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2019-10-30 23:06王本奇赵振儒王馨胡杰彭印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22期
关键词:应激反应

王本奇 赵振儒 王馨 胡杰 彭印明

[摘要] 目的 探討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拟行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50)和观察组(n = 4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插管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插管前后应激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 两组的单肺通气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插管尝试次数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插管后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 <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降低(P < 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 < 0.05)。两组插管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 < 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 < 0.05)。观察组术后24 h声嘶及术后24 h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好,且对应激反应的刺激较弱。

[关键词] 胸部CT;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应激反应;单肺通气;插管次数

[中图分类号] R7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8(a)-011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T-guided double-lumen bronchial catheterization on stress response protein level in patients. Methods 90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one-lung ventilation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in Chengde Central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5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40)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intubation method, whil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 intubation guided by chest CT.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stress response protein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intub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ne lung ventilation time and anesthesia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he intubation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mber of intubation attemp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intubation, MDA level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ubation (P < 0.05), SOD and GSH-px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ubation (P < 0.05), and the chang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maller (P < 0.05). After intubation, the levels of CRP, IL-1β and IL-6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ubation (P < 0.05), and the chang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maller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hoarseness and sore throat at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hest CT guided double-lumen bronchial catheter intubation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less stimulation to stress response.

[Key words] Chest CT;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 intubation; Stress response; One-lung ventilation; Number of intubation

双腔支气管导管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或开胸手术麻醉过程中的方法,其能有效隔离患者患侧的病灶扩散,并能避免双肺引起的交叉感染[1-2]。双腔支气管导管能够保持患侧肺的萎缩状态,为手术过程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间,且随着临床上外科手术治疗病例的增多,其应用越来越广泛[3-4]。但应当指出的是双腔支气管导管末端的定位可能会不精确,需要反复插管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5]。应激反应是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其是由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蛋白调控的[6-8]。本研究分析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拟行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气管插管顺利(张口度<3.5 cm,Mallampati分级3~4级)。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代谢系统疾病;发热、声音嘶哑或咽喉痛;肺部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 = 50)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6~66岁,平均(56.6±11.5)岁;观察组(n = 40)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6~66岁,平均(56.9±11.4)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手术室前0.5 h均进行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1 mg)。入室后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参数,包括心电图、脑电双频指数、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对所有患者均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桡动脉穿刺。面罩充分给氧,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和依托咪酯乳剂(0.15~0.30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用2.0%的利多卡因行喉与气管表面麻醉后再插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插管:喉镜暴露声门后支气管斜口向上插入声门,支气管套囊经过生门后,采用传统插管法旋转90°进行左右支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采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喉镜暴露声门后支气管斜口向上插入声门,支气管套囊经过声门后,根据CT显示左右支气管与水平位置的关系,支气管套囊经过声门后,调整左侧双腔管逆时针旋转80°~90°及右侧双腔管顺时针旋转90°~100°进行插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单肺通气时间、麻醉时间、插管时间及插管尝试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Multiskan Spectrum全波长酶标仪购自赛默飞世尔)测定并比较插管前后血清氧化应激蛋白丙二醛(MDA,检测试剂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批号:2017111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批号:2017071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检测试剂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批号:20170609)及炎症应激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检测试剂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12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检测试剂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0418)及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试剂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111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声嘶及术后24 h咽喉痛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间、麻醉时间、插管时间及插管尝试次数比较

两组的单肺通气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插管尝试次数少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MDA、SOD、GSH-Px水平比较

两组插管后MDA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 < 0.05),SOD、GSH-Px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降低(P < 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CRP、IL-1β及IL-6水平比较

两组插管后CRP、IL-1β及IL-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 < 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 < 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24 h声嘶及术后24 h咽喉痛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24 h声嘶及术后24 h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为临床上常用的通气插管方式,且其应用越来越广泛[9-10]。但双腔支气管导管周径较粗,且弯曲度高,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11-12]。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是在CT指引下的双腔支气管插管,具有准确性高、损伤小的优点。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插管时间缩短,插管尝试次数减少;两组插管后MDA、CRP、IL-1β及IL-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而SOD、GSH-Px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观察组术后24 h声嘶及术后24 h咽喉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好,且对应激反应的刺激较弱。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临床上已经显示了较好的效果,且可视化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具有更好的优势[13-14]。在分析改良塑形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时发现可视喉镜下改良塑形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率高,对循环影响轻,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15]。以往的研究也发现,CT指引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准确高,对患者伤害少,安全可靠,同时可提高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对位满意度,CT测量气管、支气管径线对DLT插管和定位有一定参考价值[16],且胸部CT上右肺上叶开口与隆突位于同一层面或下一个层面时,预示着行R-DLT插管时可能发生对位不良[17]。在研究CT辅助下成人气道测定与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时也发现,DLT型号与气管、支气管的匹配度和身高、气管内径、声门大小密切相关,利用CT图像测量气管横径帮助选择LDLT型号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所选LDLT合适度更高,未来采用超声技术测定气道尺寸有可能成为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的又一种方法[18]。岳之峰[19]也发现,手术室内阅读CT片预判患者水平位右主支气管长度等级Ⅰ~Ⅲ级的患者比等级为Ⅳ~Ⅴ级的患者术中气道压高,肺萎陷效果差,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术中管端移位需重新调整率高。有研究在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时发现,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轻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苏醒期躁动和咽喉痛发生[20]。但目前尚未见到关于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报道。

综上所述,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良好,且对應激反应的刺激较弱。

[参考文献]

[1]  张志君,牛志强,郑孟良,等.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153-155.

[2]  黄剑峰,陈丽妮,冼海燕,等.支气管套囊监测小囊压力引导双腔管插管的临床教学应用[J].微创医学,2018,13(5):663-664.

[3]  宗志军,李元海,王义桥.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在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8,39(9):1064-1067.

[4]  李凌海,史志国,刘涛,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8):42-45.

[5]  周文,李军.纤维支气管镜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49(1):80-83.

[6]  罗年丰,姜闽英,陈华樑,等.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0):3949-3953.

[7]  李立,王骐,张娜,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24(11):1922-1926.

[8]  王振亚.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影响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8,1(11):13-17.

[9]  罗云梅.胸外科单肺通气手术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气管导管技术运用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3):486-487.

[10]  刘国亮,张建敏.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小儿单肺通气中的比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7, 38(3):361-364.

[11]  石远波,罗艳萍,陈汉强,等.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03-106.

[12]  卢增停,蔡永红,王立勋,等.国产小儿型明视插管软镜和听诊法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10):6-10.

[13]  李婧,张霖,王佳,等.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优势[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 18(9):1564-1566.

[14]  戴洪,钱俊,张金杨,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39(9):120-123.

[15]  刘晴雪,王建娟,吴海燕,等.改良塑形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8,58(33):64-66.

[16]  赵振儒,王本奇,刘忠,等.胸部CT指引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37(4):638-641.

[17]  刘光顺,王忠慧,马良,等.胸部CT对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对位不良预测作用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8, 47(5):690-692.

[18]  高蓓.CT辅助下成人气道测定与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D].苏州:苏州大学,2017.

[19]  岳之峰.CT测量不同右主支气管长度的胸科手术患者行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比较[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6.

[20]  张干,车邦民,梁大干,等.右美托咪定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4):25-27.

(收稿日期:2018-12-12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应激反应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保温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分析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
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预镇痛对瑞芬太尼麻醉后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