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9-10-29 07:28河南省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473007徐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脓腔肛瘘肛周

河南省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473007)徐岩

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肛肠疾病,外科手术是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手段,其中以切开挂线术和切开引流术最为常用,不过目前对于两种术式疗效比较的研究尚少。为探索最佳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分析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择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9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21~52岁,平均(37.9±4.5)岁。对照组男35例,女10例;年龄20~51岁,平均(38.2±4.9)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患者取截石位,在骶管麻醉后常规消毒会阴部,作切口于脓肿波动明显处,将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扩大切口,切开脓腔并分离间隔组织,形成单一的脓腔便于排脓,或切开脓腔两侧做对口引流,深部脓肿可在切开前穿刺抽吸,彻底清理脓液、腐败组织后冲洗脓腔,最后在探针引导下切开内口、脓腔组织,修剪切口,保持引流管通常,充分止血并包扎。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患者取截石位,在骶管麻醉后常规消毒会阴部,内镜下探查肛门,对脓肿情况充分了解,并对肛门隐窝处情况进行观察,准确判断内口位置后,沿着肛门边缘做放射状或弧形的切口于脓肿波动明显处,将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扩大切口,清理脓液及腐败组织,冲洗脓腔。使用手指探入患者肛内,起引导作用,同时使用探针沿着切口基底位置向肛内进行仔细探查,找到内口,选择脓腔最薄弱点、最高点的齿线上方1.2cm处穿出,穿过脓腔将探针拉出,使橡皮筋两端逐渐合拢,并结扎挂线,完成后止血包扎。

附表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x±s)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②观察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肛门失禁、肛瘘、脓肿复发。

1.4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伤口愈合;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灶或伤口明显缩小;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见附表。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显愈率93.33%(42/45),与对照组的88.89%(40/4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比对照组的13.33%明显更低(P<0.05)。

3 讨论

肛周脓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若处理不及时可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目前手术是唯一能够治愈的手段,因此发病后需尽快接受手术治疗。以往治疗肛周脓肿主要采用切开引流术,通过单纯切开引流,在脓肿排尽、肛瘘形成后行二期肛瘘手术,不过该术式术后十分容易复发并形成肛瘘,同时二次手术也增加了患者痛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故不能将之作为首选治疗手段[1]。近年来切开挂线术开始在临床推广,其属于根治性手术,通过将脓腔切开,彻底清理脓液,能够使患者症状快速缓解,同时采用慢性切开及引流方式,能够避免炎症扩散,采用内切口更利于术后愈合,同时也可避免原发性感染,减少肛瘘形成率[2]。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疗效与对照组相当,术后并发症比对照组明显更少,说明切开挂线术疗效显著,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充分印证了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肛周脓肿采用切开挂线术效果显著,且具有术时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脓腔肛瘘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