里涉及的感官环节,将以直观直觉跟理智分析作为方向,而美术欣赏课程将有利于两者间的相互配合与相互理解。在美术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学生通过自身感官来感知作品内赋予的美好;而另一方面,又注重发展学生视觉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课堂环境内进行相关直觉训教来提高学生的感性知觉、审美知觉以及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感觉来判断艺术作品中的内涵,并让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并能够运用美术创造性进行相应合作。所以,美术欣赏首先要建立感官感受,欣赏需要学生从自身感受入手,不能让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了解有效,当让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时,老师应该将第一感受留给学生去体会,而老师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并在其中设置相关疑问,让学生去解释,这种带着感受去欣赏作品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于美的感性了解,老师也应该多鼓励学生观看或者接触此类作品,并获得更多感知信息,培养学生审美价值体系。

2.欣赏环节

欣赏环节是美术欣赏课程的重点阶段,学生在首次基接触作品时将在内心形成对作品的第一感受,而感受将会引导学生来对作品进行赏析判断。美术作品的欣赏需要有意识地展开对艺术作品的评论,而这个也就是美术课程标准中所涉及到的“评述”。虽然在美术创作课程中的欣赏环节也需要具备理性分析,但是其中就不再进行具体的评论;而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课程中,针对作品做细致的评论就很有必要性。而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就涉及这些点,如作品的作者简介、作品出现的时代背景、作者以及作品在美术历史中的价值与地位等,并且其中更重要的是需要对作品本身内容和形式做分析。不过,对于艺术做的评论是有深度而言的,本省对于作品的评论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审美经验而定。但与此同时,评论者就没有限制,它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而针对于评论中所涉及的中学生审美实践活动就应该包括对学生听、读、说的培养,下面就做相关分析。

就比如说在美术欣赏课程中,需要对齐白石老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学生就需要初步建立对齐白石老人作品的第一感受,在此基础之上,来对齐白石老人的画作进行整理讨论,让学生去欣赏、分析再讨论、带着疑问去欣赏、去学习,如问题是:“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到底美在哪里?为什么它具有艺术价值?并且那么多人追捧等?”带着疑问去欣赏,同学们会簇拥一起讨论,老师对于学生的疑问只字不提,鼓励学生积极去讨论,并大胆的讲出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而学生们就会交头接耳的进行相关讨论各抒己见。比如有的同学就会说道:齐白石老人的瓜活灵活现,生活形象。充满了生气盎然的景象,人们当然会追捧、会喜欢。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应该抓住点进行相关点拨,说道:这就是艺术家的作品让人喜欢之处,他能在绘画的时候抓住了物体在自然界中的特点,并能够生动形象的将自身的理解与感悟融入分画作之中,让作品赋予活力与生理,将自己对于实物的感悟融汇于作品之内,才有了现在出色的作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的欣赏具有一定规律可言。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就需要联系生活,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就需要做相应的引导,美术欣赏不同于其它课程,它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以及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所以平时上课时,老师可以强化对美术欣赏课程的比例,而这样也能够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孙文书.美术欣赏课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教书育人,2019(13):55.

[2]冯楠.中专美术欣赏课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4):126-127.

[3]邱海荣.探析欣赏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8(09):144.

[4]游桂兰.谈欣赏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路径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131-132.

猜你喜欢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实施路径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