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28 03:23魏文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应用思维导图

魏文书

【摘 要】随着新课标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推行,现如今的教学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兴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生物教学当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手段走进了高中生物课堂,这种新融合的生物教学无疑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可以展现教学的重难点,还在教学的预习环节、板书设计和课堂笔记环节、课堂讲解环节、练习环节和复习环节,都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一、思维导图方法的概述

思维导图的简单概念就是,其本身有一个出发点,通过这个出发点触类旁通,进行发散性、联想性思考学习的过程,将所有的图形和文字相结合,以便于理清和讲解知识点。并且,思维导图还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使整个章节和内容系统化,构成一个联结的整体,以便进一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提高教学质量。

二、思维导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于预习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一般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会提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的预习环节中,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根据所要学的课程知识画出思维导图。比如,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有一个关于细菌与真菌的知识点,在这个知识点的预习中,学生就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进去,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与思考技巧

环节一:课前的准备

学生活动: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的思维导图。

老师对学生的引导:老师可以将课题分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就近分组,把思维导图如何应用的技巧交给学生,其他的就由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的:老师讲学生进行分组,让其根据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主要是想培养学生与其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加强自身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教学的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可以先看有关学习内容的记录短片,课前掌握一些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在老师的干预下,播放国外教学的案例视频,有老师带领学生学习。

教学意图:有短视频等形式带入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知识。

学生活动:学生在课前要积极预习本节课内容,并且把问题与学习思路列成思维导图模式,帮助学习。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自主教学,既老师安排个别学生上台演讲,并且说出自己在制作思维导图当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再根据学生们的共性问题进行定向教学

教学意图:每个学生所制作的思维导图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教学目的在于老师可以在个性中寻找共性,以便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预习环节,是个比较好的方式。学生在预习中理清知识的逻辑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应用于板书设计和学生课堂笔记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板书是教师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展现,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现课程的主要内容。老师所列出来的板书一定要让学生能看的明白,而且内容要尽可能的完善,而思维导图恰好能够兼顾到。具体的操作方式为:教师点明课程的主题,画出主题这一中心图,在对主题进行发散性思维,画出主题以外的支干内容,视为一级分支,接着学生可以根据以上的起点继续向下发展树状分分支,以此类推,分支的多寡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例如,在讲解“根”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根据根这个主题,发散出一级分支:结构、功能,学生再根据原有的起点发散自己的思维并且结合课本的学习内容向下拓展二、三节分支,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应用于课堂练习环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得将整节课的知识点联结到一起,构建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老师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情况,制定定向的教学方向,重点讲解学生的共性问题,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审题、解析题目、组织答案这一过程,在增加学生对课堂参与度的同时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而进一步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比如,老师在上课前可以讲解本章的大体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板书上台讲课,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加大了与课堂的联系,而且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样,老师自台下也能更清晰的了解到学生的弱项。

(四)应用于课堂复习环节,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可根据各个章节知识的联系,构建新的思维导图,画出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思维导图,体现整个学期的知识脉络,以便于完善生物学的知识结构,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提高复习的效果。比如:在学生复习高中生物细胞呼吸作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给以把这节的内容核心提炼出了,让学生们围绕这个重点的中心把其他分支的知识点补充上去。再比如细胞的结构这个内容,老师就可以把大体的大纲帮学生列出来,然后学生根据学习的细胞其他的知识点把思维导图完善,例如二三分支上就可以细分出细胞的功能,细胞的结构,细胞是如何生长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怎么回事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是发散的,是具有联系性的,不是把知识化成点,而是把知识连城知识网,構成知识墙。这样的学习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与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大化。

三、总结

随着发展核心素养教学体系的大力推行,学校、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发散性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上,把生物导图大量的引入课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还有助于老师对知识内容的传授,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安代红.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7,42(7).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应用思维导图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