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内涵、进阶及教学建议*

2019-10-31 08:35李瑞雪
生物学通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物学责任学科

李瑞雪 王 健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社会责任已成为21世纪公认的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核心素养3个方面之一是社会参与,其中包括责任担当,该素养下有社会责任基本点[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4个基本要素。“在形成生命观念,进行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义务”[2],社会责任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内容,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维度之一,同时它也属于生物科学中非智力因素,是其他3个素养发展的动力和目的,能综合性地体现其他3个素养的水平。针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进行解读,以期为高中生物学教学、评价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的内涵

不同学者对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的界定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主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界定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的内涵时,将涉及到责任、社会责任、科学的社会责任、生物学学科的社会责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1 责任与社会责任 从心理学的角度界定责任,更关注其内在规定性。责任作为一种内化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个体一般性的意识准备状态和行为准备系统,是特定文化和个体经验在个性品质上的积淀[3]。责任就其表面而言,是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履行或遵从倾向[4];但究其内在动因,则是个体内化了的行为规范或自我规定性,存在特定的心理结构[5]。责任本质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于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规定性[6]。这说明责任包含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从教育学的角度思考,责任主要应该指分内应做的事,关注道德范畴的积极责任。人之于社会关系中,总会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立足特定角色,应该承担使命,履行义务。综上,责任指人依据特定角色,承担使命、履行义务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社会责任就是对社会负责,承担对社会的义务。社会责任涉及人的知、情、意、行4个层面,以认识为先导,以情感为动力,以意志为保障,以行动为根本[7]。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时,曾对社会责任作过界定,在征求意见稿中,认为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基于此,社会责任就是社会个体对自己、他人(包括家庭)、集体、社会、国家民族、人类社会及自然界承担使命和履行义务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社会责任的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社会责任的结构模型

1.2 高中生物学学科的社会责任 研究生物学学科的社会责任,其理论基点是科学和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教育除了解释科学自身外,还必须指向社会[8]。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一方面,它改变了社会生产力要素,改变了社会结构,提高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最终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基于此,要正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充分发挥其长处,使其为人类所用,又尽量减少负面影响,维护人类社会的利益。履行对科学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坚决抑制消极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中学生是科学的学习者、参与者,将来要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基于这样的视角,参考科学家的科学社会责任,比照中学科学学科渗透的社会责任内容,中学生科学的社会责任主要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运用科学知识,为社会提供有益服务;②宣传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③支持科学技术正确运用,维护社会道德、伦理、法律;④参与科学决策,力推社会进步;⑤探索科学,为社会作出贡献。

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是科学的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中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的一部分,对自己、他人(包括家庭)、集体、社会、国家民族、人类社会及自然界,承担涉及生物科学领域的使命和履行义务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获得的持久能力和品格,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社会责任作为其中的一个维度,是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回应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意愿和行为[9]。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给社会责任作了界定,即“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在负责任地运用生物学学习成果方面能准确处理其个人与社区(社会)的关系,基于对生物学的认识、态度与价值观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采取决策和行动的取向,有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10]。

2 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的内容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在微观和宏观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生物科学技术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学习结果和核心素养,社会责任表现了学生相信科学、善待生命、环境友好、促进健康、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反映了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11]。基于对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本质的认识,综合考虑高中学业水平和认知能力,将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的内容划分为以下5个方面。

1)顺应自然,和谐发展。从生物圈的角度审视人类自身的存在,拥有热爱、敬畏、顺应、保护自然的真挚情感、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取向。以和谐共处的方式在自然界成长、生存、发展,辩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习惯。爱护动、植物,植树种草,并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对捕食动物、砍树毁草的行为提出批评,予以制止。依据生物学的原理阐释保护生态自然区、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生态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保护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基于生物学的观点,对当地某个局部生态系统的修复、维护提出科学的建议和实施方案。运用生物学的知识,正确分析生物入侵的危害,并自觉抵制,积极向他人和公众宣传。

2)捍卫科学,反对迷信。敏感地关注到时下社会上比较热的生物学方面的争议性话题,将关注到的议题与生物学的相关学科内容正确联系,对议题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出合理解释。将自己的正确观点在班级、学校、社区公开宣传,并正确运用生物学观点为自己有力辩护,有针对性地批驳错误观点。鉴别、抵制社会上与生物学有关的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并依据生物学相关观点为他人和社会提出正确的建议和科学的行动方案。

3)呵护健康,幸福生活。具有维护自身健康的科学理念和成熟意识,健康、积极地生活。树立正确、全面的健康观,以健康的方式生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依据生物学相关知识、原理、观点向他人提出个性化的维护健康的建议。从生物学角度,向社会提出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建议。发挥生物学的学科优势,主动参与健康生活的社会公益活动。向当地政府提出基于生物学观点的维护公众健康的合理建议和行动方案。

4)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具有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并能自觉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习惯。对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制止、批评,并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原理说服。向社会和当地政府提出基于生物学观点的环境保护建议。发挥生物学学科优势,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主动运用生物学原理、观点参与解决当地突出的环境保护问题。

5)珍爱生命,乐于助人。从生物学的视角关注、理解人,正确面对人的生与死。在生物学的意义上认识人生的独特性,自觉地爱惜、保护自己的生命。在生命遭到威胁时,运用生物学知识积极、科学、有效地保全自己的生命。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并能运用生物学知识为他人提供珍爱生命的建议,果断、科学地帮助他人拯救和维护生命。基于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提出维护公众生命的行动方案,并积极参与公益宣传、扶助活动。宣传生命的伦理道德观,自觉反对、抵制克隆人的行为,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秩序。

3 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的进阶

高中生物学学科的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中学生在生物科学领域具备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既是一种态度和意愿,又高度依赖学习过程的学生综合能力[11]。它既是跨学科属性的要求,又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Harris 认为,责任心不仅是一种能力、知识或才能,更是一种态度[12]。依据心理学家提出的态度的ABC 理论,即认为态度是由情感(affect)、行为反应倾向(behavior tendency)和认知(cognition)3种成分组成,并结合社会责任的发展和培育规律,将高中生物学学科的社会责任划分为以下4个进阶过程:情感意识,即能有意识关注现实生产、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参与讨论,即能用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乐于传播,即乐于传播生物学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解决问题,即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图3 高中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的水平进阶

以捍卫科学、反对迷信方面的内容为例。例如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在情感意识水平,学生能对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报道或争议感兴趣,有所关注,并能将转基因食品、作物、技术相关话题与生物学的相关内容相联系;在参与讨论水平,学生能将转基因食品等相关话题与生物学的相关内容正确联系,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生物学相关知识、原理、观点作出合理解释;在乐于传播层面,学生能鉴别、抵制社会上与转基因食品等话题有关的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并能将科学的观点在社会领域,例如班级、学校、社区等公开宣传;在解决问题层面,学生能正确运用生物学概念、原理等为对转基因食品等相关话题应持有的科学的看法有力辩护,并有针对性地批驳错误观点,同时为他人和社会提出正确的建议和科学的行动方案。

4 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社会责任的教学策略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要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将其落实于具体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同时,渗透社会责任的教学目标。

4.1 关注跨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涉及到多个领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仅注重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和生命观念的发展,更加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整合。例如STEM 教育就是最好的体现。STEM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4个英文首字母的缩写,简言之STEM 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现实问题往往无法单凭STEM 中的某一门学科知识解决,必须依靠多学科的协同,因此在进行STEM教育解决现实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自主地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4.2 适当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唤起学生的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在适当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引入生物科学相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辩论、调查、角色扮演等方式,围绕该社会性科学议题,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引入能将生物学概念框架扩展到相关的社会问题后可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保留度[10]。例如在引入“滥用抗生素”这一社会问题时,教师要将该问题与生物学知识相关联,让学生充分讨论,关注生物学学科与社会的关系,在唤起他们社会责任的同时,引导其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承担社会责任。

4.3 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决策 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适当选择一些科技新闻和人们现实生活中面对的挑战,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进行讨论作出决策的参与度,强化社会责任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落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介绍这些科技新闻背后的生物学知识,关注人们面对的挑战,讨论可能的应对策略,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放弃对生物学和生物学学习的刻板认识,唤起学生的责任感[10]。例如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慢粒白血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生在了解这一社会现象后,关注到科学界在研究解决慢粒白血病时面临的挑战,让学生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提出大胆设想,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承担起生物学学科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生物学责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