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2019-10-28 03:23刘杨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途径生活化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已呈现为多元化的发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何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如今教师研究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2

在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生活实际有效的联系,围绕生活问题,运用数学的方式方法进行解决。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模型生活化,最后表现数学学科来源于生活中、高于生活之上,用于生活的观念,这便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的方式或者手段,呈现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以问题、情景的构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积极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倡学生在愉悦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对数学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运用数學的学习手段,来理解数学、创造数学。

一、为学生打造情境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

结合日常生活的事物,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实际内容,利用他们身边常出现的素材,打造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力予以吸引,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成为培养的重中之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是要丰富多彩。因此,将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依据学生日常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对问题进行观察、研究,通过不断的交流、猜测,提升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解决能力,最终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可接受的理论、实际常识。

比如,在学习小学除法的课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小数作为学习的切入点。为了将小学数学的难易程度降低,将数学知识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除法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计算:一天中,睡觉的时间占据几分之几?做作业的时间占据几分之几?学生通过这样的计算过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学会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通过这样的过程,对数学进行有效的思考,学习数学的自信因此得到有效的提升。

数学知识大多较为抽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很浅薄。因此,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对数学理论知识加以深化,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对学习的策略也会更加游刃有余,教学成果事半功倍。用身边生活化的实例渗入对学生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有畏惧感,也不会感觉数学学科所学知识遥不可及,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力,进而走进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中。

二、积极开展动手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操作能力需得到有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关注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协调,使其统一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玩”、“游戏”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故而,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实践探究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以此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提升自身动手的实践能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因实践操作的过程逐步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有效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予以巩固,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学习课程多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内容,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运用教具,将它们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运用这样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动脑、想办法,在构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学生通过对实践能力的操作,对事物的探究能力被激发,推动学生在学习上认真、思考其知识的内在关系,自身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进而学生在学习上,不再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

三、数学作业的布置上,需要贴近生活实际

生活即是教育的过程。在新课标背景下,文件有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数学理论需要有效结合生活实践,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联系理论内容。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应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

观察知识来源于生活化作业,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情与内容,观察身边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得到稳步提高。联系生活实际,将所观察的内容,与数学所学知识予以结合,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进而锻炼提炼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生活问题中,无不结合着数学的基本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其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的认知中转变为与之息息相关的内容,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苏晨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8).

[2]朱凌超.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8(35)

刘杨(1989.06)女.汉.硕士.初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途径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