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 提倡真情作文

2019-10-28 03:23梁亚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梁亚凤

【摘 要】当前习作教学受到重视,本文首先概述了核心素养,接着,从学生作文缺少真情、习作教学模式单一等方面出发,阐述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以学生写作核心素养提升为教学目标、将真情写作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习作学习兴趣等角度,详细阐述中年级习作课的教学策略,为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真情作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2

引言

作文写作训练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中年级学生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增强,也是写作思维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年级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改变原有的习作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一、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提出的新理念。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学生培养的新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空间数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相关的核心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发展,为成为拥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做准备[1]。

二、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作文缺少真情

当前的中年级作文写作成为考试的必考题型,因此,习作技能的培训是当前语文课必学的课程。虽然学生每天都有写作作业的任务,但仅仅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导致学生所写的作文缺少真情实感。由于中年级学生的实践经历有限,有些作文题目对于学生来说缺少亲身经历,导致学生写不出来,只能靠想象。另外,学生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能力比较差,导致学生难以从小事中发现真情。

(二)习作教学模式单一

现如今的习作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通常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模式,教学过程千篇一律、缺少新意。在教学设计上,传统习作课的教学设计缺少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导致教学设计缺少理论依据,教学实践缺少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习作教学的兴趣不足,直接导致习作教学的教学模式枯燥化与单一化,严重影响习作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2]。

三、中年级习作课的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写作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目标

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写作思维习惯,继而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在新世纪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范围内,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应当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列入习作教学目标当中。例如,在进行习作课教学设计之前,应当明确习作课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以文字的形式落实到教案设计上。比如,将习作学习能力目标明确为“以提高学生写作思维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在这种詳细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课教学的方向相当清晰,教师各方面的教育方法也有了先进的理论思想指导,保证习作课的教学目标不脱离教学方向。再者,在教师进行习作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秉承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将教学任务以实践的方式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比如,在习作课中,以写作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读、写、练的训练,让学生将写作的“写”落实到实践中,充分发挥习作课的本质。习作课的教学实质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不宜本末倒置,不宜将教师讲授作为习作课的全部而忽略了写作技能的训练[3]。

(二)将真情写作融入教学过程

好的文章一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是,当前的中年级学生作文中的真情太少,甚至出现伪造事实的现象。因此,应当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将真情用在写作当中。例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记录生活中小事的习惯。在学生的习作课作业设计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打卡签到,将每天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小事记录在签到表的下方,帮助学生养成关注小事的习惯;以一周为时间点,将每个学生记录的小事贴在班级墙上,选出打卡签到最认真地同学,设置签到准时奖;针对小事记录的质量,评选出每周最感动小事,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课学习效率。学生在小事记录习惯的养成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出学生对小事的观察敏锐度,学会为真情实感的写作搜集资料,避免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的场面出现。再者,应当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比如,在周末或者假期的作业布置中,可以将作业布置为“我为小区添光彩;我帮妈妈做家务;我和家人去旅游”等等活动,活化作业的布置方式,让学生真实的参与到实践当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争得家长的同意,利用家庭教育,帮助学生通过家庭实践获得真实体验。有真情实感的体验,才能写出真情流露的文章。另外,在习作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补充一些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以此保证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三)提高学生习作学习兴趣

习作课的趣味程度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从习作课的兴趣培养入手。例如,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习作课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结合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利用“微课”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写作训练的素材以故事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特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写作素材中的真情,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再次,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为小组,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习作课地位,间接的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爱上写作。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是提高学生写作素材收集的动力,因此,要重视提升学生的习作课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4]。

四、结束语

当前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学习作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自身的实践体验经历也比较少,所以,中年级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继而影响学生的写作思维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应当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写作的真情性。

参考文献

[1]王加升.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5):6-6.

[2]陈燕群.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成功:中下,2017(16):00147-00147.

[3]齐泽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策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作文教学训练[J].读写月报,2017(12):28-31.

[4]张传东.AFL作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在限制型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5):46-51.

猜你喜欢
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